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审判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应当遵循依法原则、高效原则和创新原则。依法原则。即审判方式的改革 ,必须依照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理由有三 :其一 ,审判活动是实施法律的具体行为。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人民法院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审判机关 ,其全部行为理所当然应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审理各类案件 ,涉及国家、法人、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制度 ,才能确定审判活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不然的话 ,审判方式的改革可以不顾法律规定 ,各行其是 ,必然滋生审判活动的随意…  相似文献   

2.
关于刑事案件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方式作了重大修改和完善。新的审判方式有哪些特点,实践中如何操作,如何保障其正确实施?本文结合审判实际作了深入研究,并把新的审判方式的特点归纳为六个方面:(1)开庭前对公诉案件作程序性审查;(2)法庭审判采取一事一证一质一辩的方式进行;(3)合议庭可以对存疑证据进行调查核实;(4)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应当宣告无罪;(5)简易程序是新审判方式施行的重要保证之一;(6)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方式。为正确适用好新审判方式,作者认为应重视并解决好以下问题:(1)辩护制度要真正落实;(2)证人原则上都应当出庭;(3)因证据不足而宣告无罪的要坚决而慎重;(4)对扰乱法庭秩序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依判决没收上缴国库的赃款、赃物如何执行应当明确。  相似文献   

3.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景汉朝卢子娟导言八十年代末,我国法院系统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级人民法院陆续进行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讨论和实践。当初的主要动因,是法院案件多人员少,力量与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想借此减轻法官及法院调查取证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贾静  夏庆山 《山东审判》2004,20(6):58-61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 改革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需要的民事审判制度。我国各级法院在民事审判方式 改革中,主要经历了从形式上的改革即程序意义上的 改革,到实质上的改革即证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原 有以职权主义为主的审判制度,过渡到了今天以当事 人为主的审判制度。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司 法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而要完善和进一步深化审判 方式的改革,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目前还存在什么问 题,今后的改革方向怎样,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肤 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 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 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商法年刊》1998,(1):445-451
(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95次会议通过)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8.
民事二审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探讨陈福民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健全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事二审审判方式改革是整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于加强民事一、二审审判方式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巩固民事一审审判方式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对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王韶华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自本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确实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如何进一步深化之,无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欲解决这一问题,则不能不对当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重点、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提出 ,是在《民诉法》颁行 ,在修订后的《刑诉法》颁布实施后。改革的对象是《民诉法 (试行 )》和旧《刑诉法》所确立和形成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 ;改革的目的是弱化职权主义 ,强化当事人主义 ,并确立控辩式审判方式。而今 ,前期的改革内容和目的业已得到立法认可 ,基于国家立法的权威性、确定性、强行性 ,此前处于争议、存疑、研讨、探索地位的审判方式的改革在得到立法认可后必须无条件地遵从 ,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常所指审判方式改革的性质不仅仅是改革 ,它已上升到贯彻遵守国家法律的高度。因此笔者认为 ,审判方式的改革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事经济审判机制,保证依法、正确、及时地审理案件,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关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一、人民法院可以制定各类案件举证须知,明确举证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二、人民法院在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围绕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三、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民法院进行以实行大立案、推行审判流程管理、实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为主要内容的审判运行机制改革,以革除传统审判运行机制中的种种积弊已成为各方的共识。但对基层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派出人民法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却存有不同的看法。本人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一探讨。 一、基层法院进行审判运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基层法院及派出人民法庭一直存有部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当今司法界的一个热点,该文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司法界主流意见的看法,值得讨论。需要声明的是,该文并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审判方式改革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审判方式,简单说就是指法官和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形成的审批案件的方法和形式。z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必须基本向前发展,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6月专门召开了全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推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为重点,全面改革和完善民事、经济、行政审判方式,并进行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依法强化庭审功能,强化会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职责;加强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核…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类经济民事案件必将日益增多,人民法院的审判领域也将不断拓宽,但现有的民事审判方式已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改进民事审判方式,提高办案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改进民事审判方式的若干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之现状1、主要依靠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做法,不能真正体现民事诉讼活动的特点,导致执法的随意性未能严肃执法。我国新民诉法体现了“当事人主义”的特点,即通过诉讼主体的举证、质证等活动,把民事主体间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二审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审行政审判方式的改革是整个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加之长期受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影响,目前二审行政审判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行政审判规律、不符合现代法治社会要求的习惯作法,突出表现在:一是审理重点不突出。有的习惯于民事、经济审判做法,忽视行政审判特点,当事人上诉什么审什么,以致漏审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则走向相反,片面地理解“全面审查”的含义,不论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有无提出异议,简单地、没有重点地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再查一边,重复劳动,造…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实行,必将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有利于严肃执法,有利于加强法官队伍的廉改建设。任建新院长在全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会议上指出:“认真贯彻刑事诉讼法,搞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仅可以保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原有的1982年试行法典作出了新的调整,加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都给民事诉讼带来了新的变化。“民事审判方式从广义上讲是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活动方式,包括起诉和受理机制,庭前准备方式、开庭审理的方式和原则、证据的提供和审核、辩论与裁判的关系等等,反映了民事诉讼机制运行的基本方面。从狭义上讲,是法院庭审方式,主要包括出示证据的方式、辩论与裁判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周凤娇 《法制与社会》2010,(30):112-114
二审法院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审理案件,直接制约着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以及民诉司法改革所追求的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民事上诉程序制度的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这一制度的预设功能。三审作为纯粹的法律救济程序,在审级设置中的学理探讨中已趋成熟,那么,二审的审理方式的选择对民事审级制度的最终确立和公开审判价值理念的贯彻就突显出其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直接开庭,限制法官庭前对案件的实质性审查庭前准备是审理行政案件的必经程序,这无可辩驳。但是,从行政审判实践来看,审理前准备工作存在什么弊端呢?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突出"纠问式",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注重职权干预下的必然产物。法官在庭前准备阶段,就主张方方面面、不厌其烦地要求当事人提供所有证据材料并进行实质性市查。通过审阅各种诉讼文书、证明材料,调查证人证言,使合议庭熟悉原告诉讼请求,被告应诉要求和理由,做到开庭审理前就明确诉讼争议的全部内容;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新的证据,或由法官依职权向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有时还会根据结案方式的需要,千方百计地动员原告在庭前准备时"撤诉"。这种实质性审查弊端颇多,这就意味着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