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建周 《前进》2007,(2):25-26
山西要实现转型跨越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致力于建设和谐山西。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和谐山西“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相似文献   

2.
找准一条经济发展的路子黄洪洲普洱县是一个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也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还...  相似文献   

3.
给《前进》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前进》杂志编辑部:在政协山西省七届四次会议上的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请先刊登吕日周同志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文章,其他同志的陆续刊登。我同意山西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力度不够的分析;同意阻碍山西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薄生荣 《前进》2008,(8):25-26
山西农业一直是一个弱质产业,山西的几个特色农业能否做大做强?怎样才能做大做强?这是每一个真正关心山西的人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人公德的缺失,并从政治、经济等层面分析其形成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制制度的摧残。严复、梁启超认为,享受自主、平等权利的西方人能把国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而中国的统治者把民看作奴隶,不仅不鼓励人民关心国事,而且想方设法禁止人民关心国事,于是,人民自然只关心自己的私事,而淡漠公共事务、国家事务; (2)道德体系不健全。梁启超指出:"吾中国数千年来,束身寡过主义,实为德育  相似文献   

6.
政法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7.
浅谈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教育政策和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是民族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加快民族教育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今年 8月中旬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 ,对做好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 ,提出要求。与此同时 ,强调进一步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之后 ,国务院又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就业乃民生之本 ,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农村信用社是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重视再就业、社会保障和农村信用社 ,就是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让人民满意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政…  相似文献   

9.
<正>省第七次党代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海南时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海南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要求。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为我省民政事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省民政厅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劳动者的技能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产业发展前景与乡村振兴全局的重要问题。本文回到费达生女士在20世纪20-40年代成功开展的蚕丝业改革,从有益于农民、适应地方自然条件和传统经济、女性友好等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她在发展乡土工业方面所关心的基础问题。结合费达生蚕丝业改革的历史经验,本文尝试提出在现代中国乡村产业中促进劳动者技能形成的要素与机制,探讨劳动者技能形成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尤其是产业梯次转移,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农村,经济落后地区更为严重。湖南官方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省约有25.8%的农田灌溉水、26.4%  相似文献   

12.
生态修复视域下吕梁发展路径探讨——以兴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红琴 《前进》2015,(4):29-31
<正>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市调研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吕梁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推进吕梁扶贫攻坚责任重大,要把老区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千方百计帮助老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生态脆弱、人民生活不富裕,是山西老区面临的普遍问题,调研组结合吕梁实际,参照有关省市、相邻地县的实践经验,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植树造林优化生态是吕梁发展的前提发展定位对一个地区起着决定性作用。吕梁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铁、铝等40多种矿产资源。54%的国  相似文献   

13.
李慧芳 《前进》2021,(2):48-4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山西黄花、陕西木耳、宁夏牛肉、黑龙江蓝莓、河北马铃薯原种、重庆中药材黄精……习近平总书记都曾深入调研,了解群众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情况.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度亲临山西视察,关切地说:“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  相似文献   

14.
<正>经过认真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我的感想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全体中国人的选择,也是新中国能够取得所有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第二,中国共产党与台湾地区的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人民至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没有任何政党利益,没有任何个人私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国之大者’。”中共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去到陕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湖南怀化中方县的 1 0多个乡镇为代表的1 0 0户农户专项问卷调查为基础 ,结合实地走访而作的有关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分析。调查表明 ,湖南农村乡镇公共产品供求严重失衡 ,尤其是“软”公共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主要原因在于 :滞后的行政体制 ;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有效的供求沟通和决策机制 ;缺乏市场供给公共产品的条件 ;地方经济落后 ,乡镇政府财力有限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以民生为导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搞好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姜焰生  成艳平 《前进》2000,(4):13-15
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结构性革命” ,促进经济发展内生性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就山西产业技术创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旨在为加快山西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基本思路。一、关于山西产业技术创新的定位问题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 ,山西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水平、数量型扩张增长的阶段 ,向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水平、质量型结构增长新阶段的过渡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结构性矛盾”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病根”。对此 ,有的专家明确指出 ,没有山西经济的“结构性革命” ,便没有山西经济的可持…  相似文献   

18.
姚逊 《前进》2023,(3):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石狮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人口密度大,服装纺织、电镀、食品等轻工产业发达,水环境保护压力大。多年来,石狮市人大常委会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污染防治问题,一届接着一届干,为全市水环境改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底换届后,石狮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把推动水环境改善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经济新常态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将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这种资本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形成的经济增长路径依赖、锁定效应和制度体系不利于人的发展,也无法形成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内生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与人、经济、社会、自然等矛盾的化解和相互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为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而推进的各项改革及创新所生成的正向效应将构成中国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转型驱动力转化重点是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体系,利益调整机制和人与产业、生态的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