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是主要来自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策等资源所产生的效力,其核心是内在于其制度之中的,在我国现有的制度架构中,统一战线是有效承载和连接文化软实力各结构层次的架构机制,在软实力建设中占据独特的地位;目前统一战线的实际运行与其在整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目标中所承载的职责功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统一战线需要延展现有的结构层次、领域范围,全面铺开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创建大文化统一战线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省的教育国际化及在汉语国际推广进程不断加快。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应积极重视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从宏观看,高校统一战线这关系云南教育"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软实力、国际形象的提升,构建"和谐世界"的历史使命。微观角度看,高校统一战线关系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汉语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和汉语教师队伍的团结凝聚。  相似文献   

3.
整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战略课题。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既是整合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广泛的软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具有一种天然的意识形态性。把握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性,要坚持"理清楚""弄明白""强立场"三个环节。"理清楚"——进行理论透视,重点把握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弄明白"——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性具体表征在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功能、内容三个层面;"强立场"——提升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文化软实力,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统一战线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独特的整体性逻辑,奠定区别于古今中外其他统一战线的特殊性。当代中国统一战线已经超出传统的"联盟之术",发展成为"强国之道"。统一战线从"联盟之术"上升为"强国之道"的发展逻辑,确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进国家建设、人民团结、民族复兴、人类大同的宏阔时空背景和实践进程中。统一战线发展的整体性逻辑包括:政治逻辑——服务党建国家;社会逻辑——增进人民团结;目标逻辑——致力民族复兴;价值逻辑——追求命运与共。统一战线发展逻辑体现出相应规律,不断嵌入国家、社会、民族、人类社会,不断增进与国家、社会、民族、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统一战线发展逻辑存在内在联系,以嵌入国家建设为基础,以构建人民团结为主体,以致力民族复兴为目标,以追求命运与共为价值。统一战线要坚持和完善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逻辑,加强研究和应对事关统一战线发展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6.
整合提升国家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战略课题。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既是整合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工作,通过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广泛的软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它的生存、发展和崛起都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等“硬实力”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说,“软实力”还比较薄弱。尽管我们也有传统文化这一“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但仍需要不断提升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亲和力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来平衡西方社会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尤其是提升文化的感召力、促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加速政治制度的亲和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统一战线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软实力范畴。因此,统战工作在提升孝感城市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托。鼓励、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之需,也是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发展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现实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资源,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力,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实质就是国家核心价值的竞争。国家核心价值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灵魂。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内在价值基点是以人为本;基本价值追求是和平与发展;最高价值目标是和谐。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对外是国际政治博弈的手段,对内是中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建构的目标。多党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载体,是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与保证。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并存,软实力建设面临喜忧参半局面。提升多党合作的内涵与深度,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的文化力量对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一战线的力量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统一战线存续所依、优势所在、功能所系。统战文化是与"大团结大联合"相一致的文化整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统战文化整合力的引领、主导。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力量的统战文化又是一种文化领导力。由统战文化软实力、整合力和领导力体现出来的统战文化力是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对"软实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我们透过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到统一战线思想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统战文化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只有不断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更好地开展文化统战工作,不断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表现为:把一致性与多样性作为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把"三个服务"作为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和着力点:把服从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作为统一战线的工作原则;重新提升了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对大统战格局做出新概括;对政党、民族、宗教、阶层理论做出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柔性"政治机制,具有与基层社区治理特征和需求高度契合的优势与资源。通过建立机制、动员资源、发挥作用等,统一战线能够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作出积极贡献,基层社区治理也可以因为统一战线的融入而提升绩效,形成统一战线与基层社区治理共融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增强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文化自信视阈下,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寻根、铸魂、聚心、凝神的伟大工程。站在时代转型的起点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就是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就是提振民族之魂,凝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盛大国提供思想共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应着力在增强红色文化自觉和自信、强化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阵地上的主流作用、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及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四个方面切实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推动文化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对文化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次重要认识,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国家主导,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机制。这一机制既是文化体制发展改革的目标,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展图书馆事业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图书馆事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其他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发展图书馆事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培养大批优秀图书馆人才,不断创新图书馆的各项职能等,以适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之需要,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要想掌握话语权必须建构系统全面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诸多问题,实现"两个巩固"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给建成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出了时代要求。要建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坚持深入和浅出、继承与创新、国家化与本土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