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1)
自古以来,婚姻习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因地域的不同,婚姻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一个地域的婚俗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一定地域的婚姻习俗也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婚姻习俗代表和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想文化。但婚姻习俗无论在形式上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人们祈祷吉祥如意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Z2)
正对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它不仅是两情相悦的男女的个人结合,而且是两个家族的联合,是家族势力的延伸,因此在中华文化中婚姻是具有仪式性的重要礼俗,它表示着结为婚姻的两个家族彼此的礼敬和认同。婚姻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它繁琐却充满了喜悦的仪式过程。这也决定了婚聘礼仪具有的严正与戏谑的双重内容,作为一个礼仪系统它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是一个地域民风民气民间文化的典型表现,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辽海地域的婚礼礼俗,  相似文献   

3.
金璞 《各界》2009,18(12)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规模空前的大统一,蒙古入主中原的一个世纪是诸文化大融汇的时代,因此元代作为文化实体之一的社会婚姻形态也具备这种多样化的特点,元代的婚姻制度有其复杂、独特的特点.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有许多特殊之处.同时,蒙古族长期受到汉族封建纲常伦理的影响,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离婚现象分析——以西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开封县西村的实地考察 ,得出了对当前村落社会离婚的基本看法 :离婚模式仍基本上是传统型的 ,但已发生了变化。村落社会中维持婚姻的条件仍主要不是感情而是感情以外的因素 ,发达的防止婚姻破裂的两个网络使离婚率极低。离婚问题上的变化有 :婚外情以及由此引起的离婚有增多的趋势 ,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等。这种变化虽然还没有达到威胁传统婚姻、家庭的程度 ,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5.
高倩 《学理论》2012,(11):151-152
孔子作为周礼的维系者有着自身的丧葬观,他主张行丧葬之礼却又强调以哀为本,他主张三年丧期却又强调心安为上。看似矛盾的主张实则耐人寻味,仔细看来孔子也只是维系礼制的凡人而已,有着礼制的束缚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丧则哀葬则敬,礼与情的交融才是其追求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报上曾发过这样一则新闻:昔日被称为“下九流”的抬花轿行当,如今成了河南省武陟县詹西村农民致富的好门路。目前该村在外的花轿队有五十多个,抬花轿者有五百多人,遍布全国二十七个大中城市。过去,詹西村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四百元。如今詹西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二千七百六十万元,仅抬花轿一项,一年就可抬回八百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一万两千元。詹西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花轿第一村”,该村亦被焦作市委命名为“小康村”。 看了这则报道,很为詹西村的脱贫致富高兴,真诚地为之成为“小康村”祝贺。可是高兴与祝贺之余,却又有一丝儿不安和隐忧。因为报道的题目是《花轿抬出小康来》,这就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并导出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2)
1994年1月12日新《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取消了事实婚姻制度,从而否认了原司法解释中的事实婚姻所具有的合法效力,事实婚姻这一法律概念,亦因现行法律的否认而不具现实意义,仅在法学研究层面上仍有其一定的价值。法律之所以对事实婚姻作如此重大调整,意在使婚姻更有效地纳入法律调控的界域,却忽视我国的社会现实,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婚姻立法中重新构建事实婚姻制度以完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婚姻与违法、犯罪,喜事与悲剧,何以这样不幸而又苛刻地连在一起,难道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內在联系?本文依据浙江省的调查材料和有关省市的资料,对此与其它婚姻离轨现象,以及如何防范从婚姻到违法、犯罪之质变,作点探讨。从婚姻问題到违法、犯罪之质变在一定条件下,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婚姻问題同样被制约于这种辯证法。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当前婚姻案件此例上升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  相似文献   

9.
过年时大人给孩子压岁钱,是从汉魏六朝沿袭至今的一个习俗。压岁,本作压住时光、不使之流逝解,引伸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又多了一岁,希望孩子能由此少壮努力。这里自然有一层望子成龙的意思,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这压岁钱由前几年每个孩子得到几角几元,扶摇直上为如今的几十甚至成百上千元的时,这天经地义的压岁钱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9年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和2010年全国百村调查数据,从性别、出生队列、人口流动与区域视角综合分析性别失衡下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和婚姻质量状况。分析发现,男性婚姻挤压对农村人口婚姻策略的影响初露端倪,明显降低了婚姻质量,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婚姻的正负影响相互交织,男性婚姻挤压对婚姻影响的地区差异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1.
飞花剑 《各界》2010,(7):16-17
胡适有三子。长子祖望,出生在1919年3月16日,距胡适母丧仅四个月,取名“祖望”有望祖的意思;次女素斐,出生于1920年8月16日,不幸在1925年5月早天:幼子思杜,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8月29日,习近平同志到奉贤考察时说:"奉贤的地名是很有特点的,敬奉贤人、见贤思齐,地名本身就体现出民风之淳厚。"奉贤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崇德尚贤的地域特色资源,聚焦于党员领导干部特定群体,大力弘扬以"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为核心理念的"贤文化",积极开展以"敬贤、学贤、扬贤、做贤"为价值导向的"好家风"培育活动,取得了"家风浓、民风淳、政风  相似文献   

13.
绍兴是黄酒之乡,在男娶女嫁诸多习俗中,酒是“重头戏”。订婚时男家向女家行送聘和,必须备酒,完婚时女儿的陪嫁之物,更不能没有酒。这陪嫁之酒就称作“女儿酒”。关于女儿酒的习俗,古代文献多有记述。其中晋人科含所著精方草木状》一书中载: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吸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清人梁章短在其《浪迹丛谈》中说:“(绍兴酒)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阁,即以此酒陪嫁。其坛率以彩绩,名日‘花雕”’。这里已经把绍兴女儿酒之习俗说得十分明白。女儿酒一般在女孩…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2)
辽朝是以契丹族为主体、汉族、渤海族等多民族融合的政权,在这种多民族的背景下,其社会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的一面。婚姻习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客观上反映着时代精神,也从微观上展示出社会的经济、民族心理、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一面多棱镜。辽朝的婚姻习俗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中原地区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独具特色的一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传统生肖婚配习俗在现代婚姻中的现实影响力。分析发现,人们一般会对生肖匹配的忌比合更在意;各种民间生肖婚配俗语和六害因大五婚歌而广为流传而在民间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婚姻观念是婚姻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作为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骤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婚姻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可表现为一个人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对配偶和婚姻生活的基本评价(包括婚姻生活在个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之份量及满意程度),也可表现为人们在婚姻行为上所作的各种选择——从择偶、缔结婚姻之途径、婚礼仪式、婚后如何相处一直到作出分居、离婚的决定。婚姻观念作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乡村的婚姻策略中,家庭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嫁妆"和"彩礼"等等各种婚姻习俗文化,巧妙地将家庭本位主义理念嵌入到现代乡村年轻人的婚姻实践中,让他们在追求个性自由、权利平等现代婚姻理念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传统婚姻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您好! 贵刊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刊登的《对书面问卷调查的一点看法》一文,文中以八三年第五期贵刊登载的《青年爱情婚姻问题调查》,“在恋爱谈不成应该怎样对待”栏中,”竟列出了‘出家当和尚’一问”为例,批评“书面问卷出题不科学,给青年思想带来混乱”。对此我们作以下说明: 一、在《调查》一文的前言中已经阐明了调查经过,它是在通过无记名抽样问答、填写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清水江畔苗族独木龙舟活动的起源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清水江畔苗族独木龙舟节的起源、龙舟活动的组织和竞赛以及龙舟的制作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礼仪和习俗。划龙舟活动的礼仪和文化习俗体现和诠释了清水江苗族同胞与天灾人祸抗争的勇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对祖先的崇敬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