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世凯,不论后世对他如何褒贬,都无法抹去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从小站练兵到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进而变本加厉,倒行逆施,复辟称帝,最后落得众叛亲离,在举国的反抗浪潮中死去,短短不过二十余载,这个人将清末政坛搅得翻江倒海。历史对于他的评价却还没有终结,争论一直在持续。本文试从袁世凯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政策来看袁世凯其人。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13,(33):17-17
光绪二年(1876年),17岁的袁世凯住老家河南成婚。以后,他陆续纳了9位如夫人,生了32个子女。袁世凯是如何管理他这些女人的呢?  相似文献   

3.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4,(17):18-18
袁世凯的一项卓异禀赋就是善于交人,以致许多人都愿意供其驱使,为他卖命,他的秘诀就是一个“低”字。 有一天,袁世凯和负责宿卫颐和同的张勋晋见慈禧太后。慈禧身边的太监马宾廷到院中等候。  相似文献   

4.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9):58-59
“五朝弊政皆亲历,遵从马列无不胜”。这是董必武在《九十初度》中的感言。他一生经历了满清王朝、民国初元、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割据和蒋介石政权。他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民主政治思想是他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45年他就提出,我们的任务是“实行民主政治”。他对中国宪政的内在特有品格给予了科学界定,并亲身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杨度(1874—1931)是辛亥革命前的政治家、法学家。字皙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思想复杂、经历曲折,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少年时,曾师从宿儒王闿运,深谙其“帝王之学”。后来受维新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影响,积极倡导“君宪救国”,充当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3):13-13
联姻是政治人物笼络对手、部属的惯用手段。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就是一位这方面的高手,仔细梳理他的家族谱系便可发现,袁世凯几乎笼络了清朝及其后大部分政要以及为数众多的贵族。  相似文献   

7.
李梦溪 《政府法制》2012,(14):26-27
袁世凯虽然复辟帝制而成为“窃国大盗”,并在当上皇帝83天之后就一命呜呼。但他在世之时可谓一代枭雄,他一手创办新军、废科举、开新政、兴实业,直到最后逼清帝退位,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干的都是扭转时势的大事。其实,袁世凯在复杂局势中的处世智慧更加令人叹服,他从军旅中起家,多年来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出众的谋略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时代背景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把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奴役人民。正如毛主席所指出:“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他们提倡尊孔读经,实行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鼓吹复古和倒退,反对前进和革命。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大军阀袁世凯所篡夺。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辟的逆流,他公开宣布“复学校祀孔命令”,亲自在天坛演出了“祭天祀孔”的丑剧,并通令全国中小学恢复读经。保皇党康有为,主编《不忍》杂志,他不忍“纲纪之灭亡”,“国粹  相似文献   

9.
胤凌 《政府法制》2013,(20):30-31
袁世凯窃国有方,拍马亦有术,时人谓之曰:马屁精。清朝末年,袁世凯因小站练兵,给清朝训练新式军队有功而逐渐受到重用,官升直隶总督,成了清朝手握重兵的一品大员。可他不满足,还想继续升迁。一天,他听说慈禧太后去沈阳要路过天津,便挖空心思,想了两个献媚邀宠讨好慈禧的法子。  相似文献   

10.
历朝为官,都重视出身,然而在清朝有一个人,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连“学”都没有“进”过,却把官做到了位极人臣,爵封宫保,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这个人就是袁世凯.袁世凯的一项卓异禀赋就是善于交人,以致许多人愿意供其驱使,为他卖命,他的秘诀就是一个“低”字,低得看不见天空,低得没了高贵的身份,像张爱玲所说,“低到尘埃里”.有一天,袁世凯和负责宿卫颐和园的张勋晋见慈禧太后.张勋先到,慈禧身边的太监马宾廷急忙出迎,招手把他让到了自己的住房里.张勋说:“宫保还在后头.”马宾廷便到院中等候.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法律思想述略高广瑞在毛泽东整个思想体系中,毛泽东的法律思想虽然不象他在政治学、军事学中那样著述丰厚、博大精深,但他的法学思想与其政治学思想密切联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研究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理论成就,继承它的精华,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显赫的人物。纵观其一生,他可说是个搞阴谋的老手,玩弄权术的惯家,他圆滑,世故,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堪称一代奸雄。一、寻找靠山俗话说,朝中有人好作官。一个人要想在官场上混,没有靠山是万万不行的。袁世凯最初的“靠山”是吴长庆,接着是李鸿章,后来是荣禄,再就是庆亲王奕劻,最后是西太后。有了这些“靠山”,袁世凯屡次遇“难”都能化险为夷,并且因“祸”得福,步步高升。袁因办朝鲜外交有功,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尽管袁最后背叛了李鸿  相似文献   

13.
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去世后,当时的袁世凯政府和司法界、法学界同仁给予了高度重视。袁世凯政府对沈家本给予了格外优异的抚恤和褒扬,使他享受了付国史馆立传、建立碑碣等一系列的哀荣,已有研究成果对此注意不是很充分。本文拟根据《政府公报》刊登的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探讨,以纠正一些史料上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孙建华 《政府法制》2013,(15):31-31
据说,袁世凯得势后,曾有取清王朝的天下而代之的想法,为此,他还扒掉了自己的祖坟围墙。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年轻时非常仰慕李鸿章,为了能在李氏集团谋得一份职位,他一边刻苦读兵书,一边勤奋练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惜,李氏集团的招聘要求非常高,首要条件就是举人以上学历。袁世凯只拿了个拔贡的文凭,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没有文凭这块敲门砖,只能望李氏的大门而兴叹。  相似文献   

16.
娄月 《政府法制》2013,(6):40-40
袁世凯年轻时非常仰慕李鸿章,为了能在挛氏集团谋得一份职位,他一边刻苦读兵书,一边勤奋练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惜,李氏集团的招聘要求非常高.首要条件就是举人以上学历:袁世凯只拿了个拔贡的文凭,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没有文凭这块敲门砖,只能望李氏的大门而兴叹。  相似文献   

17.
钱端升作为我国老一代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出色的法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在法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对法治、宪法及国际法等都有深刻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渴望引进西方法制,主张政治制度化,逐渐实现法治的理想。通过长期的宪法学研究,钱端升对宪法与国家政治的关系、西方宪法的诸多理论及实际运行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也使他在国内立宪思潮面前能够理性分析,提出很多创建性意见,宪法学思想在此得以展现,从而构成了他全部法学思想的重心。而钱端升先生对国际法的重要性、法律形式及执法机构等所作的非常精准的阐述,又使他的法学思想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8.
张社生 《政府法制》2012,(14):53-53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建议与会者共同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来亲自领唱。可让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领唱的歌曲,却最早来自于袁世凯。  相似文献   

19.
清末时期,袁世凯为了发展北洋集团的势力,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他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广泛收罗,兼收并蓄;广泛兴学,推广新式教育;吸收新式人才,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夏爱华 《政府法制》2014,(14):35-35
有一次,袁世凯吩咐手下人给自己准备了一份简单的早餐:两条小鲫鱼、一小碟胡椒面和几个馒头。然后,他特意召见当时主管宣传的官员王德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