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素质、防腐倡廉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实行交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三带一提”现象.“三带”是:一带人.领导干部交流到一个新地方、新单位,有的人以“便于开展工作”为名,把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一起带走,并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上.这就违背了交流干部的初衷.二带钱.有些交  相似文献   

2.
干部的选拔制度在干部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选择优秀的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干部”,指在国家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干部的选拔,指的是领导干部的选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对干部的选拔有严格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了干部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于被选拔的干部,既要求政治思想水平高,又要求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3.
在干部任用和退休问题上,提出一定的年龄限制,是保证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重要措施。但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不是愉快地把党的事业的接力棒传递到年轻同志手中,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关系,更改年龄,在档案中使自己“年轻”几岁,以保住领导职位。有的干部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甚大,某县一位领导干部竟比同窗数载的同学小七八岁,令人惊诧。个别领导干部在年龄上弄虚作假,是作风不正的表现。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应当带头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如果为了个人职务的提升或保住已有的职位就违背诚信原则,欺骗组织,还怎么…  相似文献   

4.
提起干部队伍年轻化,不少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会很自然地将其与各级党委、政府、“两院”的干部队伍建设联系起来,而很少有人注意到人大干部队伍也须年轻化。人大的工作和党委、政府、“两院”的工作一样,都是党的重要工作;人大的干部和党委、政府、“两院”的干部一样,都属党的干部队伍,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因此,人大的干部队伍,同样需要年轻化。  相似文献   

5.
韩雨 《法制与社会》2010,(31):156-157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设立的,它的设立有其特殊的背景,它为完成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现干部年轻化起到了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周围除了一个工作圈之外,还会有一定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从近年来揭露出的一些案件看,不少干部犯错误,问题正是出在这两个圈子上。领导干部在社交圈上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不慎”。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傍大款”,而一些大款为谋取非法利益,则往往用拉拢腐蚀等手段,与领导干部建立“朋友”关系。正是这种相互利用的“朋友”关系,使少数领导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作交易,以义气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成为不法分子谋取非法利益的代理人。在江西被称为“三胡”(胡吃、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或实权部门的干部在服装、用品、烟酒等方面,经常消费一些价格昂贵的名牌商品,群众戏称之为“名牌干部”。领导干部或其他干部偶尔穿一两件名牌服装、抽几包名牌香烟,实属个人行为,无可非议。但领导干部或实权部门一些干部长期消费高档名牌商品,就应当引起警惕了。从目前基层公务员收入情况看,县级领导干部的月工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地市级领导干部不过2000元。科、股级干部的收入就更低一些。但一件梦特娇T恤衫市场售价在1500元左右,一套皮尔卡丹西服5000多元。进口名牌皮鞋没有上千…  相似文献   

8.
“如果不是太贪心,王亚丽还会升宫。”许多人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原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一案这样感叹。按照她的履历表,12岁就参军,成为一家大型军医院的药剂师。这在常识中不可能的事,就因为一些担任领导干部的“干爹”推荐,活生生地成为选拔干部的依据,最后造成“不是党员就当上了党委书记”的怪事。多年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诸多不正之风,其中领导干部指定提拔人选,组织部门马上照办已经成为“惯例”。  相似文献   

9.
曾伟 《政府法制》2014,(27):56-57
执政之要首先在于人才.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部年轻化提速.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当代最需要的年轻干部? “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并反复强调了基层锻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党的十六大报告称之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当前,建设高素质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不仅是十六大报告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启动新一轮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大计”。然而,对践行这一“根本大计”,有些司法行政干部在行动上不够自觉,思想上还有模糊认识,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这三种意识中,公仆意识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保持一颗公心,得到群众公认,才能更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首领”地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那么,我们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到底有多少?他们的法律观念到底有多深?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华北某省的34名地厅级干部、59名县处级干部、158名科局级干部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改革人事制度冲破法官“铁交椅”本刊讯(特约记者李广忠)黑龙江省高院于今年四月率先在机关实施干部晋升“双挂一考制”,新任领导干部“试岗制”和干部横向交流“岗位轮换制”,充实调整庭、处、室领导干部27名,其中晋升职级和进行试岗人员3名,岗位轮换12人,因...  相似文献   

14.
吴冰  邓圩 《政府法制》2013,(25):19-19
“是该正风肃纪了!”面对近日媒体报道的“广州白云区81名干部被立案查处”一事,白云区许多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叹。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共立案查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3件73人,比去年同期上升102.8%和97.3%。而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工作中,立案查处的白云区领导干部上升至81名,其中村组干部43名。为何村社干部成违纪违法的重灾区?如何严防基层干部腐败?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各级领导干部整体性换届的一年,大批领导干部已经或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这个时期容易发生一些问题。鉴此,笔者认为,应及时提醒履新的领导干部,做到“三戒”:一戒辞旧赴新讲排场。有些地方在干部履新时,原单位会组织大小车辆十几部浩浩荡荡欢送。表面上看,该领导干部与原单位群众感情很深,人“气”很旺。事实上,这样的排场对领导干部在新单位开展工作没有什么益处,会给新单位群众留下“谱太大”等不好的第一印象。二戒迎来送往礼难清。干部履新,原单位的同事、朋友和新单位的上下级同志热情祝贺和欢送…  相似文献   

16.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1,(19):47-47
薄熙寒:要把“肯千活、能出活、出好活”的干部选出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选拔任用干部,要把那些“肯干活、能出活、出好活”的干部选出来,绝不能任由一些干部占着位置享清闲。“肯干活”是对领导干部增强政治素养,落实“积极行政”理念最通俗的表达;“能出活”是对领导干部提升行政水平,增强政治能力最实在的要求;“出好活”是对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念,树立求真务实的行政精神最直接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谢水明 《中国监察》2009,(10):47-47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日趋常态化,在一片叫好声中,被问责领导干部的去向问题开始进入人们视野。被称为“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和安徽阜阳众领导干部的纷纷复出更使舆论为之哗然。应该认识到,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体现了干部任免机制上的完善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期以来,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被一些同志当成了不值得“小题大做”的事情,强调生活作风方面的言论甚至被认为是“观念陈旧”。实践证明这是不妥的。探寻近年来违纪违法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轨迹,相当一部分是从生活作风的嬗变开始的。有的是从接受宴请开始,被不法分子逐步打开缺口;有的是经不起各种“利益”的引诱,主动“寻租”,以满足奢侈生活欲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干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但生活作风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果不加警觉,就有可能朝着违纪违法的方向发展。干部生活作风上的一些不良表现物质生活上…  相似文献   

19.
“能上能下”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让称职优秀者上、不称职者不适宜者下.有利于鼓励优秀、鞭策平庸、调动干部积极性,对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得干部队伍“稳定”有余,活力不足,阻碍了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察》2009,(16):51-51
新华网网友指出,“问责制”是对官员过失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是使各级干部“权”、“责”平衡的砝码。“问”就是监督、检查、落实,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责”就是明确责任、承担责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各负其责。多年以来,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只知享受人民赋予的权力,而不知或不愿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虽然也总说加强领导干部责任制,但因有责不“问”,结果在实践中,干部责任制就成了一句空话,也直接造成了干部队伍责任意识淡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