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记得小时候听外公讲古时,曾经提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似懂非懂地知道了马谡是一个古代的大官,在打仗时犯了“严重错误”,被判了“死刑”。“文革”后期曾读过《三国演义》,当读到那位刚愎自用、死搬教条、兵败街亭的马谡时,真是又气又恨。直看到马谡被诸葛亮推出辕门斩首,心中也没有产生一丝的同情。近日,再读《三国演义》。当我又一次审视马谡这个人物时,忽然对马谡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在马谡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和值得后人学习的东西。在征南平叛的路上,他给诸葛亮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策,终使孟获七次被擒,平定…  相似文献   

2.
气从何来?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柴桑吊孝”。看到这里,我总在想:周喻为什么对诸葛亮来气?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嫌人家比他强。我看未必如此。周瑜是东吴的兵马大元帅,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谁也碍不着谁;何况那周瑜也是“雄姿英发”的豪俊之士,这点个人修养不会没有吧?他之所以跟诸葛亮过不去,恐怕是出于这种  相似文献   

3.
陕西勉县定军山脚下的诸葛亮墓,是诸葛亮的真身墓。权威著作《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诸葛武侯葬于此。  相似文献   

4.
邵火焰 《政府法制》2014,(26):82-8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山东临沂人,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好友的读书方法不同。徐、石等读书“务于精熟”,诸葛亮则“独观大略”。诸葛亮的“独观大略”,就是读书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辞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我们知道书籍数量浩如烟海,一本一本细读,就算彭祖那么长的寿命又能读完几本呢?诸葛亮的“独观大略”读书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读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忠言为宝     
据古籍《襄阳记》记载:杨颙入蜀任丞相主簿,见诸葛亮事必躬亲,尝自校核簿书,遂批评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言外之意是,诸葛亮有点包办代替。他建议诸葛亮要干丞相的事,不要上下相侵,这才是为治之道。诸葛亮听了,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接受杨颙的批评。后来,他任命杨颙为东曹属典选举。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得力的干才不久便去世了。诸葛亮悲恸地说:杨颙之死,是朝廷的很大损失。因而垂泣三日。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拨乱反正、大治蜀国给后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其中,执法严明,信赏必罚,就是很重要的一条。而他的严,则是严由身始,推己及人,这一点很有特色,在实行法治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历来人们总把诸葛亮在治蜀中所展示的足智多谋和远见卓识,看成是天生奇才。其实,诸葛亮才智过人是真,但认为这才智是与生俱来,却不符合事实。诸葛亮才智的形成与发展,既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也是和他个人的品德修养密不可分的。他一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真的斩过马谡。“挥泪斩马谡”实在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8.
对诸葛亮治国,自古以来评价甚高,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道:“开城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在今天,更有人盛赞其“以法治国”,“坚持法律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马谡的悲剧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五次出征魏国。在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诸葛亮派马谡扼守战略要地街亭。结果,只会死读兵书的马谡踞山而屯兵,还自以为是“居高临下,俯视察敌”的好计策。司马懿率兵来到街亭后,见此阵式,大喜过望。当打听到守卫街亭的是马谡后,司马懿笑着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的法制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作为刘备驾崩后蜀国的执政者,在其执政的20多年中,坚持以法治蜀,从而使得偏居一隅的蜀汉政权举政明法,在逆境中艰难生存,其治蜀的措施和效果为后代的评论家所称道。该文首先分析诸葛亮以法治蜀的因素,继而论述其法制思想与具体实践,从而展示儒法合流之后政治家身上所具有的法家气质。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立"军令状"的情节,比如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里,就有关羽以脑袋做担保上阵的情节。第四十六回"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也是预先立下了军令状的。当然最著名的是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立下"军令状"的描写: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227年,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为伐魏做准备,临行之际写下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在《出师表》中,他对蜀主刘禅提出了真挚剀切的劝谏,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克尽忠悃的心声。从法律人的视角看,《出师表》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诸葛亮治国理念和政治法律思想的第一手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作为刘备驾崩后蜀国的执政者,在其执政的20多年中,坚持以法治蜀,从而使得偏居一隅的蜀汉政权举政明法,在逆境中艰难生存,其治蜀的措施和效果为后代的评论家所称道.该文首先分析诸葛亮以法治蜀的因素,继而论述其法制思想与具体实践,从而展示儒法合流之后政治家身上所具有的法家气质.  相似文献   

14.
陈长庚 《政府法制》2012,(20):17-17
《易经》中有天文,其中有十二卦对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每个月的节气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以诸葛亮借东风来说,当时为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卦,阴极则阳生。因此十月有几天气温要回升,有一个小阳春的气候。诸葛亮借东风,就是利用了这个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来找我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朋友的妈妈和隔壁的大妈吵架,完胜隔壁大妈.结果,隔壁大妈回家后想不通喝了农药.幸好被及时发现,经抢救她脱离了危险.隔壁大妈从医院回家后,就跑来要求朋友的妈妈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我朋友很着急地问,她妈妈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在两军对峙时,对王朗一顿数落.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那诸葛亮应该对王朗的死负责任吗?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恐怕谁也不会忘记蜀国的马谡。这位不到40岁就当了“参军”的家伙,刚愎自用,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了“汉中咽喉”街亭的丧失。由于他的失职,不仅使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的计划再一次落空,而且险些造成千军万马全军覆没。马谡罪不容赦,诸葛亮毅然挥泪将其斩首,以警示后人。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马谡”式的人物仍时有存在,他们手握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自己也最后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相似文献   

18.
“过关”与“把关”钱长来说到关,就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关羽,这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竞也过不了“情关”,《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讲的是: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以逸代劳。此刻,曹操及残兵败将如惊弓之乌,统统拿下乃...  相似文献   

19.
此间有廉吏风,漫道贪泉轻试口;其人真名世者,都从淡泊早盟心。沦海正横流,策笔敢忘天下计;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这两副楹联,分别见于湖北沙市、襄樊武侯祠,对诸葛亮为政清廉、耕桑持家给予高度赞扬。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执掌军政大权数年,始终严于律己,一身清廉,成为古今景仰的贤哲。正因为他十分清廉,所以,活着的时候,他能“扶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而身死之后,又赢得后人千年赞誉,百世流芳,他到过的地方,百姓都立祠祭祀”。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扶助刘备转战南北,屡建奇功,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鼎足三分。刘备病…  相似文献   

20.
法言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