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奋战了7个春秋的老兵.回忆往昔,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朝鲜大地…… “啷——嘟”,随着值星班长的紧急集合的哨声,我们从床上跳起来,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行装跑到招待所的院里集合.久已盼望的出国作战,终于在1951年10月17日实现了! 在黄昏落日的余晖中,汽车驶上了鸭绿江大桥.我对桑坪说:“这回可出国了啊!”他笑着点点头,我俩都是一起由中南军大文工团参加抗美援朝,而今又一起出国,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2.
当你急需一笔资金而又手头窘迫的时候,不少人会想到将手头的金银首饰送进典当行“套现”,但如果你正好还拥有汽车、房产的话,那么它们大可成为你筹资的新渠道。随着上海东方典当行有限公司的开业,房产和汽车典当这两样新事物也随之走近了申城市民。据悉,此典当行在全国规模最大。.国内最大当铺开业  相似文献   

3.
阳敏 《南风窗》2007,(17):82-85
一年来,于丹热了,《论语》热了。其实,传统文化在中国民间的复兴早就开始。有人说,这是在革命年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也有人说,这是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认同。虽然它背后有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一个陌生的地名突然热闹起来——大亚湾。它在报章、杂志、人们口头出现的频率之高,确实令人瞩目。全国经济热点在广东,广东当时的热中之热要数惠州的大亚湾。 这两年,大亚湾忽而销声匿迹了。大亚湾怎么了?有人说:大亚湾是两张皮——炒地皮、吹牛皮,现在不行了;也有人说:大亚湾是泡沫经济的产物。记者不久前两下大亚湾采访,企望窥探其真实的面目。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大亚湾没有完,“汽车梦”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5.
1993年夏天,上海的最高气温达到36℃,上海西南角的万体馆内,座无虚席,一群青年男女在挥汗战高温,掀起一场又一场的热潮.天热没有他们的心热、情热.他们,就是近几年来迅速形成的一个新的人群——追星族.1993年上半年以来,港台歌星接连不断地在上海滩登陆,走马灯似地展现在上海的演出舞台上.真想不到,港台歌星如同旋风,竟然刺激了逐年下降的舞台票房率的回升.一张“歌星”的演出票价被炒到了几百元,令初来上海的外地人惊讶得目瞪口呆:原来只听说上海有炒股热、出国热、房地产热、期货热、外币热……,现在怎么又玩出个“炒歌星热”?实在看不懂.追星族的出现,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然而,我们只有了解它、认识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看不懂的“追星”狂潮每当有一定知名度的港台歌星来沪演出,往往最苦最累的要数保安人员.只要晚上有歌星登台演出,保安人员的工作就没有时间表.  相似文献   

6.
1990年你正在做什么?也许正在上学、也许刚拿到人生中第一份薪水、也许早已成家立业.而有那么一批人,此时刚刚出生,25年后的今天,他们正在步入职场,甚至有些人已是公司的中流砥柱. 有人认为这是一群说着火星文、不靠谱的“非主流”,提起来就头疼.也有人正看好他们个性张扬、积极创新的活力一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90后面对的就业环境比当年的70后、80后更为复杂;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批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就要走进你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将为你的生活带来各种改变.  相似文献   

7.
张远环 《法制博览》2011,(12):28-29
“与国际接轨”是近年来颇为流行、叫得最响的一个词。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五花八门的出国“考察团”派出去了……  相似文献   

8.
时过境未迁     
35年前,华允庆26岁,他的女儿华华只有1岁,两人在镇江金山塔影湖边留下来第一张合影;此后,除了1998年因女儿出国没能拍照外,父女俩每年都会在老地方合影;现在华允庆年近花甲,华华也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近日,这35年来的合影被发到了微博上,“编年体”的父女照片让众多网友不胜唏嘘. 人们常说亲情来自血缘,爱在最普通的日子里.也有人说亲情平时看不出来,只有遇到难处时才最能显现.当绝大部分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未曾发觉大家慢慢成长,慢慢变老时,这位有心计的父亲却精心策划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尽管35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仅占了不到半程.但这35年却是人生中最最珍贵的35年,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最具传承意义的35年.华允庆先生此举,不仅仅体现了对“小棉袄”的爱,同时也体现了对自己和对这个家庭的爱.  相似文献   

9.
饱暖思美乐     
曾经有人把这个地方的人叫做“南蛮”,也有人说这个地方的人“只顾嘴巴,不顾面子”,甚至有人在称呼这个地方的人时,总要在前面。冠之以鄙视的“小”字——俱往矣!南国的热土广州正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国人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饱暖思美乐”,这句话套在广州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普普通通的广州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过得快快乐乐,从他们那满足的笑容中,你能感受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个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奋战了7个春秋的老兵。回忆往昔,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朝鲜大地……"嘟——嘟",随着值星班长的紧急集合的哨声,我们从床上跳起来,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行装跑到招待所的院里集合。久已盼望的出国作战,终于在1951年10月17日实现了!在黄昏落日的余晖中,汽车驶上了鸭绿江大桥。我对桑坪说:"这回可出国了啊!"他笑着点点头,我俩都是一起由中南军大文工团参加抗美援朝,而今又一起出国,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这是新型人才战略,有人说这是又一次“上山下乡”……今年夏天,在广州地区的高等院校中,刮起了一股"西区旋风"。一个来自珠海三灶管理区的"招生工作团"闯进一个又一个"高等学府",又是放录像.又是作演讲,又是现场咨询,极力"策动"面临分配的大学生们到位于珠海西区的农村去当"村长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历史性变化在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都引发了一轮热议,伴随一片赞誉之声,外界关于“中国是否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争论也更加激烈. 中国的多重国家属性  相似文献   

13.
登高偶拾     
张媛媛 《工会博览》2006,(20):39-39
一天,小区里来了一辆卖萝卜的拖拉机。十几个老人,手里拿着大袋子抢购萝卜,一买就是上百斤。我觉得很奇怪,干嘛买这么多萝卜?到了冬天萝卜也不过几毛钱一斤,何必储藏这么多?老人们告诉我,他们是要晒萝卜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冬天新鲜的蔬菜到处可见,谁还会吃咸萝卜?老人们又说,其实这萝卜干都是给他们出国打工的亲人准备的。这个小区里,平均每三户就有两个人在国外打工,虽然在国外工资比较高,但消费也一样高,特别是吃的方面。所以很多出国打工的人,都是从国内带咸菜或干菜,不舍得在外面买新鲜蔬菜吃。邻居姜阿姨的儿媳在日本  相似文献   

14.
圆圈不是零     
有人说:“这世界属于那些保持冷静的狂热之徒。”我想,保持热固然不易,热中保持冷静则更难。因此世上才有太多的弯路,有时弯得象个圆。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可怕的数字,80年代初法国研制的4架“幻影”战斗机,在试飞中全部发生事故,机毁人亡。试飞,一直是一个伸秘而危险的职业,人们说,这是一项与死神谈判的工作。王铁翼,这位中国空军唯一的歼击机试飞团团长,便是这样一位“与死神较量”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风险投资简直无异于拿金子打水漂,但也有也人说,它是——为儿子买一台APPLE 广州市有一位教师,在银行里开了个储蓄户头,每月存入40元。使很多人迷惑不解的是:存单上的储户姓名写的居然是个英文名称.  相似文献   

17.
广州人常说“食在广州”,殊不知天津人说起他们“吃的世界”来更是喜形于色。“吃的世界”就是驰名中外的“南市食品街”。有人说,外地人到天津,若不去“南市食品街”,就象外国人到中国不去长城一样令人遗憾。这条街以天津名特食品为主,又广采全国各地风味,建筑设施也别具一格,富丽堂皇、古色古香。从食品街开张起,每日有四万人左右前去光顾,节假日约增两倍。同时还接待了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三万多名外国友人、港澳同胞。食品街的佳肴受到中外人士的广为赞扬,而建造这条街所创造的奇迹,也已成为佳话。一百天创造的奇迹那还是八四年正月的一天,天津市政府全体会议正开得热闹,人们围绕“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这一中心议题讨论着。南市一间间拥挤的  相似文献   

18.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开展至今,已有一年零五个月了。曾有人向本刊询问:“听说这个活动已完成使命了?广州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而我说不准哪天又冒出一个什么想法,我该怎么办?”朋友,不必担心,只管把你大胆的建议塞进邮筒吧,本刊将继续铺设这道架在真、假市长之间的桥梁。下面辑录的是本刊近一段时  相似文献   

19.
深圳特区,一个奇迹,奇迹的10年。有人说,是尚方宝剑一挥,刹时改变了旧世界,因而一心去求取这宝剑;有人说,是外资滚滚而来,迅速滋养出新繁荣,因而竭力夸大这“灵丹”。只有当年始创特区的运筹者,记得,而且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了一句严峻的话——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他与著名学者费正清、作家赛珍珠等人一同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实属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亚洲通;也有人说,左倾观念成为阻碍他事业发展的羁绊,称他是"间谍""特务""中国共产党的同情者".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从来不缺少世人纷乱甚至相互对立的评价.他的名字叫托马斯·亚瑟·毕森,他撰写了一部足以媲美《红星照耀中国》的著作——《1937,延安对话》.此书于1973年在美国出版,直到近期得到美方授权后中文版才在中国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