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这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企业改革、适应人口老龄化和促进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共中央的这一建议,在不久前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纲要》对今后十年特别是“八五”期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2.
6月18日,民进中央收到了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转来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将“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问题的复函。中办在函件中高度评价民进中央《将“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建议,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十分重要,充分肯定了民进的这一贡献。民进的这个《建议》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于1998年11月6日签发,正式报送中共中央的。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代表民进中央,又以此为题,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蕙 《瞭望》2005,(47)
新提法的内涵形成显示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中共中央对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对这个在毛泽东时代就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名词,许多人在似曾相识之感中确信, 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其内涵已大大丰富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胡锦涛用这短短20个字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国内外观察家对此评论说,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想象。参与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文件起草的一些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则表示,这一提法的形成和最终提出,实际上表明了中共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1,(6)
国内 江泽民会见贡·奥其尔巴特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月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贡·奥其尔巴特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首都各大报纸全文登载中共中央的《建议》 1月29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首都各大报纸均全文登载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深刻指出了中国“十二五”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建议》中心思想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对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鲁丽 《团结》2005,(5):4-6
前不久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展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反映和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和指导全国人民在下一阶段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大胜利的行动纲领。学习《建议》,我有以下几点初步体会。第一,中共中央《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议》坚持以…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指导我国顺利跨入21世纪的纲领性文件。《建议》要求特区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事业中,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这是对特区地位作用的再次肯定,也是在新形势下对特区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认真领会《建议》基本精神的同时,把握《建议》的主要特点,并以此作为指导特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依据。一、《建议》的主要特点《建议》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比较一:评价。十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是《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差,我理解这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建议》内容。  相似文献   

11.
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进一步部署在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前两年,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在河北抚宁县搞试点,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搞了“粗线条”‘社教”,  相似文献   

12.
沈瑾 《团结》2010,(6):19-2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我国城乡统筹及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意见.对未来城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议》的核心观点是希望利用城乡统筹来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目的是将农村的资源要素留在农村而不是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3.
《团结》1995,(5)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确地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  相似文献   

14.
黄坍森 《学理论》2008,(19):76-79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出“人权入宪”的建议。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的新亮点引人瞩目。之一。“计划”变“规划”。凸显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与前十个“五年”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由“计划”变成了“规划”。《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显然,后者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计划”变“规划”,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1,(5)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在总结80年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纲领性文献。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建议》精神的时候,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家王梦奎教授根据他个人的学习体会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我国人民改善生活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住宅建设”,“积极推行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我们勾划了“新世纪的伟大进军”的蓝图和方略。继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这是党中央对发展农村经济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正确理解《建议》的这个精神,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金秋十月在北京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 ,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分析了新世纪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全会通过的《建议》 ,是新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鼓舞我们在新世纪进军中开好头、起好步的号角。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 ,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入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 ,就需要进一步认清《建议》中提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两大动力”、“三个第一”、“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