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法文化差异与翻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法语是分属两种不同文化的中国和法国的语言。汉法两种语言不仅符号不同,而且意义、语法、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符号学认为,造成不同语言之间差别的原因是文化差异。翻译是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来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交流的活动,可以说,任何翻译,不管是文学方面或是科技方面,是笔头或是口头,都离不开文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成了翻译活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两国之间签订的条约由两国代表共同商讨成文,在对比分析条约的两种语言版本时,若没有界定条约的官方成文语言,则应该与分析传统翻译文本不同,因为无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分,翻译策略及技巧便无从谈起。因此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语义等价"的角度比较《黄埔条约》中法版本,分析中法两国在条约中意义表达上的策略以及该策略下两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意图,并得出如下结论:中法文两个版本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由于条约内容涉及到双方利害关系,整体上语义呈现等价关系;而在不涉及经济军事利益的细节内容上,会出现意义不对等。这种语义"等价"与"不等价"共存的现象既是文化差异的体现,也是各国维护本国形象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琼 《法国研究》2012,(4):60-64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模糊无处不在。语言,作为这个世界万象的载体具有模糊的特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特殊转换。由于语言自身模糊性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译是具有模糊性的。模糊学已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旨在于继续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法语翻译实践中以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法语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首先需要深入全面地理解原著,但实际上这种阅读过程在时空上是没有穷尽的,企图发现文本的终极真理只能是幻想。另外,真正意义上的忠实翻译是难以成功的,因为两种语言不具有各个层面上严格的对应关系。翻译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当主观的选择过程,某个层面上的忠实一般都意味着放弃另外一些层面上的忠实,但问题在于文学文本的意义是所有符号的合力产生的。这种不可译性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互译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尤其在涉及那些以语言本身为写作目的的现代作品时更是这样。因此不可译性凸显的不仅仅是翻译本身的问题,而更是语言问题和文学问题。不过,不可译性未必一定是构成我们整个文化世界的语言游戏的缺陷,它更应该是一种启发性力量,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并承受存在于各种语言、各种文学和各种文明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首先需要深入全面地理解原著,但实际上这种阅读过程在时空上是没有穷尽的,企图发现文本的终极真理只能是幻想。另外,真正意义上的忠实翻译是难以成功的,因为两种语言不具有各个层面上严格的对应关系。翻译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当主观的选择过程,某个层面上的忠实一般都意味着放弃另外一些层面上的忠实,但问题在于文学文本的意义是所有符号的合力产生的。这种不可译性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互译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尤其在涉及那些以语言本身为写作目的的现代作品时更是这样。因此不可译性凸显的不仅仅是翻译本身的问题,而更是语言问题和文学问题。不过,不可译性未必一定是构成我们整个文化世界的语言游戏的缺陷,它更应该是一种启发性力量,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并承受存在于各种语言、各种文学和各种文明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历来隐喻被视为语言的一种异体表达方式被纳入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发展到认知语言学,则肯定了隐喻的产生具有心理基础,有心理上的运作机制,并且隐喻也被认定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和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它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Lakoff & Johnson,1980:5).这就把其翻译带入了与隐喻相关的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在原语和译语中的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法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千差万别。在法译汉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变原文的形式才能忠实、通顺、深刻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改变原文形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谈及的反译法是指具有对立关系的语言现象的相互转换,它带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8.
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艺术形式,用精练的语言形式通过节奏和音律来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无论在语言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诗歌都完美地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惟一性。法国诗歌,是法国语言形式的最高体现,有着特有的音节与韵律的要求。我们希望在了解法国诗歌的同时,探讨翻译诗歌翻译的特点和难点。"诗歌是不可译的"主要原因,是诗歌极难用语言在音形义上做对等转换。然而由于诗歌深厚的意境与华美的用词,仍旧有不少人在孜孜不断地努力,希望中文的读者也能够鉴赏到法语诗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语境?语境实指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表达时所依赖的确定语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的理解取决于对语境须臾不离的把握(刘宓庆,2001:173)。语境的内容包含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言语行为进行的时间、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把要介绍了法国诗歌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了法语诗歌的一般特征,然后论述了作者对诗歌翻译的一些基本想法。作者认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是人类共同的,但诗歌所依赖的物质载体─—语言却是特殊的,法语诗歌的任何表现手法都必然受制于法语本身所固有的特点。然而,诗歌虽不象音乐、绘画、雕塑那样具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但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更能直接地表达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的情感。正是基于诗歌的这种特殊性,诗歌翻译的工作才很有意义,同时也很艰巨,因为译者既要深刻体会所译语言的丰富色彩,又要透彻了解所译作品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必须形神兼顾,并能使译出的作品在读者身上唤起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翻译的奥妙就在于能成功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传达相同的人类境况。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12.
来炯 《德国研究》2009,24(1):52-57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与其说是肌理性的,还不如说是修辞性的。它得益于阅读感知、文本重构和批评反馈的修辞性链接,体现为原作在语言、美学、文本、文化和哲学层面的一系列重构。承认翻译存在修辞空间,有助于挖掘翻译脱语境转换渠道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词语形态和句法特点上对法、汉语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在词语形态上,法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词根语。为了弥补自身缺少形态变化的不足,汉语在构词上采取了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措施。在句法结构上,法、汉语均属分析语,但二者虚词的功能各不相同,语言成分的序列也有着千差万别。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法语形态丰富,表达规范,规律性强,是严谨的结构型语言。汉语形式灵活,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是典型的结合型语言。法语具有更多的科学特性;汉语具有更多的哲学特性与艺术特性。两种语言,两种风貌,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分别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法语是世界上语法最严密、词汇最丰富、音调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法语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大量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成语。我们在阅读和翻译法国文学作品时,随时都可以碰到这样一些成语,使人有“山荫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恰如其分地表达其意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法语成语的汉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森鸥外译《即兴诗人》被誉为是"超过原作"的翻译。本研究通过与日本大畑末吉和中国刘季星两位译者的《即兴诗人》译本进行比较,找出了森鸥外的三大翻译策略,并通过实例,论证三大策略在森鸥外翻译中的作用及意义,指出"超过原作"翻译从表面上看是翻译策略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翻译观的问题,森鸥外对小说翻译应注重"艺术性"、"趣味性"的态度是其译作独树一帜的根本原因,他艺术性地、创造性地再现原作体现了一种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意翻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翻译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的切身感受出发,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比喻运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翻译既是语言的传译,也是文化的阐释,是一种文学与另一种文学,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手段.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异语间形象的吻合与空缺同时存在,译者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理解力与接受力,尽可能找出对应的方式,以期确立原语与译语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诗歌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音、形、义的完美统一.而在法汉诗歌互译中,原诗的这种独特性很难得到再现.本文探讨了诗歌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并以此界定了诗歌不可译的含义,在系统介绍中法两国的翻译界在诗歌不可译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于汉法两种语言系统、汉法两种文化以及汉法诗歌诗法等的差别导致的汉法诗歌的不可译.  相似文献   

19.
文体学是一门新学科,属于修辞学的引伸和扩大。法语的日常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差距比较大,也就是说日常口语和书面语在文体表达上各自有许多特点。书面语言包括文学语言和各类专业语言(行政语言,司法语言,新闻语言,科技语言,等)。外交语言也是一种专业语言,有其特色。但不论口头表达的外交辞令或是外交文书的各种修辞手段,外交语言同行  相似文献   

20.
汉法或法汉翻译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若把句子分成主动句和被动句两大类,在汉法两种语言中,这两类句子的使用频率是明显不同的*.汉语中主动句使用频繁,而法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