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步云 《前进》2020,(5):16-1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我省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赢得战略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和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16]1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先进制造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广州市承担着引领珠三角向创新驱动转型并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任,为加快我市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特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主题,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积极落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关键是人才驱动。如何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互联互促,走出一条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良性发展之路。强化人才规划引领和政策创新,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引领和政策创新是促进人才与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4.
《前进》2021,(10)
正晋源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打造新高地、实现新目标,努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推进创新转型先行区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晋源区聚焦"六新"突破,主动加压力、抢先机,深入实施"三带引领、六园共建、百企示范、千企集聚"产业培育三年计划,形成发展新动能。以"三个经济带"打造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
<正>重大项目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中发挥着支撑、引领和促进作用。近年来,常州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坚持创新理念,增强发展动能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通过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高端  相似文献   

6.
<正>东府[2015]30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和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动员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市作为制造业大市,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使命,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加以实施,以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发挥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加  相似文献   

7.
李劲民 《前进》2016,(12):43-44
正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加快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自然也是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的重点部分。骆惠宁书记在报告中,共58次提到"转型"一词,号召全省上下,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努力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境,实现我省经济浴火重生。一、深刻认识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报告指出,抓经济发展,必须抓大势、掌大势、顺势而为。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创新谋变,驱动未来。一年前,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并把"创新再提速"作为落实方针的重要抓手,号召全区上下牢牢把握创新这个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引擎,打赢打好创新这场高质量跃升必须打赢的硬仗。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7,(11)
<正>南京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一年多来,紧紧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制度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重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4,(12):15-16
<正>当前,江苏经济走到了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如何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挑战,是对全省的一个新考验。"十二五"以来江苏经济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实施"八项工程",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内生增长,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呈现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增长效率明显提升"的发展新格局。一  相似文献   

11.
周国辉 《今日浙江》2014,(15):24-24
正浙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爬坡过坎、提质增效的关键期。站在这一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和引领作用,扩大科技在产业上的渗透力、扩散力、支撑力,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坚持把发展高新园区作为促转型的核心载体。大力发展低碳、绿色、智能产业,发挥好"四个带头"作用,力争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9万亿元。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要求,画好产业地图,抓好产业招商,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垂直整合和整体提升。紧紧抓住创建"两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全省经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持不懈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总体保持了运行基本平稳、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加快、质效有所改善的格局。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全省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13.
陈仲朝 《今日浙江》2013,(16):28-29
创新驱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集聚优化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运行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强化适应创新需求的人才支撑。对宁波而言,就是要加快构筑"两城三极一高地"。两城,即新材料科技城和天使之城;三极,即推动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极,支撑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极,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正能极;一高地,即宁波创新型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正>一、马鞍山市近年来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马鞍山市紧紧把握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向,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机遇,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1.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创新基础条件不断加强。2016年,马鞍山市取得了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三名,其中创新实力全省第四、创新潜力全省第二、全社会研发经费功效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拥有了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  相似文献   

15.
<正>绍政办发[2014]13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是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引领转型升级的排头兵。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全市已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6)
正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开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其总体思路是坚持"六个突出",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为更好地落实全省开发区改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最持久的动力。打造创新高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河南省的重点。2020年7月28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条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各有关方面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全力推进自创区建设提质升级,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下更大功夫,持续壮大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新支撑。"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强调。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江干区以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加快现代经济转型发展,实现“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都市国际化”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2014年全区投入财政科技经费1.25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37.64亿元,占工业产值比重70.31%,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17)
正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坚持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创立新机制,构建新平台,扶持新业态,打造人才队伍新质态,为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围绕产业选才,集聚人才"强磁场"。引进集聚人才既不能普遍撒网盲目"抢人才",更不能单纯以数量来"凑人才",要坚持以产业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六新"要求,为山西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六新"要求充分体现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精髓与时代特征(一)准确把握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科学指明我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在山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既要解决不掉队的问题,又要通过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只有这样,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