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生活和事业一帆风顺之时,她毅然倾其所有,只为让穷山村换新颜。面对于河坎村1300多名群众,她准备用一生的精力去改变大家的生活河坎村是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的一个大村,有10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虽然地处周公山温泉开发区,但山上和山下差别巨大。山下的组靠近温泉开发区,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村民收入节节  相似文献   

2.
穷则思变苗家女班安芬生活的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科发村深藏在封闭的大山里,因为家穷,她只上到初中。嫁个丈夫仍然穷,几个孩子都面临失学。班安芬觉得必须改变。1989年,班安芬揣着家里仅有  相似文献   

3.
郎伟 《共产党人》2006,(7):54-55
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刘和芳先生终于要出版他的作品集了。捧读他的诗文集,心中漾动着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欣喜之情。  相似文献   

4.
家有贤妻     
家有贤妻,是一个男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年过四十,我切切实实感觉到了这种幸福,并常常为拥有这种幸福而忘却所有的烦恼和苦痛。18年前,我是一个扛着钢锹、赤脚踩着烂泥的种稻小伙。那年春天,我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康玉甑。也许这就是缘分,在县农场10年的春种秋收,每年都有近百名女孩去打工,而我只看上这位只做了一个季节的临时插秧女工。她也不嫌我家穷,就是在结婚时也没有置办当时新嫁娘个个喜欢和追求的那些东西,她说她只爱我。后来我从农场调到县城工作,转为干部,但生活条件依然很差,带着妻子租居民房长达6年。再后来我四…  相似文献   

5.
谭博文 《湘潮》2011,(5):1-1
我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偏远的山村,家境贫寒,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人穷志不穷,决意要让我成为一个读书人。解放后,我在乡下读完小学,在县城读完初中,接着在永顺读高中,在长沙上大学。学习生活虽然穷困艰辛,但由于父兄的支持、学校的帮助和个人勤工俭学,总算一步一个脚印,如期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我上大学时路费不足,永顺中学当即补助了15元。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得好:穷人怕崽大。儿女好,穷家可以变富,反之富家必然变穷。人都是要老的,教好子女是父母最重要的中长期投资。有的人丢下孩子不管,到城里去赚钱。就算赚了大钱,但一个孩子吸毒了,或者一个孩子进监狱了,全家生活从此暗无天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6)
不甘穷下去就得想路子"抬头是荒山,低头是旱川。吃饭凭天赏,生活靠人怜。姑娘全外嫁;光棍泪涟涟……"这首民谣说的是我省西北角一个名叫那金镇的事。然而这个名字好听的地方出名却是因为穷。境内昂岱山等百余山头都是荒山秃岭,资源贫乏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一直摆脱不掉"靠天吃饭"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五千元的注册资金,三十多平米的租赁店面,这就是她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辛勤经营着她的书店,挥洒着她的别样人生.她叫王芳,一师二团书店老板. 开书店绝处逢生 2008年对于王芳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她被在后勤生活老师岗位服务了三年的学校辞退了,理由是要维护学校的窗口形象,因为她腿有残疾.这使王芳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这年正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有人劝她起诉学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被她婉言拒绝了.一些领导的狭隘和无知,更激发了她的斗志.泪水洗面之后,她决定自己干出一番事业.王芳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从小她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在别人的歧视中成长,难免会有自卑心理,但也培养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通过市场考查,她发现开书店是一个好项目,一个一万多人的中型团场,却没有一个书店.  相似文献   

9.
传说黄鹤楼     
黄鹤楼有着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民间传说流传无数。那些美丽的故事经口口相传,留存至今。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总是这样开头——武昌江边有一个小小的茶馆,它是一个姓张的寡妇所开。张寡妇心地善良,逢有赶路的穷苦人来她这里吃茶,她便不收银钱。有一天,一个穷老头晕倒在她的茶馆门口,张寡  相似文献   

10.
白色恐怖时期入党崔凤岩,1910年出生在山西省闻喜县西官庄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贫,他进私塾读了一冬天书便中途退学。从少年起他就扛起了家庭重担。成年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庄稼把式。但是,一家人的生活贫困如旧,由此他开始思考着是什么造成穷人越来越穷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崔凤岩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起了村里一个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王成君 《支部生活》2004,(12):34-34
当我们走近这位47岁的农村彝族妇女邬小风时,除了感到她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亲切外、更令人钦佩的是她以坚强的毅力,努力改变贫困的面貌,使子克村逐步迈向富裕之路的超前胆识。在她的带领下,子克村的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使子克村群众以文明、健康的方式生活在新世纪的农村天地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给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富足.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山东省荣成市借助其靠近海洋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改革开放最大受益者之一.农民的钱袋满了,腰包鼓了,充分享受着党的政策的温暖.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分布的差异,也并不是所有的荣成人都过上了富裕生活.近海富,近山穷;打渔富,种田穷的状况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不仅使处在同一地域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差异,而且使贫富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受到制约.如何使先富带后富,从而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过几番探索以后,人们选准了村庄兼并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以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现在是条条公路通四方。”陈燕用满腔真情投入工作,使穷山村发生了巨变 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部班子懒散、民心涣散……任何一条都是发展的“死穴”。这是2006年以前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马丘村的真实写照。2006年,村里有了女支书陈燕。看似朴实文静的她,在工作中却有胜过男同志的闯劲和冲劲。七年来,她到处跑资金拉项目,修了村里第一条水泥路,建成了第一个蔬菜基地,实施民居风貌塑造,改变村容村貌……  相似文献   

14.
赵瑜 《当代党员》2008,(6):68-68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相似文献   

15.
桑宏波  张艳华 《实践》2010,(7):36-36
<正>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主妇。37岁上,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服侍年迈的公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生活的艰辛让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毗邻旗县。她就是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水泉村的孝顺儿媳许淑花。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1,(19):46-47
不管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只有通过自己奋斗,不断拼搏,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拥有这样进取精神的青年,才可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优秀二代”。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3,(7):26-27
<正>39岁的张关存是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四家乡的一名普通农民。小时候的一场意外,使她失去了左腿。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她身残志坚,为了生活,她先后开过水果店、养过牛、培育过菌种、酿造过烧酒,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8.
贵阳,算不上一个发达富裕的城市,充其量只是国内不发达省份——贵州的省城。但,人穷志不穷,希望在后来;地僻文脉重,自古人才多。贵阳姓"贵"。贵在她的秀美,如甲秀楼;贵在她的灵气,如黔灵山;更贵在她的志向、她的文化。城市不大不富不显赫,同样地灵人杰,同样抚育、培养过兴黔报国的各种人才,同样能如《易经》所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19.
“我的祖母是四川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女儿。解放前兵荒马乱的生活,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解放后,她一个接一个地带大了我们兄弟姐妹,几十年如一日辛勤操劳。‘文革’开始以后,她和我们几个孩子一起被扫地出门,从家里撵了出来。她毅然担起全家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重担。在那风风雨雨的日子里,她受尽了屈辱、歧视。但她坚强镇定,不畏艰难,成为我  相似文献   

20.
李梅 《党员文摘》2006,(4):16-17
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光在睡眠,枕头无疑是人们最亲密的生活伴侣。闯荡法国的青海女孩李梅抓住现代都市生活特点,运用中医传统保健方法,设计出“一枕甜蜜”牌系列枕头,大受青睐,她也从一文不名的穷留学生成为千万富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