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俊 《红岩春秋》2006,(5):20-24
贺龙和龚渭清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他领导的红三军征战在重庆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首领龚渭清之间的传奇故事,早在彭水民间广为流传。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笔者于8月11日上午赴彭水县,在红三军驻地旧址(现彭水县委大楼前)采访了原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罗永国。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传奇的故事。1922年5月,贺龙率领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驻防于涪陵、丰都、彭水、沿河等地,以清剿匪患,安定社会秩序。在彭水期间,他济困救贫,深受县内各界人士敬佩。彭水颇有社会影响的哥老会大爷龚渭清对贺龙尤为敬仰。贺龙也很欣赏龚渭清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常常和龚渭清等谈论彭水的商业、教育等问题。两人还结为了“拜把”兄弟。10年后,已是红三军军长的贺龙为创建酉秀黔彭根据地,于1934年5月上旬率红三军奔袭占领了彭水县城。贺龙进城后,再次前往探望昔日好友龚渭清,不巧龚渭清外出未归。贺龙留下一张条子,并告诉他家人说:“我如今已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专为穷苦人打天下,希望龚渭清能支持革命,奔向革命,走向进步。”龚渭清回家后,家人告知他贺龙来过的情况后,他拔腿就去追贺龙,但贺龙已带领红军西渡乌江,向黄家坝方向前进了。同年6月,...  相似文献   

2.
<正>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1932年底,贺龙率红三军入川,进入今天的渝东南一带活动。1933年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湖北省咸丰县大村会议提出"创造湘鄂川黔边新苏区"口号和"占领酉、秀、黔、彭作为新的根据地"的策略路线,红三军向四川省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彭水县一带发展。1934年6月,红三军进驻酉阳县南腰界,红三军司令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12月15日,贺龙率红三军越过川陕鄂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浩浩荡荡进入四川巫溪(今重庆市巫溪县)。红军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传。战略转移8000里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14,(8):64-67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酉阳县南腰界乡南腰界村5组。1934年6月,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来到酉阳南腰界,以南腰界为中心,开辟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司令部驻扎在原清末秀才余兰城私宅(余家桶子),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以及贺龙、夏曦、关向应的办公室或宿舍也安排在宅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夏,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黔东,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红三军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民主革命时期,贺龙3次进入四川省彭水县(今重庆市彭水县),并在带领红三军征战川东南(今渝东南)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结下了感人肺腑的生死情谊。他们之间的传奇故事,在重庆民间广为流传。初次相识贺龙14岁时,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向大姐贺英和大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匹花脚麻骡子,跟着湖  相似文献   

7.
我家有一把藤椅,它虽然很普通,但却是我家的传家宝。这把藤椅,有着不平常的来历。1931年4月下旬,贺龙同志率红三军从长阳来到远安,开辟荆(门)当(阳)远(安)革命根据地。贺龙同志就住在洋坪镇上的杨泽九家中。  相似文献   

8.
戴楚洲 《湘潮》2023,(2):43-44
<正>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得到部分恢复1932年10月,贺龙和关向应等人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与夏曦等人率领从洪湖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在湖北随县会合。10月下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枣阳县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向湘鄂边苏区转移。12月底,红三军进入鹤峰县邬阳关,重建鹤峰县第五游击大队和邬阳关区、乡苏维埃政府,完成由洪湖向湘鄂边转移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湘鄂西苏区发起军事围剿,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壮大了根据地。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战略,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10月上旬退出洪湖苏区,于12月15日进入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在重庆境内,红三军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3年12月,红三军向渝东南方向前进,攻  相似文献   

10.
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撤离湘鄂边少数民族地区之后,昼夜兼程,马不停蹄,挥师向大西南挺进。不数月,已抵川黔边境。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攻占川黔边境之彭水县城,歼敌一个营。尔后,部队在彭水稍事休整,又继续向西南进军。 西征途中,贺龙和关向应骑在战马上,并辔徐行。贺龙远眺连绵的群山,感慨万端,心潮起伏。他想到在湘鄂川黔边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征战,也想起了许许多多出生入死为革命洒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友。这腥风血雨、战火硝烟何日才能结束?他希望黔东地区能成为八年烽火里程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11.
正在80余年前的长征中有这样一支部队,人数不过3000余众,为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湘鄂川黔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2500多名指战员血溅沙场,以巨大的牺牲牵制敌军10万之众,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被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称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的红十八师。贺龙不让张正坤说后面的话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主动向湘西敌人发  相似文献   

12.
正1928年和1933年,是贺龙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艰难的两个年头。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历经三起三落,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的部队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的目光都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深山小镇——因神兵暴动而闻名于湘鄂川黔4省边区的"神兵窝"。他采取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红岩春秋》2009,(3):77-78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位于秀山县城西北28公里处隘口镇坝芒村。 1934年夏,贺龙率红三军在川黔边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印江城北北环小区一栋临河的单元楼前,现年95岁高龄的孟绍金老人坐在盛放的三角梅树下,安静祥和。孟绍金,土家族,1921年生,印江沙子坡镇池坝村坨里组人。幼时家境贫寒,9岁丧父,姐弟四人跟着母亲在乡亲的帮助下艰难度日。13岁时加入当地民团组织,成了一个抗击地方军阀的"娃娃兵"。1934年5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黔东。6月,红三军收编当地民团1800多人,并以此为基础成立  相似文献   

15.
白明跃 《红岩春秋》2023,(12):60-63
<正>2023年8月2日,在重庆酉阳退休干部吴华兴家,笔者见到一把尘封了89年的战刀。这把大刀长76厘米,刀环直径5厘米,如今依旧保存完好。当年,身处险境的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将这把刀留给吴华兴的父亲吴荣友,同时留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故事。留守苏区1934年10月26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所属部队陆续到达酉阳南腰界。27日,两军举行会师庆祝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  相似文献   

16.
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军团(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彭水是这片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5月8日凌晨,由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从黔江出发,一路奔袭,发起了对彭水县城的总攻。攻城战斗告捷彭水县长何本根得知红军要攻打彭水县城的消息后,慌忙召集守军和各机关负责人开会,研究加强防务问题。除鲜少华部扼守县城统境关等地外,还令何玉  相似文献   

17.
正南腰界位于重庆市酉阳东南部,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以及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这里曾经是红色的土地,是革命的摇篮。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并以此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开展了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建立大本营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奇袭彭水县城后,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认为彭水"背山面  相似文献   

18.
1931年5月23日凌晨,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攻克了湖北均县县城。为悼念在解放均县县城战斗中牺牲的8名红军指战员,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政治部主任柳直荀等在城内净乐宫举行了追悼大会。柳直荀挥笔写了一幅对联:“铁打均州被红军攻破;钢铸头颅为工农牺牲。”横额:“浩气长存”,以表对烈士们的褒扬和哀思。追悼大会之后,贺龙等人为烈士选择安葬坟地,经过考虑再三,选定净乐宫祖师殿前已成废墟的龙坡平台上,暂葬此地,待日后再移迁它处。  相似文献   

19.
正1933年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烧巴岩召开会议后,夏曦率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和红7师留守鹤峰苏区,贺龙和关向应则率领军部和红9师到鄂川边一带开辟新苏区。但是,夏曦却未贯彻烧巴岩会议有关"巩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精神,在敌军逼近鹤峰时仓促撤退,丢失了根据地,致使红三军再度失去依托,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得知消息后,贺龙即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秀、黔、彭地区创建新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的支持。随后,贺龙相继派出几批侦察人员,分道潜入该地区,侦察地形,绘制地图,探听敌情,并开展对国民党25军第5师师长杨其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27日下午,二、六军团会师庆祝大会在四川南要界召开.军号声中,两军领导人一起登台就坐.任弼时首先宣读了党中央发来的贺电,宣布红三军正式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由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两个军团.接下来,王震、肖克、关向应分别讲话,一致强调要加强团结,并肩战斗.贺龙总指挥向六军团战友表示热烈欢迎,并谦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