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平  文启湘 《求索》2010,(12):8-10
在介绍与评价凯恩斯、杜森贝里、弗里德曼、迪利安尼等人的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消费应达到的目标,并据此以莫迪利亚尼等人的生命周期假说中的"宏观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了和谐消费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3,(12):49-49
1979年秋,我省最早的民族中学——乐东黎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创办。经过30多年的发展,闪耀在昌化江畔上的这颗明珠现已成为拥有4幢教学楼81530平方米,60个教学班、3200多名学生、230名教职工的"省级实验优秀学校"。该校以"读书明理,从善创新"为校训,以"办成民族教育的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尊重人的发展,追求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天学  文雯 《理论月刊》2010,(5):150-153
依据西方重大的社会历史形态的变迁来划分西方人格理论中和谐理念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西方关于和谐人格理念的研究是从"人性和谐"的思想作为开端,分为古希腊时期"人性和谐";中世纪"宗教化人格";文艺复兴时期"人格和谐";现代西方"健全、和谐人格"等四个阶段。西方学者分别从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人格和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研读他们的思想成果,对我们探讨新时期和谐人格的培养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聂民玉  段红智 《前沿》2010,(20):24-27
孔子思想的主旨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本意就是"生生"。孔子针对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即"臣弑君,子弑父",特别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着重窄化了"仁"的含义。实质上,孔子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仁"是孔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本体"即"道",那么,其"德"就是要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人生。通俗地讲,就是要注重自身心态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世态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于洁 《长白学刊》2013,(3):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而生态危机是新的实践向执政党提出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能够解决生态问题并融涵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应体现着人类最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应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者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应体现为"人与自然"存在论意义上身份与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应体现为"生产性正义"和代际间公正。  相似文献   

6.
王元钊 《前沿》2010,(4):194-1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代要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和谐观点,因此,对"天人合一"进行当代生态解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天人合一"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定会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2,(23):63-63
遂昌王村口小学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392人,教职工38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红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开展"感受红色魅力夏令营"、"修建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人人争当红色小导游"等系列社团活动,打造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社团品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了红色内涵品位。  相似文献   

8.
许嘉璐 《政协天地》2011,(11):52-53
日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李韧撰写的《和谐海峡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研究》。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以独到的视角系统,全面、深入探讨和研究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的学术专著。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两岸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统一的"和谐海峡"理念,其基本内涵是着眼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谐思想为基础,以和谐发展为动力,使两岸在政治上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经济上共同繁荣、互补双赢,文化上体谅包容、兼收并蓄,社会上诚信友爱、和睦互助,生态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该书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放在人类社会发展脉络规律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的现实背景下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设立"本体论"、"价值论"、"环境论"、"借鉴论"、"博弈论"、"整体论"、"先行论"、"未来论"等八论,对构建"和谐海峡"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理论阐述。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读罢书稿所说的那样:"两岸同胞读此书者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本刊从书中择取许嘉璐先生之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刘秋菊 《求索》2010,(8):101-103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需要,矛盾转化从"两极突变"到"梯级转化"、从"抑制发展"到"动态平衡"、从"兼并独胜"到"和谐双赢",是以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矛盾转化论的当代发展,是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矛盾梯级转化论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基本价值诉求,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比如人与人、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等。其中,人权与公权力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公民受政府的平等对待、政府对公民公正执法,对建设和谐社会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频频发生的强制拆迁等诸多热点事件,恰恰暴露了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严重冲突与不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财政工作既面临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又面临现代化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因此,需要正确处理财政与政治、财政与经济、财政与市场及财政内部若干重大关系,提高财政工作水平。本文结合湖北实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合理地加以分类,准确把握目标公众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才能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变目前军队党组织自身建设方式中与使命任务和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 ,与时俱进创新军队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方式 ,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军队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课题。遵循“三个代表”的要求 ,军队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应该走依据现实需要确立建设标准、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大教育”体系、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改进管理方式、借鉴法制经验完善监督机制的路子 ,逐步实现思想理论科学化、组织要素功能化、作风发展良性化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沟通,对缓解和处置敌视、对抗等警察临战状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克服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沟通中的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姜起民 《前沿》2011,(11):90-92,131
人民民主的法制观在内涵、理念等方面都不同于社会主义的法治观。中国社会转型期执政党的法律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由人民民主法制观转变为社会主义法制观,然后又由社会主义法制观转变为社会主义法治观。  相似文献   

16.
在公安院校学员管理工作中,学员管理工作者要特别重视与学员之间情感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充分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员人格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学员的集体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形成集体愉悦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促进学员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开展情感教育工作:一、通过了解、关心、尊重学员,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二、情感教育过程中讲求教育方式、方法;三、为人师表,树立情感威性。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治理贫困,摆脱贫困,在新世纪显得更加紧迫和急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贫困的重点主要在农村。而农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如果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尽快得以解决,则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积极思考农村贫困与扶贫的问题,探索和寻觅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一、对贫困的再认识贫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绝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达不到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的逻辑前提是经济人假设,强调将人们的各种行为因素纳入成本—收益核算模式之中。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为警察机关的临战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将成本—收益理论应用于警察临战实践,在于为警察临战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而且用效益所体现和蕴含的理性价值可以透视现实警察临战机制的某些缺陷、警察临战理论研究的滞后。对警察临战活动进行经济学解读,目的就在于要以效益观为指导,以警察临战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结合警察临战活动成本投入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纪  刘太平 《桂海论丛》2001,17(4):52-55
文章总结了中国社区建设的基本经验 ,吸纳了发达国家社区研究有益成果 ,从中国社区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 ,全面论述了社区的理论定位 ,社区的组织和人口规模 ,社区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从居民自治向社区自治的转变 ,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若干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临战武力是警察依法使用武力手段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过程。国家法律赋予警察使用武力控制手段的权利,用于控制、制止犯罪行为。只有不断加强警察临战武力控制能力培训,提高警察临战武力控制的能力,才能保卫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