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决定》此部分改革内容,剑指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权力运行现状。司法要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在其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而司法改革的关键和重心,则在于司法责任制度的具体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开既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也是司法公信、权威的根本保证。在落实办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议全市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意见》中,市高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司法公开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司法进一步公开工作。"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司法理念,正落实到全市各级法院工作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两项重要规定,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将原则具体化、将规定人性化、将工作程序化的工作思路。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并在全国推出了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相似文献   

4.
王琼 《辽宁人大》2008,(9):12-12
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人大内司委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扩大民主,实行司法公开,人民群众对司法监督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人大加大司法监督的愿望很强烈。人大内司委的司法监督,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从过去“个案监督”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与《监督法》精神不符的一些做法。按照《监督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开展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5.
逃犯移交是海峡两岸之间开展最早、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司法互助事项。《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将“逃犯移交”称为“遣返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并专条规定了“人道、安全、迅速、便利”的原则等内容,但是对其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中国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的逃犯移交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性质不同,但问题相...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对社会丰义法治的领导贯穿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每一环节,体现在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向和原则把握上。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的司法原则,在推进依法治国、体现司法民主的理念下,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沾益恢复县制以来.在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李星星  杨贤娟 《传承》2009,(22):142-143
司法是我国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司法法治也成为学界日益关心的话题,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可以得出司法民主化、司法主体职业化、司法人事和财政独立、司法审判权与裁判执行权相分离;建立司法监督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司法是我国解决纠纷的主要手段,司法法治也成为学界日益关心的话题,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可以得出司法民主化、司法主体职业化、司法人事和财政独立、司法审判权与裁判执行权相分离;建立司法监督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本身具有的且又必须通过一贯的公正司法行为证明的其实际依法行使司法权并被社会公众认同的社会效力。其形成基础包括公正的司法行为、公开的司法裁判和公众的社会认同。选择性司法因破坏了司法公信力的形成基础而损害司法公信力。基于此,从选择性司法视角来看,司法公信力的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依法司法原则保证司法合法性、以司法平等原则控制司法能动性和以司法公开原则确保社会公众认同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3,(12):40-41
陈光中、龙宗智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撰文《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一是深化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司法规律,即:严格适用法律,维护法制权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遵守法定正当程序;司法的亲历性与判断性;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是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12.
疑罪的语境     
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在个案中具体化时可能会遇到困境。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刑事案件的事实是被事实裁判者创造出来的,评价事实的刑事法律是被解释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建立起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进而取代过去在计划经济基础上构筑的司法体制、司法制度,规范司法活动,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追求的总体目标。包括:1.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实行法官独立审判。2.实现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的案件以及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公开审判;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3.提高司法效率和注重司法效益,不仅是司法活动自身运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对司法活动的必然要求。司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应坚持和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首要政治原则;法律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原则;在改革过程中要遵循规律,坚持渐进原则;注意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的借鉴原则。  相似文献   

14.
黄先雄 《求索》2007,(3):83-85
美国联邦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对行政决定秉持一种谦抑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司法审查的整个过程中,并促成了一些司法谦抑的原则、标准和做法。它们的形成有其社会背景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读了《民主与法制》今年第3期《司法调解之中国溯源》一文,笔者颇有感触。司法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项制度,具有许多优势,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而且闪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互谅互让、以和为贵的思想,被外国司法界称为“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16.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4,(16):57-57
司法领域,如何突破瓶颈、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顶层设计”,强调要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的改革,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决定》让国际社会和广大民众进一步了僻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总体目标、相关领域改革内容,也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在推进法治化建设中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2014年6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中央司改办负责人也就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表示,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决定,就以上前4项改革,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先行试点。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监督法》对行使监督职权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和运行程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使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罗平县人大常委会以贯彻《监督法》为契机,认真学习《监督法》,准确领会、把握好《监督法》的精神实质,切实贯彻实施好《监督法》,把对加强司法监督工作,增强司法监督实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牢抓实。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2,(10):44-44
李天来在2012年9月3日《学习时报》撰文《寻求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认为,在现代法治社会,民意可以通过对司法的参与和监督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进而影响司法。而一个良好的司法体系必须通过正当程序体现民意。民意参与司法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一项理想制度.它开通了非法律专业人士参与审判的通道,并使民意最终在个案判决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方工 《民主与法制》2013,(31):30-31
如果把化解社会矛盾,视作司法活动的功能、目标和应然效果,那么。司法者就增加了既对案件审理是否公正负责。又对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承担责任的任务。这是对司法功能的拔高和扩张。是司法者做不了、也做不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