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卧底局长     
魏江 《法治纵横》2011,(8):52-53
2007年至2010年,为了替家乡的务工者了解企业的实际用工环境、为劳务输出提供依据。云南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在浙江义乌、江苏扬州5家企业干过活,陈家顺先后在义乌、扬州5家工厂“卧底”。干过普工、猪倌、仓库保管员、教师。为了更像打工者,他还特意摘掉眼镜。  相似文献   

2.
千年古城——新疆鄯善县因文物点多、线长、面积广,出土文物珍稀、贵重,被称为"露天博物馆"。然而,盗墓贼也将此地视为"乐土"。他们有非常先进的工具,和当地人里勾外联,使得众多文物源源不断地流出鄯善,流出新疆,流向海外。为侦破此类案件,卧底民警常常是命悬一线,整夜整夜不能睡觉。但由于保护点太多、保护难度太大以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匮乏等等因素,文物仍在不断流失。  相似文献   

3.
年年高考都有大新闻,今年也不例外。2015年高考期间全国最大的新闻就是“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在南昌参加高考”。此消息一出,全国舆论沸腾。就记者卧底这一事件而言,似乎喝彩者居多,而喝倒彩的却很少,支持者居多,反思者很少。偶有对此事件进行反思的,也大都集中在法律层面,对记者卧底行为的“法律风险”进行反思。在这些反省者中,大多数声音还是对卧底行为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记者作为特殊的主体,在通过卧底采访曝光替考产业链方面是符合“违法阻却性事由”的要求的,因为记者的新闻报道和医疗行为、体育竞技、律师辩护一样,属于正当的业务行为。笔者无意在法律层面上对记者的卧底行为进行判断,因为正如媒体报道所称,南都记者在进行卧底之前已经向公安机关报备过,并且也得到了所在媒体的支持和肯定,而且国家也并无任何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过明确规范和约束,因此要找出其明显的违法瑕疵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于斌 《法人》2010,(2):52-53
因alibababank.com.cn域名争议而爆发的阿里巴巴"卧底门",对争议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如果阿里巴巴的处理方式积极一些,就不至于给第三者编设阴谋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论卧底侦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明 《现代法学》2005,27(5):55-59
卧底侦查是强制侦查中的一种,与诱惑侦查同属于化装侦查。卧底侦查是对付重大的有组织犯罪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后的侦查手段。由于卧底侦查副作用明显,我国又没有相关法律规定,而实践中的适用又因有组织犯罪的猖獗而无法回避,对卧底侦查法理根据的探讨,关于卧底侦查具体法律规定的讨论,就为未来的立法和当前的侦查实践所需要。  相似文献   

6.
王清 《法庭内外》2009,(1):47-49
2008年10月14日,广州市番禺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来自广西贵港的农民工黄伟木的申诉案作出裁决书,裁定汇晟服装有限公司支付黄伟木在4月至8月期间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及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12 500元。早在年初,黄伟木就决意要打这样一场官司了,为此,他随机选择了汇晟服装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去打工"卧底",调查和收集企业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证据,历时5个月。"我循规蹈矩地工作,强忍病痛顽强坚持了半年,就是为了收集到充分的证据便于今日的爆发!我就像个卧底,自导自演了一场劳资之间的‘无间道'。"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安全局将"X卧底"定性为间谍器材后,2011年2月22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又截获了"X卧底"手机病毒的最新变种。至此,"X卧底"病毒及其变种数量已增至13个,且最新变种就已导致最少超过15万的用户感染,日益严重威胁着用户的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8.
卧底侦查是秘密侦查中的一种,对于侦破有组织犯罪及"无受害人犯罪"具有显著效果。但由于实践中卧底侦查常常出现破坏法制、侵犯人权的后果,因此其存在、使用的正当性遭到了公众的质疑。很显然要保证侦查机关在实施卧底侦查时具有正当性,就必须在理论上具有坚固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9.
林达 《检察风云》2013,(12):50-52
2012年5月,由网络媒体卧底杭州一非法肾源供养基地,记录下接头、体检、配型全过程,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报道同时披露,卖肾网络渗透全国,如流水线一般高效运转。事情一经曝光,杭州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侦破……2013年2月21日,这一起浙江首例"特大组织出卖人体器官案"在杭州江干区法院五楼大法庭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10.
制假贩假的泛滥成灾,居然使“打假”成了一种产业,一些“打假专业户”靠“打假”大发其财。 职业卧底打假人每天都过着遭人报复和被追杀的滋味生活,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同造假者斗争的信念。危险如影随形,他们干的是刀尖上的职业,是真正的打假英雄。 由于这类人从业的危险性、高度保密性和身份的不确定性(为了保护自己,经常使用多个假身份证等),使得他们身上披着一层神秘光环。两个月前,笔者和职业卧底打假的孟老板交上了朋友,在相互信任的真诚交往中,笔者得以零距离地了解到了职业卧底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卧底侦查是指有公务员身份的警察.为了瓦解组织犯罪而化名潜伏到犯罪集团里的侦查活动。与卧底侦查相关的概念有诱惑侦查、卧底人、线人等。诱惑侦查俗称"钓鱼",是指侦查机关为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实施某种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其实施犯罪,待犯罪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卧底人(又称普通卧底者)是指没有公务员警察身份的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2.
获悉贩毒线索,警方按兵不动,警花卧底,警探乔装,斗智与斗勇,侦查与反侦查,谁将棋高一招?  相似文献   

13.
堂弟贩毒要他找买家,他劝阻堂弟无效,只好报警,然而警方要他参与缉毒卧底。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法律,他左右为难,备受煎熬……  相似文献   

14.
新闻背景: ■贩黄案新焦点:"卧底"交易是引诱犯罪? 文管人员在"扫黄打非"行动中,通过"卧底"交易的方式会同公安机关抓住贩卖淫秽光碟的不法分子,这种行为算不算引诱犯罪?这是在合肥东市区法院审理的一桩刑事案件中,法庭公辩双方争执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开非法窑场里奴役雇工的骇人内幕,河南一记者卧底魔窟,度过了5天4夜非人的悲惨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他被派去卧底缉毒,却鬼使神差走进按摩房。是自愿嫖娼还是为了更像毒贩而献身?领导给他的权限有多大?  相似文献   

17.
论“约因论”在英美法系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融 《现代法学》2007,29(4):161-168
约因理论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该理论的成熟形态是"交易约因论",即契约的成立以当事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为基础,通常表现为受诺人的"法律受损"的"约因"就是交易的符号。"约因论"的衰落表现在多方面,既有"禁反言"等新的契约理论对它的挑战,也有成文法对约因要求适用范围的限制,而且,传统的约因法则在司法实践中也发生变革。"约因论"固有的形式主义、僵化性、技术性等弊病决定了其衰落的历史必然性,而"约因论"的衰落也标志着英美契约法从古典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8.
杨时 《政府法制》2008,(22):30-31
他,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就开始自己的孤身卧底,一步一步地根据法律去收集公司侵权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黑龙江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跨国制贩毒集团。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得知号称毒界“常青树”的大毒枭,欲在中国北部边陲建立辐射周边国家的制毒工厂后,警方的一名缉毒民警,乔装打入制贩毒集团内部,生死“卧底”600多天,经历了多次生死劫难的考验,终获有利线索,一举摧毁了这个跨国制贩毒集团,抓获毒枭及犯罪集团骨干成员7名。近日,涉案人员已经被批准逮捕,秘密押送到异地看守所羁押。毒枭北上建厂“阿举”奉命卧底2003年7月7日,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侦查员接获情报:有一伙广东人,准备在绥芬河市建一个CD光盘生产厂,正在通过一个叫王忠…  相似文献   

20.
名嘴李承鹏说:我怀疑卡梅隆是悄悄在中国卧底多年后才想出这个剧本的,只不过把结尾弄得光明一些。沿着这样的思路,网友们纷纷点出《阿凡达》剧情中的拆迁情节: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