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于197年前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狄更斯,在其小说《双城记》的开头,对所处的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作了这样的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一个希望之春,也是一个失望之冬;我们面前有各种机会,我们面前也一无所有;我们可以直登天堂:我们也可以直下地狱……”  相似文献   

2.
刘华 《政府法制》2013,(6):49-49
老子:非大智若愚而不能画之孔子:有足者,仁义之蛇也 公孙龙:有足之蛇,龙也.农民:画蛇添足者,城里人也,洋人:蛇有足是对上帝的不恭。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9,(3):60-60
法官: 我好友苏某是一名小学老师,5年前与一名个体经营者张某结婚。但随着经营的成功,张某也渐渐财大气粗起来,曾几次话里话外暗示希望苏某能提出离婚,苏某则希望以自己的真爱感化对方,但仍然无济于事。张某对苏某越来越冷淡:经常以忙为由在店里过夜,回家过夜也是早出晚归,不在家里一起吃饭,也不与苏某交流;近一年多也没有与苏某过夫妻生活,  相似文献   

4.
“黄帝李法”辨李明德《汉书·胡建传》记载:“《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得不由路,是谓好人,好人者杀。”苏林注云:“狱官名屯。”盂康注云:“兵书之法也。”颜师古注云:“李者,法官之号也,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称其书曰《李法》。苏说近之。”关于胡建的事...  相似文献   

5.
甲:打起竹板心情好,我把业绩表一表。乙:一上台来说成绩,再说我要发脾气。甲:朋友你是不知道,说了你也心情好。乙:说说你是干啥的,这样我好心有底。甲:司法所里做工作,安置帮教有的说。乙:我本是个外行人。不要让我伤自尊。甲:释解人员回家乡,你说咱该帮不帮。乙:安置帮教成体系,帮扶对子要建立。甲:你还说是不在行,说的好像比我强。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4):25-25
“一毛不拔”,语出《孟子》,是孟子攻击杨朱的话。《孟子·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主张为了自己.哪怕拔掉一根毫毛就可以对天下的人有利,他也是不干的。”  相似文献   

7.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8.
张书克 《政府法制》2012,(17):35-35
胡适一生中挨过的骂可谓多矣。他得到的骂名可真不少,两个字的有:“走狗”、“汉奸”、“反动”、“竖儒”;三个字的有:“反革命”、“叛国者”;四个字的有:“丧行文人”、“无耻文人”、“胡说博士”;最长的是:“作自渎行为的最下贱的中国人”。谩骂他的人也是彤形色色,各路豪杰都有:有民粹派也有爱国贼,有文化保守主义者也有狭隘民族主义者,有陈独秀的同党少年也有孙中山的武装同志。  相似文献   

9.
佚名 《政府法制》2012,(9):25-25
前段时间,官方用“失足妇女”来形容从事色情行业的女性,让人感觉好像失足是因为一不小心误入歧途的意思。其实失足在古代并不是这个意思。失足出自《札记》:“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3):41-41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相似文献   

11.
如此大的一个题目对于一个年纪还不大的人来说,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好在自梁启超之少年中国说以来,中国已经逐渐成熟。梁任公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唯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唯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由年纪不大的人谈论律师和宪政,也是因年轻人尚存希望,故也斗胆下笔。严格的学者写文字,必先界定概念,笔者并不属于此类,故不欲界定概念。然宪政的内涵一直有变化。中国古代有宪有政,但无宪政。宪者,法令也,《汉书·萧望之传》: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政者,端正也,《论语·颜渊》: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我国宪法的原则时指出:“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里讲的宪法原则,也是我国所有社会主义法律共有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是律师事务所规模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专业化水平,创品牌所的重要条件。所谓管理当前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二是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三是律师事务所的自律管理与律师自身的自我管理。前两者的管理,是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大环境,具有政策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2,(36):64-64
据《河南商报》:快要下雪了,郑州很冷。11月30日中午,立交桥下,一名农民工死了。有人说是病死,也有人说是被冻死的。在其他农民工看来,他,不该死。“120来过两次,救助站的人也来过,但看看都走了”!后续:郑州卫生局回应农民工街头死亡,系本人拒绝就医。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他是江淮大地上的吴运铎;有人说,他是农技战线上的“王铁人”;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还有人说,他是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温家宝总理称他:“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残疾人自立的一面旗帜!”而他自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根在农村,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14,(23):37-37
马寅初是中国当代人口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经济学家,是中国当代经济学界泰斗级的人物。还是在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对这位农民说:“我先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要挑最好的房间。  相似文献   

17.
苦心急转弯     
问:身份证掉了,怎么加答:掉了到公安局补呀。但是,为什么不是:捡起来呗?掉了,可能是“丢’了,也可能只是“掉”了而已。把“掉”了想当然地理解成‘l丢”了这就是我们的过度诠释,并自然地引发过度反应。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同志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其高风亮节,全世界景仰。其制定的十条家规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是周恩来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它不仅是周恩来的家规.也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邓亚军,中国首屈一指的DNA鉴定师。她每天都要和这样的故事打交道:很多人千方百计地证明孩子是自己的,也有人千方百计地证明孩子不是自己的:有人用性来尝试巩固财富,也有人试图借另外一个人的孩子来锁住自己的爱人……  相似文献   

20.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