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轩 《当代广西》2009,(24):39-39
“定期下访、带案下访、专题下访”,河池市纪委监察局开展的“三下访”活动,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图为纪委监察局下访干部向基层群众发放信访调查表。  相似文献   

2.
<正>“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创设21年了,其作为一项基层治理制度创新,焕发出强大的治理能力,显现卓越的治理效能,并在实践中继续创新发展。溯其源,2003年,面对浙江省突出的信访工作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浦江县下访,开创“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先河,形成“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并在全国得到推广。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干部下访接访制度”由一项特色经验凝练成为一项新时代信访制度,其中所蕴涵的党的群众路线、基层社会治理和领导干部政治领导力的政治意蕴,对新时代坚持和发扬“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既具有世界观的价值导引,又兼具方法论的实践启示。“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直指基层人民群众愁事、难事、急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解民忧、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力攻坚,抽调17名省级干部深入12个盟市,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变“上访”为“下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拉开帷幕。以此为起点.从各级政府机关抽调的两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后,与群众面对面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少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变坐等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见,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十分欢迎。 然而,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下访” 却变了味:其一是“下访”没有目标,下去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心里没有底,有的则是“嫌贫爱富”,只  相似文献   

5.
老百姓遇到矛盾纠纷不愿打官司,直接去上访,甚至“告御状”。中国特色的上访问题,多年来始终牵扯着地方各级政府的神经。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两万多名干部抛却机关作风,变接待“上访”为放下架子“下访”,主动出现在了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以全新的方式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同时,探索出了一套干部下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维稳长效机制的建立,使昔日热闹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门可罗雀,更多的社会矛盾在进入信访通道之前得以化解。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年,许多地方都蕾经进行过通过信访制度本身的改革来解决“上访”问题的尝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现实的语境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化解上访“矛盾”方面的探索,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上访大县缘何变成零上访县》一文,感受颇深。文中,山西省长子县委书记张圣说:“我的办公室的门,要为百姓开着!”这表明了一种对群众强烈的信任感。正是对群众的信任,他带头解决信访问题,组织干部大下访,实实在在解决信访问题,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实现零上访,干部信任群众。才能获得群众信任,这就是零上访的秘诀。  相似文献   

7.
“防患于未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领导干部从群众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切身体会,也是关心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举措。报载,山西省在积极实施信访承诺制的同时,变被动“等访”为主动“接访”,变“上访”为“下访”,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提倡。  一个时期以来,报纸上连续不断地报导农民上访事件,究其根本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老百姓与基层干部积怨较深,或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致。信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其好处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容易掌握到第一手资料,获取准确的信息,找准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姜堰市委、市政府把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全市广泛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项制度促进了姜堰市各级干部进一步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做到基层,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动作     
中央每年将抽调干部组成信访督导组下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等文件。《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将抽调干部,组成中央信访工作督导组开展下访工作,每年至少一次。《意见》指出,干部下访主要采取统一组织和分散组织两种方式。统一组织是指中央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组成中央信访工作督导组开展下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阜康市水磨沟乡人大坚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和干部下访制,通过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方式,畅通信访渠道,方便群众诉求。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04,(17):24
多亏省领导下访访群众疾苦,信百姓忠言,圆满解决了我们全家奔波17年都得不到解决的事。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省领导下访约访活动。———龙游县龙游镇十里铺村赖文仙干部不露头,雪粒子滚成雪球;干部走得勤,雪球也能化春水。———松阳县山区群众习书记下访就好像把干部的穴位刺了一针,现在的干部办事情真是快刀斩乱麻了!———浦江县退休教师吴始林几年来,我为反映干部违纪问题四处奔走,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去年省领导来我县下访后,不到3个月,我反映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违纪的干部也受到了处理。领导下访为我们老百姓撑了腰!———平阳县晓…  相似文献   

12.
开展以“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活动”,是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项重要工程。在此项活动中,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创新载体,结下了三门“穷亲戚”。  相似文献   

13.
百姓为上,民生为先,领导下访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武汉市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主要在拓展“四三”策略上狠下功夫。一是在下访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上着重三个面向:即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二是在下访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着力“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生;三是在下访解决疑难信访问题上着实“三个突出”:即突出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科学发展观特色、突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四是在下访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焦点问题上着眼“三个推进”:即推进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推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事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报载,2001年山东省平度市把市、镇两级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访转变为深入基层倾听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上访变为“下访”后,全市信访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1%,越级访、重访、集体访的“三访”案件比上年同期下降21.2%,群众对此十分称赞。其实,领导干部“下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早已做出了无声的表率: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延安时期,经常深入农户人家,在路边地头,同老农们亲切交谈,了解民众呼声和要求;邓小平同志不顾年迈体弱,视察大江南北,向各级党政领导和科技人员调查了解情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力攻坚,抽调17名省级干部深入12个盟市,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变上访为下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拉开帷幕。以此为起点,从各级政府机关抽调的两万余名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后,与群众面对面解决社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矛盾的解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解读该项活动,本刊记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副主任邢云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州市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特别是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1995年以来,全市先后调整不胜任不适应现职领导干部 767名,其中县 (处 )级干部 71名,为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打开了局面。   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前提。为此,市委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自觉破除“官贵民贱”、“上荣下辱”和“下必有过”的旧思想,树立从政为民、“尊卑看作为…  相似文献   

17.
微人微言     
官员应多“下访”□樊作礼“下访”与“上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下访”多了而“上访”必然少,这是辩证的统一。笔者认为,作为人民公仆的“官员”,理应多下访。“下访”,实际上就是迈开两只脚走到群众中去,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遇事多同群众商量...  相似文献   

18.
下,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访,含有调查的意思。下访是 近年“出世”的新鲜词。刚开 始是说上级机关派员到群众中 间去,直接听取群众反映问 题,现场办公解决“陈年老 账”,以减少群众上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重庆市铜梁县认真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开通优抚对象信访"绿色通道",变优抚对象上访为民政干部下访,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了优抚工作的新突破.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南漳县在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不是将“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当作口号,而是让“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架心桥”得到了切实具体的表现,“说事”制度即是最好的例证,它的推出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探索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