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实践》2011,(9):17-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成果共享上,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效上。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确立了富民优先的工作导向.像抓经济一样抓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翠兰 《新长征》2011,(9):42-43
民生问题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党和政府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利益问题,切实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利益矛盾,积  相似文献   

3.
群众肯定、鼓励和拥护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每一点进步,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形势下。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突破口,以民生改善凝聚民心,以民心凝聚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4.
秦志军 《学习导报》2013,(11):52-52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地处湘南的道县,坚持以“小财政”做好“大民生”文章,重大决策优先考虑民生事业,重点项目优先安排民生领域,重大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2,(18):27-2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放在优先位置,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了许  相似文献   

6.
自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来,"民生工程"便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体现,并且将其列入年度或近期的工作目标,操作中项目优先、资金优先,一言以蔽之:"民生工程"至上.  相似文献   

7.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今年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生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因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就更为繁重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放在突出位置,在支出序列中给予优先安排,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都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翔表示,2024年,全市财政系统主动将财政工作放到成都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大力实施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实现经济财政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新篇章提供坚强财政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扬  李艳 《新长征》2012,(11):24-25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保障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改善民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白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点,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务必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接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努力保护和改善民生,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好,不断创造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方针,侧重解决民生问题,采取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针和战略布局,促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也正在越来越多地惠及到了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1.
陈宁 《学习月刊》2014,(4):64-64
为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恩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不放松.始终践行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学谋划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序有力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雪琳 《求实》2008,(4):59-6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同时,改善民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应成为政府执政的优先目标,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3.
正阆中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纠结于GDP排位和当期的"显绩",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支出,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筑民生事业的高地,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河南省召开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都再一次强调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不仅坚持把就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传递出河南就业发展的积极的、良好的前景。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就使得政府决策、基本规划,有了一个实在的平台依托,  相似文献   

15.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2年,省民政厅将聚焦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为重点,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党中央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切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亿人:就业新增人口过亿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  相似文献   

17.
青连斌 《前线》2022,(12):25-28
当前,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和重大举措,为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地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为我们在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21,(7):14-17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是为党争取民心、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工作,是实打实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天津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能,倾情倾力打造天津民生保障的新高地,努力让民政工作成为党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张欣庆 《前线》2012,(11):42-44
人力社保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肩负着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大力弘扬北京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新作为,为推进首都科学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坚实的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省省会城市的成都,在援助藏区建设中勇当领头羊。成都市在推进10个藏区县的对口援助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甘孜州的发展与成都的发展统筹起来谋划,把甘孜州的事当作成都的事来做,坚持以加快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根本,以加快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加快干部人才和资金支援为保障,以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