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专制主义的“比较特征”,是将中国专制主义与西方的专制主义及东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专制主义相对照而得出的一些结论:(1)中国专制主义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世所罕见;(2)实体形态的中国专制主义自产生之后呈现出不断强化的发展态势;(3)中国专制主义在实质上是一种一人之暴政的全民专制,不是少数人之暴政或多数人之暴政的阶级专制;(4)中国专制主义具有十分深厚的合法性基础;(5)与东方其他专制主义国家没有任何基本法律相比,中国专制社会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备,是“法治”专制国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专制主义的历史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剑锋 《理论学刊》2004,(11):54-56
中国专制主义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孕育、发酵 ,在秦代成长为中华帝国时代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正脉。从历史学的意义上说 ,古代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及由此形成的文化隔离状态 ,直接影响到专制主义的生成 ;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是成熟形态的中国专制主义生长的沃土 ;氏族遗制向文明社会的传递 ,直接赋予早期国家以宗法———专制的特征 ;原始社会末期 ,武力直接促进了专制权力的产生 ;中国宗教从文明社会的开端就匍匐于政治权威的脚下 ,从另一个方向催生了专制主义 ;而“禅让”制正是专制主义发生后的有力佐证。中国专制主义的产生和存在不是历史偶然孕育的罪恶 ,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3.
韩亚光 《新视野》2005,3(4):6-9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消极影响,是由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这种影响可以从个人和体制两个方面来分析.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从民主和法制两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并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鲁迅对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的思想轨迹,目前学术界有两段论、三段论、四段论的分法。笔者认为,将鲁迅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分为三个时期最为合理:1.早期: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吃人”的本质;2.中期:由对封建专制主义批判到对军阀统治的批判;3.后期:批判和实践并重对抗国民党独裁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其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正确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目标,即推翻专制主义,实现民主共和。晚清专制主义统治表现出了一系列“逆现代性”,使其成为中国长期贫穷落后,屡遭列强侵略的根源,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举孙中山的伟大旗帜,彻底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主权在民,走现代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广大民众共同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反对封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一直是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对新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成就作一个基本评估。一、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反封建斗争实践历史成就的基本评估1.新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权与政治制度,封建主义存在的政治根基被扫除,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封建主义是一种“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它对人民大众的统治与压迫,集中体现于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与压迫。反对封建主义,核心问题是推翻封建势力在政治上的统治,夺取国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对执政六十多年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同党内外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思潮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克服封建专制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影响中形成和发展的。具体来说,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的具体国情为实践基础,最终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中国化的实践形式,正是由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才使我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从伦理政治转换为专制主义有三种逻辑,孔子遵礼而肯认礼所体现的专制王权;孟子思想中潜含对专制王权的否定,但孟子将君主作为既成事实完成了统治价值向不忍人之政的转换;荀子从人性恶出发,逻辑完整地得出专制主义,成为后世专制王权的最好粉饰。不过,若将荀子思想中残存的理想主义拉回其思想的逻辑起点,或许可以迈向宪政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9.
西方话语下的东方专制主义在抓住了中国上层政治特点的同时未能呈现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色。其实,在传统中国,国家与社会是二分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下,还有一个极富弹性的乡绅自治的社会空间。由此,乡土中国就具有了未被西方学者发觉的浓厚的社会自治传统。嘉陵江流域由于地处西南,远离皇权,更是具有浓厚的社会自治传统与文化底蕴,并形成了与之相关联的制度架构。当然,这一文化传承与制度架构随着社会变迁、国家的建构尤其是国家政权下乡而受到挤压。但社会自治的文化底蕴就如同涓涓嘉陵江水一样,已经渗透进了这片土地。当前,深入挖掘并着力重塑这一传统自治思想,必将对当下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以及整个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0.
熊忠厚 《学习月刊》2009,(22):42-4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大一统格局和专制主义色彩。但这并不否定,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变异的社会政治环境迫使其发生一种负向运动和背向调节,形成曲线发展,从而表现出一种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余金成 《理论学刊》2012,(6):10-19,127
中国改革荟萃了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需建构新的逻辑框架予以统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其历史规律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不断深化,对这一过程可从宏观文化视角予以认识,后者在内容上可分为应然与实然,在形式上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人类发展中形成以人口生产力为主和人口生产关系为主两种文化形态,包括俄罗新在内的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分属双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自我扬弃,其价值原则与中华文化互通.苏联改革缺乏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的政治谋略和文化定力,导致方向失误而解体.中国改革将通过实现社会主义和复兴中华民族的统一,为人类展示新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研究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初。 20年里,在人文精神的界定、中国文化有无人文精神、中西人文精神之异同以及对人本主义的评价等方面的热烈研讨中,学者们见仁见智,歧见纷呈。这种讨论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3.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差异及其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使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别。前者推崇整体统一、直觉感性、中庸调和及内在超越,后者注重个人独立、逻辑论证、矛盾斗争及外在超越。这些差异对中西方各自的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显著影响。面对与西方的发展差距,我国要想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新世纪,必须拓展新的研究视野,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政策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策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政策实践经验以及政策哲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成果的消化与借鉴,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和中国的大众文化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比较中西两种语境中的大众文化,其在文化主体、文化本质和主要功能上,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风格即人”是布封提出的论点。对此 ,我们不应与中国文论中的“文如其人”进行简单比附 ,而应作具体的实际分析论证。风格是西方文论中特有的范畴概念 ,指反映作者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而非其他 ,故风格一般成为品评、鉴赏作品的标准之一。中国文论史上实际并没有这一概念 ,正如“意境”之于西方文论一样。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盛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潮。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是为一种理论形态,而且是作为一种实践形态而存在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都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