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年前,也就是1904年8月22日,一位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与孙中山、毛泽东起到同等作用的历史巨人,在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降生,父亲给他取名为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他就是邓小平。 20年前,也就是1984年2月7日,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风尘仆仆地从广东省来到厦门,在视察了解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进展情况后,作出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重要指示。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进一步赋予厦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20年来,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鹭岛内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年邓小平亲手栽下的樟树,已经枝繁叶茂、绿茵如盖。睹物思人,饮水思源,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特地选登邓小平视察厦门的一组照片,再现其当年视察活动的历史过程,以此来深切缅怀其伟绩丰功。  相似文献   

2.
1981年10月15日,厦门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年,经项南积极向邓小平建议,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l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邓小平指出,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指导思想要明确,不是收,而是放.而且是放的不够。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欣然同意了将厦门特区扩大至全岛的建议。为厦门题词,完成了特区题词的三重奏1984年2月7日上午9时30分,邓小平在王震陪同下,乘坐专列来到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这天是农历大年初六,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氛围中。当年参与接待工作的厦门市委副秘书长焦星五在日记  相似文献   

4.
2月:邓颖超诞辰100周年 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 邓小平视察厦门20周年 粟裕逝世20周年  相似文献   

5.
厦门经济特区创建十年的历史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概况厦门经济特区从80年代初动工兴建到1991年,正好10年。10年中它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阶段:1980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在厦门岛的北端湖里开始动工兴建2.5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并亲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厦门岛(包括鼓浪屿)共131平方公里,并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1985年6月,国务院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报审厦门经济实施方案的报告》中指出,厦门应当建成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业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欣然同意了将厦门特区扩大至全岛的建议.为厦门题词,完成了特区题词的三重奏   1984年 2月 7日上午 9时 30分,邓小平在王震陪同下,乘坐专列来到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这天是农历大年初六,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氛围中.当年参与接待工作的厦门市委副秘书长焦星五在日记中如是记载:“邓小平同志精神很好,神采奕奕,步履稳健,看不出有 80高龄,脸色红润,头发不白,脸无皱纹,也无老人斑,反应灵敏.“   ……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40-40
198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视察深圳、珠海特区后,来到厦门。8日,邓小平、王震在省、市和福州军区领导项南、江拥辉、胡平及陆自奋、邹尔均等人陪同下,乘坐"鹭江"号游艇游览鹭岛风光,并听取了省市领导的汇报。  相似文献   

8.
<正>特区引领特区引领,招商引资商引资招商引资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挥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对厦门经济特区寄予厚望。之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随后,国务院又相续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3个台商投资区,同时将  相似文献   

9.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广东、福建二省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省份,试办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待总结经验后再办厦门、汕头特区。经胡耀邦推荐、邓小平支持.中共中央于1980年12月9日任命项南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主持省委工作。1981年1月14日.项南到福建就任省委常务书记.1982年2月3日。中共中央决...  相似文献   

10.
原厦门侨民师范学校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于七月廿六日到卅日在厦门师范学校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原闽西南、闽中、城工部三个党组织的厦门侨师地下党老同志三十多人。解放战争时期,闽西南、闽中、城工部三个系统党组织在厦门侨师先  相似文献   

11.
1926年春,年仅19岁的郭滴人到厦门找友人陈庆隆,时值中共广东区委派罗明到厦门招收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天赐良机,陈庆隆邀郭滴人一道前往广州学习。第六届农讲所的  相似文献   

12.
正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曾直接领导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改革开放工作,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实践探索;到省里和中央工作后,仍一直牵挂厦门的建设发展,多次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厦门地方组织成立于1926年2月,到今年已90周年。90年来,中共厦门地方组织团结和带领厦门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进行了伟大的实践,铸就了不朽的丰功伟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共厦门地方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中共厦门地方组织建立以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对于激励全市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  相似文献   

14.
1979年7月和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议,决定允许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诞生后,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经济迅速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然而,在党内,在国内,还有许多人对发展特区存有顾虑,担心资本主义占上风。干劲十足的特区人,一方面不断进取,勇敢开拓,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存在着有形的或无形的压力,他们迫切地希望得到中央最高层的明确肯定。  相似文献   

15.
曾希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红娘, 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 的“经人介绍,卓琳认识了一个人,名 字叫邓小平”。这个“介绍人”就是曾希 圣。 由此可见,邓小平和曾希圣的私 交非同一般。 曾希圣对邓小平一向非常尊重, 邓小平对曾希圣也很赏识。1960年2月 19日至25日,邓小平和彭真、刘澜涛、 杨尚昆等4位中央领导人一起,到安徽 视察工作,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一直陪同。 邓小平等这次到安徽视察,曾希 圣向…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七七事变”五十周年。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一页重要篇章。我生长于厦门,抗战爆发前到厦门沦陷时,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参加厦门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虽事隔多年,印象难忘。因此,谨将“七、七事  相似文献   

17.
省委机关搬迁厦门及陈明被捕越狱。1928年3月间党省委选派罗明、许士淼两同志为代表出席中共第六届代表大会,团派孟坚为代表出席团第五届代表大会。他们3人于4月初离开厦门,先到上海再分批到莫斯科。经共产国际批准,团的代表也是党“六大”的代表,孟坚参加“六大”。大会期间许士淼病逝。10月初孟坚先回到厦门才知道这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乘飞机到美国访问。邓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后,便来到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这次晚宴是在一年前预订好的。那时,布热津基斯奉卡特总统之命到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邓小平为他举行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在品尝了可口的中国菜后,布热津斯基邀请邓小平有机会到美国品尝一下美国家庭的饭菜,这次邓小平就是来践约的。  相似文献   

19.
宁波开放的20年,是宁波人民在邓小平开放思想指导下,从宁波实际出发成功探索的20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是: 第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对外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这次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政策。”在邓小平开放思想指引下。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括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以吸收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面对这个深刻的变化,宁波人民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摆脱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的陈旧意识,树立了改革开放的新观念,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为宁  相似文献   

20.
韩亚光 《新视野》2007,3(1):16-19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前,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逝世以前,确认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地位;从邓小平逝世到现在,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人地位。这个过程折射出新时期党和人民艰辛的探索历程。现在,我们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