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为人民,其字面意义为"人民做主"。政治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实际是指权力和治理。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4,(6)
<正>自古至今,大同一直是中国人关于理想社会的梦想,并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内容和精神。《尚书·洪范》最早提到了"大同"一词,用来描述王、卿士、庶民和天地鬼神同心同德的状态。但真正用大同来指称某种社会理想的则是《礼记·礼运》,该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9)
正安全事故和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根源无非是"人、财、物"出现了问题,而反腐,恰恰要解决"人、财、物"的问题。因此,治污必先反腐,牵住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中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高法就此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将"严"的基调贯彻到长江保护法适用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惩重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预见,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将揭开母亲河保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孔子于"正名"的阐发,置于蒯辄父子争卫的语境下,向来有今文、古文经学两种解释脉络。两条脉络皆有意在《论语》与《春秋》之间找到弥合一些表面抵牾的途径,只不过即便在近世以来合取今古的尝试中,寻求解释的一贯之道仍以倾向古文经者为著。如果关注"正名"中"言无所苟""阙疑慎言"的立言原则,可以发现言教与解惑两个层级之间以及《论语》与其他经史之间的一贯。  相似文献   

5.
“天下为公”释义罗克“天下为公”是汉语中古已有之的成语,原指不把国家政权当作世袭私产。《礼记·礼运》有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按照孙希旦的解释,是“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的意思。尽管“天下为公”原意如此,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看无一例外地都将国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事实,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民族.然而,"民族"却是近代以降从西方舶来的概念,我国传统的"人""群""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徐杰舜教授的《汉民族史记》对一条脉络进行细致地梳理,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以上海地方志文献资料为基础,分为《远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梦想》3册,以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为脉络,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体裁多样的结构讲述上海6000年历史,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对领导干部来说,明大德,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守公德,就要坚持执政为民;严私德,就要坚守清正廉洁。《朱子治家格言》中有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一个人的德行要与其社会地位及所享待遇相匹配,否则就会招致灾祸。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家分  相似文献   

9.
大同是儒家以"天下为公"思想为基础设计的理想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这一梦想也是以大同来表述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又因与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上的高度契合,使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了现代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成为重要课题。中国梦是大同理想的现代转化,它对重构国际秩序可提供新的世界政治理念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两个多年前先哲们构想的一种理想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昭示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奋斗。在《礼记·礼运》篇中,就描绘出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蓝图:"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人们对这种理  相似文献   

11.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2.
焦俊霞 《求索》2008,(8):204-205
对于尧舜禅让制时期的天下为公和“病一人而利天下”的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尧的“其仁如天”可以“合和万国”;“病一人而利天下”则让我们看到了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本质区别;“其仁如天,合和万国”则反映了司马迁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次集体学习说到反腐时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他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诚哉斯言,令人震耳发聩!苏轼在《范增论》中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祸患的发生,总是内部的原因在起决定作用。一名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首先总是从自身的蜕变开始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0,(1):52-52
<正>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一则点评: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只要知道了,就莫不尽力而为,这就是忠。"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贤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并定义为"忠"。但是我们今天的"忠",并不是为了封建帝王,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时刻需要牢记的。  相似文献   

15.
董彦萍 《前进》2014,(9):45-46
<正>上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梦想的中国》一文,文中写道"希望中国有第一流政治领袖出现,希望中国政治人才辈出,希望政府保护百姓,希望建设全国道路"。8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8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语堂先生的梦想中国已经基本实现,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起航。一代文人与一代政治家的梦想遥相呼应,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和兴衰荣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5,(2)
<正>梦想已经起航。这是一个绵延千年、历久弥新、惠及世界的梦想。"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年多来,中国各方积极行动,国内各地区纷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出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内蒙古作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重点涉及的18个省区市之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来,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的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年初的两会上,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指涉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层面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我们知道,马克思从来都不脱离经济层面而对价值观进行孤立考察,其这一学术进路在《资本论》中有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思维抽象法,开掘出了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通过思维具体法,开掘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维度之间的冲突与整合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领域亟待破解的核心学理难题之一。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为方法论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在社会发展的理想(梦想)维度与社会发展现实维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理解和践行"中国梦"的正确马克思主义进路。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     
正一条道路,彰显团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说:"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8日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记录呈现这一伟大历程和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感谢作者和编者贵刊第10期《专题报道》策划中刊出的,由阿计撰写的《评点15部经典立法,纵览30年改革风云》,很值得认真阅读、仔细咀嚼。文章从"民主宪政、约束公权、市场法则、刑事法制、民生权益"五个方面,筛选出15部法律,用编年的方式,予以"追忆和评析"。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条分缕述,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系统论述,意义重大。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传统理想社会的继承和改造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 《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小康是小小安康的意思。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