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也是重建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技术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市场意识贯穿于技术开发、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将有商业价值的新思想变成商业化产品的活动 ,也就是新技术、新工艺设想 ,经过研究开发 ,实现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营销整个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朱基总理在1999年 8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也讲到 ,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构建完整良好的创新生态,关键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重点是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源于市场、归于市场的活动。这种创新主体和活动过程,既要求一个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从被发明直到实现产业化或较广泛应用的过程,体现了一种价值。它是人类自身不断前进的动力,对于民族、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生活,均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出了生态化的要求,可以说,技术创新过程的生态化要求关系着全人类的未来。 一、生态化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强调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发展、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依靠创新。一项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是否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姚裕群撰文认为“创新”概念包括以下八方面的内容: 产品创新 产品的创新是直观的结果性创新,有了产品创新,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产品的创新,基于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基于满足人的消费需求,这就为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动力和目标。产品的创新,依靠设计的创新、技术工艺的创新、营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又源于消费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田丽 《理论研究》2013,(6):14-17,51
党员干部的需要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是党员干部实践活动的动力,决定着党员干部实践活动的方向。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需要动力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生存需要动力、经济利益需要动力、政治利益需要动力、精神文化需要动力。动力机制的构建有利于使群众路线教育变形式为实践,群众路线的贯彻变被动为主动,进而使群众路线成为党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有规律运动过程 ,运动需要动力支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 ,政治动力是国家权力的性质及其配置 :精神动力是公民的政治觉悟、价值判断和民族凝聚力 ;我们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实现社会发展动力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不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怎样实施技术创新呢?一、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企业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来从事创新。根据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只有企业家通过市场来实现,这个作用是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法替代的。技术创新需要很多与产业有关的特定知识,它们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当然需要指出…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国家的形成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历史要求。这一战略决策是根据人类社会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做出的科学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认真研究已经有的历史经验,掌握规律,科学地加以推进。创新,自古以来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后,更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创新,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三大根本因素是:国家驾驭创新驱动的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创新成果的物权保护与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市场发育度低.为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构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和环境体系:一是制定核心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逐步提高政府管理创新活动的能力与水平;二是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三是加速市场体系建设,夯实企业技术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企业视点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把握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企业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活动。这一活动既是新枝术、新产品的开发,又是新市场的开拓,因此既有技术创新能否成功的风险,又有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的风险,也就是说,有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企业自主创新面临高  相似文献   

12.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适宜的社会环境将促进科技创新。这种社会环境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社会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科技创新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基本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税金融政策;开放、宽容的人文环境是科技创新的温床。  相似文献   

13.
一、新的消费热点短期内难以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市场的有效需求。强烈的社会需求必定形成对市场的强力拉动。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这其中除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革命性的因素之外 ,其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缺经济时期的市场可以说像一个无底洞 ,不管是粮食、棉花 ,还是蔬菜、水果 ,只要生产出来就会有人要。这是中国第一轮强有力的市场需求拉动。随着吃饭问题的解决 ,人们对自行车、手表、服装、鞋袜等日用工业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个需求促…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民营经济的技术创新沿着市场需求路径 ,走了一条低投入创新的捷径 ,展现出一种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轨迹。但是 ,这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前瞻型主导。对于已经初具规模的浙江民营企业而言 ,构筑双重动力型技术创新机制是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5,(8)
中国梦已经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来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心理积淀和集体意识的强支撑,来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的现实需求而赋予的现实性、实践性及价值理性,来源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位一体"而带来的心理稳定感和精神爆发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有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的区别,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动力因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互相联系中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动力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形象创新、观念创新,等等。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创新,都必须是在解放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在当前乃至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实践中,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因为:首先,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和目的。从创新理论本身来看,创新既不是单纯的“立…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诸多产业领域技术储备不足,企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契合是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契合过程中,需要构建企业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受让方合作竞争的博弈机制,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使西部民族地区企业从原有的跟踪模仿思路转变为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双重强调,以真正实现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其主要特征在于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技术创新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往往更具有竞争优势。而我国现行企业制度及不完善的市场环境,阻碍了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充分发挥创新者的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企业改革改制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职工群众无论是从思想意识、认知程度,还是从理论素养、政治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