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洛澄泥砚     
河洛澄泥砚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河南新安县是著名的澄泥砚产地之一,始于前汉,盛于唐宋,唐时曾为贡品.据考证,新安河洛澄泥砚的起始与汉代名将新安人杨仆建造新安"汉函谷关"同一时期.元、明、清以后,其传统制砚技艺几近失传.20世纪80年代,新安人游敏在一些老艺人的帮助下,恢复了河洛澄泥砚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窑变出古澄泥砚珍奇的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名贵色彩,且首创出澄泥砚罕见的云水纹理.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你与我共有的梦吗?她是穿透黑暗走向未来的力量。还记得我对你的承诺吗?万物可以消亡,而爱情是生命永恒的旋律……2002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报道了郑州黄河游览区张存生夫妇重新发掘失传已久的黄河澄泥砚的故事及他们的艺术成就。然而,张存生此时已离开人世两年多了,他的妻子王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节目早已泪流满面。在人们赞叹声背后,这对夫妻不仅用黄河泥锻造了美好的人生梦想,也用它演绎出了一场生死与共的爱情……夫唱妇随立志发掘失传的“黄河澄泥砚”1988年7月,郑州黄河游览区工作人员张存生接待了一位身份不寻…  相似文献   

3.
正砚,即砚台,研墨工具,中国"文房四宝"之首。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泗水的鲁拓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古代文人墨客巧借诗句给砚起了不少有趣的别称,颇有玩味。砚池。有一种凹形的砚,称作砚池。砚池,也指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5月29日,由运城市妇联举办的"河东巧姐"手工创业创新大赛进入决赛,通过河东妇女制作的一件件手工精品展示巾帼风采,打造"河东巧姐""妇"字号品牌,实现对河东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大赛参赛作品众多,有雕刻类,如绛州澄泥砚、石雕、木版年画、叶雕;有漆器类,如稷山螺钿漆器,新绛云雕漆器;  相似文献   

5.
毛笔制作工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地方的毛笔制作工艺已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事实上,这也是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泛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芦笙的需求越来越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对国内享有盛誉的芦笙制作村--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展开实地考察,研究芦笙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提出芦笙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可行路径,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制作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位于豫西的新安县素有"七岭两山一分川"之称,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严重滞后。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该县由一个工业小县、国家级贫困县变成河南省工业大县、河南省经济十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物先进县、中国澄泥砚之乡、中国门球之乡、河南省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如何抓住机遇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俞梅芳 《前沿》2012,(18):169-170
蠡壳窗是明清时江南水乡古建筑中一种很有特色的窗户,又名“蚝壳窗”“蚌壳窗”;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用“蠡壳”等贝类外壳经过打磨使其变薄产生透亮镶嵌于木框上加工制作的窗户.“蠡壳既有挡风、挡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功能,又有较好的采光功能.在玻璃产品被引入中国之前,作为透光材料大量应用于高档建筑上,如宫殿、庙宇、楼亭等建筑上都离不开它.由于玻璃的发明与引进,蠡壳的运用慢慢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蠡壳窗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100多年.目前,几乎所有的现代建筑都用上了玻璃,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人才看过蠡壳窗.蠡壳窗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蠡壳窗的继承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正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人亡艺绝"正在步步紧逼 近几年来,北京工美行业采用了评选北京市珍品、评审工艺大师、举办20年来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大展、创办宣传北京工艺美术的刊物、开办工艺美术保护基地--京城百工坊、建立大师带徒制度并发放带徒津贴、争取资金抢救濒临灭绝的工艺等一系列措施,调动技艺人员的积极性,努力遏制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失传的进度.  相似文献   

11.
端砚和易水砚均是中国名砚,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南端北易"之誉。通过对端砚和易水砚的起源与历史、雕刻题材、地域特色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比较,得出新时代"南端北易"融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打破南北两大砚系的传统分类格局,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苗族刺绣是相当著名的民族文化遗产,已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但由于受传承方式等的影响,苗绣有濒临失传危机.本文介绍苗族刺绣的类型、论述刺绣在苗族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刺绣濒临失传的原因,探讨如何传承、保护苗绣.  相似文献   

13.
《乡音》2013,(3):53-53
魏县南关申家榆面饸饹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被梨乡人称为"湾汤饸饹",其意为。"面起汤随,面落卤现"。从明朝开始至今代代传承,发展延续。周恩来总理,中国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顾颉刚,华中师大历史学教授吴量凯等先后来过魏县,当地均以南关饸饹面招待。饸饹,是申家的祖传产业。但由于手工制作产量低,销售范围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申文堂作为申家第十五代传人,为了不让这一传统美食失传,2004年  相似文献   

14.
孙媛媛 《小康》2023,(9):39-41
<正>数据决定了AI落地程度,基础数据服务是商业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古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以及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让考古学家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的意义与结构,找到读懂古埃及的密码。  相似文献   

15.
普艺 《今日民族》2001,(5):25-25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理市的凤羽镇不大,却以出产佳砚而名闻四方。 前不久,朋友来信索求一方凤羽砚,适赴洱源出差,绕道凤羽,借当地老学者董亮伟之助,采访到制作凤羽砚的白族人杨世昌。 杨世昌的凤羽砚台厂在凤羽镇的起凤村,离镇上仅四公里。进入杨家,发现厂房就在庭院的一隅,十多个工人正在忙碌着。“别看厂房不大,年产量却可达到千余盒,产品除满足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外,还销往美国、日本、瑞士、英国及东南亚各国,可以说供不应求呢。”董老师介绍说。杨世昌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很精干的样子,最弓;人注…  相似文献   

16.
刘和明 《今日民族》2016,(11):30-33
正摩梭手工面临失传和云南的许多民族手工艺一样,纳西族摩梭人的手工纺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的渗透,现代化方式制作的衣服和原材料已经占据了最基础的乡村集市,那些原本穿自制麻布衣服的摩梭人开始改穿这种更为"时髦"和方便的成衣。加之随着大麻的禁种,麻线的数量有限,传统的手工纺织在大多数家庭慢慢被冷落。摩梭手工艺人阿七独支玛回忆,"1980年前后,大家都不再做了,只有祖母偷闲时织一点,我常坐在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11)
<正>制砚,是艺术里的冷门。但在制砚艺术家刘克唐看来,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笔墨纸砚之中,砚乃文房四宝之首。而"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历史上柳公权、苏易简、唐彦猷都对红丝石给予很高的评价;宋代欧  相似文献   

18.
弘扬民族文化著书呕心沥血———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书碧潘长顺砚,是文房必备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明代学者陈继儒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济源天坛砚,是我国较著名的砚种之一。“磐谷,即李原归隐处,产石可为砚,亦具焦叶、...  相似文献   

19.
凤羽砚     
<正>世人皆知端州(今广东肇庆)盛产端砚,却有人知云南产的名砚——凤羽砚。为了探寻神秘凤羽砚台,我乘了火车又换汽车,风尘仆仆地来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起凤村坐落在郁郁葱葱的罗坪山下,面朝顷良田的凤羽坝子,清泉环绕、祥云高照。起凤有两家专门的砚台厂——凤砚工艺品厂和凤羽砚厂,规模都不大,是两家人开的家庭作坊。因凤工艺品厂正忙于扩建厂房,我们就来到了凤羽砚  相似文献   

20.
最近获悉,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先生在荣获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之后,再获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殊荣。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国当代易砚的领军人物邹洪利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