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监察系统不断完善宋代中央的监察系统由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组成!宋初模仿唐制设置谏院,官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左右拾遗。“左”字开头的谏官属门下省,“右”字开头的谏官属中书省。名义上,左右散骑常侍是最高级别的谏官,但这两个职位往往空在那里,就像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位一样,不授人,是摆样子的。左右谏议大夫是实际上的最高谏官。宋太宗时,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宋神宗时改革官制,增设了一个门下后省,是一个谏官机构,内设的岗位有给事中4人,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各1人。4名给…  相似文献   

2.
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研究程维荣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经历了一个从保持部落传统,到接受中原王朝影响,逐步走向汉化的过程。一、御史台的设置御史之名起源于《周礼》。在秦朝.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并总管监察。汉代出现专司监察的机构御史台(又称兰台)...  相似文献   

3.
组织机构 日趋完备   我国最早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府”,建于秦、汉之际,东汉时改为“宪台”。此时的监察机关还不是独立的机构,隶属于皇帝的私府——少府。到三国、两晋、南朝宋时改称为“兰台”,南朝梁、陈以及北朝周等都称为“御史台”。隋代有两个专司监察的机构,一为御史台,二为司隶台。唐朝因袭了“御史台”的称谓,到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年)改为“宪台”,咸亨年间( 670— 674年)复改为“御史台”。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年),将御史台一分为二,称为“左、右肃政台”,左台专门负责监察京城百官,右台按察诸州官员。中…  相似文献   

4.
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吸取汉族地主阶级国家的统治经验,极其重视加强监察机构的职能,至元五年在上都建立御史台官署。御史台官员的数量和品秩都明显超过唐、宋、金各朝。为适应统治的需要,又  相似文献   

5.
张先昌 《法学研究》2005,27(2):149-160
隋朝监察制度与前代相比有很大变化。一是在组织上 ,整顿御史台机构建制 ,淡化御史的天子监察官身份 ,强调独立行使监察权 ;废除御史台官属由台主任命之制 ,改由中央吏部考核任命 ,或由三省长官推荐 ,皇帝敕授 ;制定地方监察法规“六察” ;二是强化了监察机关和监察官的各项职责与权力。从实施效果和作用上看 ,文帝时代好于炀帝时代 ,二帝统治的前期好于后期。在封建社会 ,监察的效果虽与制度的完善和监察官员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的重视程度、个人品格与素养。  相似文献   

6.
乌台诗案     
肖爽 《方圆》2024,(7):70-73
<正>苏轼因新旧派党争,而被构陷入狱,汉朝时长安御史台外的柏树上经常栖息着很多乌鸦,时人称御史台为“乌台”,又因案情乃苏轼“因诗获罪”,故称此案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在宋朝很有影响,苏轼的人生及创作至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苏轼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文学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多篇都入选中学课本,苏轼(1037年至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相似文献   

7.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隐语表达。  相似文献   

8.
张正印 《当代法学》2013,(1):154-160
宋代"鞫谳分司"的司法体制经由徐道邻、戴建国、陈景良等学者的发挥,已为学界普遍接受。徐道邻先生所理解的"分司"基本上是组织意义上的,而戴建国教授则进一步提出"功能"分司说,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分别概括出宋代"鞫谳分司"的两种存在形态。另一方面,这两种说法都把"分司"定位在官员层次,而忽视了宋代司法过程中胥吏这一群体所处的独特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因而在一些材料的解释上出现困难。实际上,宋代的"鞫谳分司"主要体现在胥吏层次,官员之间的分职并不严格。另外,从历史上看,宋代的"鞫谳分司"在其产生、结构和功能诸方面都与魏晋时出现的"鞫谳分司"存在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9.
宋代初年,在五代时期贪污成风贿赂公行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宋朝政府官吏“承五季(代)之习”,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地方官吏借职务之便大多“黩货厉民”,中央的重要官员,甚至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官员,也有不少人“罔顾宪章”进行贪污受贿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后的宋太宗赵光义,鉴于“五代贪吏恣横,民不聊生”,深怕重蹈五代各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造成国运短夭的复辙,因此,曾相继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政府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用重法治之”。  相似文献   

10.
金世宗即位后,一方面重视求言举贤,另一方面很重视以法治国,严肃纪律。为了使各项法纪落到实处,促使官吏尽职尽责,世宗非常重视发挥御史台监察百官的作用。他在位的大定年间是金代监察制度最为完备、监察职能发挥最为显著的时期。金世宗不但经常派遣监察官巡视各地,纠察非违,举荐贤良,还将不少能干称职的监察官员予以提拔使用。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和御史台的地位。金世宗发展了监察部门的职责范围。大定二年,他发诏要求御史台对朝廷六部的文书传递等问题可以监督检查,稽延拖拉或处理不当的,都应当举奏弹劾。八月,又要求除了这些…  相似文献   

11.
宋代御史台官员的职责,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建安县(今属福建省建瓯市)人曹修古,诤诤敢言、守护清廉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仗义执言受非议曹修古,字述之,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进士,累任秘书丞、饶州通判,后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宋仁宗嗣位,曹修古经深思熟虑,提出“行法令,审政事,惜财力,辨忠奸”四项大政措施上奏皇上,志在整饬朝纲,以图富国强兵。当时,许多年老体衰不思进取的人占着官位。曹修古认为这些人于事无补,应该让他们离退。仁宗准奏,并以诏令的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对妇女的歧视在宋代以前由来已久,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出现之后,才使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束缚妇女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真正理论化、系统化。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礼教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束缚女性的生活,妇女在某些程度上还有一些自由。本文试图从宋代妇女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两方面来阐述这一时期的女性虽然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但在某些方面她们还是有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高度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技以及昌盛的文化,却没有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强盛,而一直与"积贫积弱"相联系。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强化监察制度来探讨对行政效率的影响,由此说明,宋代监察制度的不合理设置给国家力量和行政效率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张守东 《政法论坛》2015,(2):184-191
学界对宋代审判制度及赦降制度已有充分研究,而对死刑数据尚有许多混淆。宋代"刑不滥施,死无冤人"的死刑执行方针是以唐代贞观年间两位数的死刑执行数目为标准调控的。程序上需要奏裁的案件承担了宋代降低死刑执行数量的重任。人命至重的价值观、对高额死刑数量的忧虑、死刑制度的微调,这三者在君臣的死刑制度对话中形成了不断互动。从而使宋代死刑执法这一行动中的法律能够不断在正义与怜悯、正义与效率之间的平衡被校准,避免了死刑制度僵化和滥用。  相似文献   

15.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临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历史不长,从1271年忽必烈将“大蒙古”国号改为“大元”,至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前后不足百年,但元朝的监察制度却很有特点,而且总的说来是比前代又加强了。监察机构为最高统治者重视隋唐以来,中央的中枢机构由“三驾马车”即中书、门下、尚书省组成。元代发生了变化,三省只保留了中书一省(管政务),同时突出了枢密院(掌兵权)和御史台(管监察)的地位,形成了新“三驾马车”的政治格局。御史台过去是排在三省之外的,现在被摆在了政治舞台的最前列,它的地位提高了。忽必烈曾形象地说:“中书…  相似文献   

16.
毛亚楠 《方圆》2020,(9):68-71
政治上的这种"以防为主"的权力制衡特点也深刻影响到了宋代的司法制度,宋代的台谏制度、司法机构的设置以及独特的司法监督机构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相信随着历史剧《清平乐》的热播,观众们对仁宗皇帝的"办公"日常已经有所了解——皇帝与众臣工共治天下,是宋王朝十分典型的朝堂风景。但是由于此剧着重展现帝后之情,而让引发集体回忆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文背诵默写男子天团"沦为了摆设,故不少人有了弃剧的打算。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监察法规比较健全。监察法规在元以前也有,比如汉代的刺史六条(即“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等,但都着眼于地方,元代却覆盖了整个监察机构。三部法规覆盖了整个监察机构1268年,忽必烈在设立御史台的同时,就让侍御史高鸣主持制定了御史台纲三十六条,当时的名称叫《设立宪台格例》。第二年,又制定了地方各道提刑按察司(即后来的肃政廉访司)的工作条例,即《察司体察等例》。1277年,元朝灭亡南宋的战争已接近尾声,忽必烈又颁布了行御史台的工作条例,称为《行台体察等例》。这样,在元代监察机构的三个层面都有了相应的法规。以上三部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吏部分别授予你各种称号;开封市部分群众自发给你送"包青天"牌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热播数月;秦腔<铡美案>、京剧<铡包冕>连续上演,使你名满天下.但是,我对你执法的合法性、公正性、严肃性等方面表示怀疑,以下十个问题请包拯同志正面回答:  相似文献   

19.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两大格局的确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汉、宋诗学过渡不容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翻版有例禁始于宋人,即中国的版权保护盗版是自宋代开始。宋代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宋代版权保护出现的直接诱因;宋代版权保护主体已涉及作者,宋代版权保护所涉客体广泛,宋代政府版权保护力度也很强,规定了出版审查制度对印刷品的管理制定了行业标准:宋代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对版权进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不注重作者权益的保护、无关王朝政治利益的书籍很难向官府及公众提出版权主张或者直接寻求权力机关的保护;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