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小波 《求索》2014,(12):28-32
随着我国利益分化的愈加明显,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必然采用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利益集团发展程度低、参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诸多消极影响。为了完善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有必要拓宽利益集团表达渠道,提高利益集团实力的均衡程度,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对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渗透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势利益集团通过舆论、政治程序并运用显赫的社会资源渗透公共政策过程,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需要从制度、法律等方面规范、引导强势利益集团的政策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评估的健全与优化对于改进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公共政策评估目前仍处于引进、消化西方国家理论方法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十分不成熟.本文考查和回顾了中国公共政策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弱势群体政策参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熹  黄子婕 《求索》2011,(3):82-83,200
政策参与是公民实现自身利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而言,尤其有必要吸纳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以凸显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防范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操纵;使社会性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1 利益集团作为政治学术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已运用得比较广泛。然而,究竟怎样定义这一概念,却各说不一。仅接触到的资料,对其界说达八、九种。诸如: 利益集团是具有同样的态度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联盟,这些个人企图影响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仅仅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合在一起,并意识到这些共同利益的人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当代中国政策过程案例,完善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方法,提高政策过程研究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作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将于2008年3月在天津南开大学联合举办“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一、会议主题: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二、会议专题:(1)前沿公共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本土化研究;(2)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实证研究;(3)公共政策过程的实证方法及技术研究;(4)政府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系统研究;(5)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利益集团的立法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集团作为政治共同体在西方政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对立法的影响由来已久●利益集团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游说、和平示威、影响选举、停止合作等●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体现了西方国家民主意识的进步。利益集团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利益集团是政治主体或政治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西方国家的立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利益集团对立法的影响不断加强。在立法过程中 ,他们采取不同的有效方式作用于立法过程 ,以达到制定有利于集团的法律的目的。这种利益集团政治客观上对西…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传统政治学研究的一种修正和补充,政府过程研究呈现出动态性和实证性特征。西方政府过程研究源于19世纪中后期,先后出现过利益集团理论、政治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政策过程理论等多种研究框架,从早期的"纯科学"研究走向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相融合。我国的政府过程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受西方影响较大,但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研究特色。未来我国的政府过程研究应在阶级问题、价值问题和利益集团问题上澄清认识,对信息时代的影响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政策实践中,政策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方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调适和互动,其中那些结成利益集团、联合起来采取行动的人,对政策执行过程及其效能的影响尤为明显。利益集团以公权力领域、市场领域和公共舆论领域为平台,通过各种方式与政策执行方展开互动,对政策执行施加压力。这些施压活动给政策执行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其活动规律加以规制,以优化政策执行过程,提高公共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 ,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时应遵循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但寻租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 ,利益集团和一些自利的公职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代价谋求其特殊利益 ,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本文主要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制度非均衡状态下寻租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共生关系 ,指出“租”本质上内含于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 ,寻租破坏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又将导致新的制度非均衡。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益频发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期待着政府进行危机管理,而如何运用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对公共危机则是政府危机管理的起点和基本手段。西方业已成熟的公共政策过程理论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是利用这一理论探讨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相似文献   

12.
利益集团的形成有历史必然性,问题是强弱发展不平衡,弱势群体不能形成利益集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三个新兴利益集团迅速发展,第一是民间资本,第二是垄断资本,第三是国际资本。中国的利益集团与西方不同,他们以权力为背景,是权力资本集团,没权力支持,强势不可能保持。因此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的核心是限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需要有民主法制建设来规范,治理的基本对策则是“遏制与平衡”,国家要控制强势集团,扶植弱势集团,使之逐渐平衡。特别地,应高度重视未来时期房地产和金融资本集团干政,以避免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和发生金融危机等危险。  相似文献   

13.
农业税改革是从“费改税”,降低农业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到全面取消农业税的过程。农业税改革实质上是一个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过程,涉及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基层政府(县、乡政府)、农民四个利益集团,各集团根据各自的利益得失,竭力延迟或促成政策的形成或变迁,而改革是为了达到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均衡”。利益集团对农村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影响会越来越重要,政府应积极扶持弱势利益集团,建立一套完整、简明、公正、高效和透明度高的决策规则和机制,以便使更多的利益能够在政策决策中被倾听。  相似文献   

14.
利益集团政治是西方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主体间的相互牵扯,形成一种实质上的拉锯战。在肯定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利益集团政治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治生活中,民意是公共政策的基石。文章在对民意概念进行梳理,分析民意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民意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路径,即间接表达和直接表达。前者包括选举、政党、利益集团与大众传播媒体等,后者包括投书、游说、请愿、申诉、座谈会和听证会等。  相似文献   

16.
泰国民 《理论月刊》2012,(8):141-143
利益集团就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人们的集合体,它们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来提高或促进集团内部的共同利益。对利益集团的价值判断不是一种简单的是福是祸的抽象评价,而要依据具体情况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既得利益集团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特殊现象,它主要是指那些与公共权力、公共资源紧密相关,行为方式极其隐蔽,以不正当手段积累巨额财富,并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利益团体。既得利益集团的生成机制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相关,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挟持立法为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利益主体、利益集团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升  李若曦 《求索》2007,(1):164-166
对利益的追求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共同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代中国存在着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种利益关系。和西方国家明确的承认利益集团的存在不同,对于我国社会已经存在的利益群体如何通过制度化的演进使其成为合法存在的利益集团.直至今天仍然是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境况大相径庭,要使社会保持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在理解生活实践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考察布迪厄的三个重要工具概念——惯习、资本与场域有助于理解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发现惯习、资本和场域的互动构成了行动者的实践。以实践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共政策过程的三个纬度,包括行动者逻辑、行动资本以及政策场域,有利于从理论层面重新思考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申滢 《前沿》2008,(7):59-63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利益多元化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国利益群体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形式对中国政治过程尤其是政策制定过程产生的影响正日渐引发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当代中国利益群体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利益群体活动的主要目的角度对利益群体进行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分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当代中国利益群体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策主体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政策决策者对社会各阶层、群体问利益的调整过程,利益群体参与或影响政策制定过程可能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集团把各自的利益要求投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只能依据相对的"满意"标准,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有时又要对某些领域产生政策倾斜,在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总是要想方设法对政策过程产生影响以期实现自己的利益,政府作为政策过程的主体有时又不可避免地把自身利益夹杂进政策中来,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