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卫生法制》2010,(5):59-59
2010年6月30日第一届北京市控烟执法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市控烟执法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吸烟与健康协会和中国卫生法制杂志社合作召开。2003年11月109中国政府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8月28日中国人大正式批准《公约》,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生效,从履约开始到五年之内应该实现全国公共场所无烟立法。  相似文献   

2.
吸烟危害健康,这一常识应该说已经家喻户晓,媒体对此也有广泛的宣传,全国各地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也愈来愈普遍。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吸烟的人数并没有减少,青少年和女性吸烟的反而愈来愈多,受二手烟危害的公民3年内增加了2亿人。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我国的控烟效果微弱。原因有很多:法制不健全,缺乏良好的控烟社会氛围,烟草财政,公民素质参差不齐等等。毫无疑问,在控烟问题上,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在控烟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烟草平装"正逐渐成为全球控烟工作以及商标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烟草平装制度的反对者与质疑者认为该制度涉嫌违反商标法基础理论,且不符合TRIPS的相关要求。然而,烟草平装制度是基于公共健康考虑而得以创设和推行的,这使之落入了TRIPS允许的"例外"的范畴之中,而商标权的宪法基础以及其属于消极权利的属性也表明烟草平装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商标法基础理论。烟草平装制度势必将继续在全球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我国应尽快废除烟草产品商标强制注册制度,适时引入烟草平装制度,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控烟工作的发展,促进公共健康。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下称《公约》)①四年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烟草及其危害和控烟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论述,但是对烟草广告的相关法律研究还比较匮乏。此文从我国烟草广告现状入手,以《公约》为依托,对我国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现状及其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1,(6):6-10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控烟效果调查报告中,我国控烟履约绩效得分仅为37.3分,各项得分均为倒数。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烟草企业不应利用烟包信息误导消费者》研讨会上,多位法学界和卫生系统的专家教授、律师、控烟组织代表等呼吁撤销"中南海"卷烟商标。理由是企业打出"中南海"这样的"驰名商标",会使人误以为代表党和政府向公众推荐危害公众健康的烟草制品。  相似文献   

7.
李贞霏 《法制与社会》2012,(28):186-187
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出发点,主要围绕我国的控烟必要性及其实际情况作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控烟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台清 《广东法学》2010,(4):63-70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进行控制,已经成为政府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州即将于2010年11月举办第16届亚运会,在这一背景下,广州市控烟立法显得刻不容缓。广州市人大法委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立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平衡各方面利益,制定了纩州市控制吸烟条例》。本文作者作为承办该条例的具体工作人员,试图以该条例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尝试从立法的角度对每一个难点问题作出解析,以期读者能对广州市控烟立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邹少欢 《政府法制》2011,(17):12-13
据2011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联合发布的评估报告《控烟与中国未来》显示,虽然我国于2003年11月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正式生效后就开始控制吸烟,但5年来成效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控烟履约绩效得分偏低,与公约要求差距巨大。目前,全国尚有3.56亿烟民,与2002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更是高达7.38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还在艰难推进,一些诸如民主、法治、民族国家、统一市场等重大的现代性议题亟需破解,然而,一系列的后现代问题已然出现,不容回避,烟草控制的正当性与有效性问题,即属此列。烟草控制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社会政策,人们予以关注、讨论和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新加坡通过立法禁止在某些公共场所吸烟,成为二战后世界上通  相似文献   

11.
王娜 《法人》2005,(3):78-79
2月27日生效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让习惯打“擦边球”的中国烟草生产商们的神经高度紧张,面对即将爆发的控烟革命,中国烟草行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作为意图推动全面自由贸易的新近发展之准多边条约,TPP协议在诸多不同议题领域会对成员国控烟措施形成多重限制,从而削弱其有效性。这样在实践中就可能形成烟草自由贸易与公共健康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此,TPP协议有可能建立利于烟草控制的一般例外规则加以协调。该协议首次在自由贸易条约中纳入有关烟草议题的特别考量,亦表明国际贸易中的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这启示我国在面对烟草自由贸易与公共健康之间冲突时,应积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加以协调平衡,逐步确立公共健康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正式施行,控烟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自2003年11月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至今已将近12年,该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也已有9年.然而,如今,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控烟“成绩单”颇显尴尬.从社会环境到监管责任,再到体制缺陷,中国控烟路上的“拦路虎”何时能清除?中国人的“无烟生活”何以期待?  相似文献   

14.
闫海  姜丽 《海峡法学》2012,14(2):3-8
在现代社会中,吸烟者的吸烟自由与被动吸烟者的生命健康权存在冲突,家庭等非公共场所中产生的矛盾可妥善处理,但是在公共场所中发生的相关冲突则应诉诸公权力的干预.各个国家及地区已经普遍建立公共场所禁烟制度,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相关立法堪为大陆立法借鉴.比较两岸三地立法,公共场所的界定是控烟的关键,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控烟的重要保障,处罚机制的设计是控烟有效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岸三地公共场所禁烟立法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者的吸烟自由与被动吸烟者的生命健康权存在冲突,家庭等私人机制对于出现在非公共场所中相关矛盾可予以妥善处理,但是对于公共场所中发生的相关矛盾则应当诉诸公权力的干预。各国及地区已经普遍地建立公共场所禁烟制度,台湾、香港的相关立法堪为大陆立法借鉴。比较两岸三地立法,公共场所的界定是控烟的关键,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控烟的重要保障,处罚机制的设计是控烟有效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日,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卫生局已牵头建立医疗卫生系统控烟监测体系,并于2011年至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监测工作。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支持将"黑肺烂牙"等直接说明烟草危害的警示图形印在烟盒上(1月3日《新京报》)。支持将"黑肺烂牙"作为警示图形印上烟盒的民意很高,85%的支持率最为直观。民意就是公众诉求,或者说是对公  相似文献   

17.
吸烟对公共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的危害是广泛而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烟民约13亿人,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5亿人吸烟,5.4亿人被动吸烟,因此控烟问题在现阶段显得格外严峻。2009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控烟法规。本文旨在介绍上海市公共场所依法控烟的基本情况,以客观的视野观察总结上海控烟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纪亮 《法人》2006,(3):29-30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将给中国烟草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在烟草控制与烟草经济的博弈中找到双赢的平衡点,怎样规划未来几年内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无论是烟草企业还是民众都希望今年的“两会"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廖艳 《河北法学》2013,(2):122-128
健康权是人人享有的能达到最高健康标准的权利。由于烟草对人们健康构成了巨大危害,因此国家必须履行尊重、保障以及实现三个层面的控烟义务,以保障人们的健康权。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控烟措施,但是控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中国将来应该改善控烟理念、制定全国性的专门的控烟立法、健全控烟体制、强化司法的控烟功能以及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便更好地控制烟草使用,保障公民的健康权。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控烟立法背景与内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备受社会关注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于2009年12月10日获得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条例将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简要介绍本次控烟立法背景,并解读本次控烟立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