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重拳反腐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内政治生态环境日渐清朗,获得人民群众一致好评。然而,部分官员难以适应新的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不会为"四个方面。为官者自身内源性因素和外部政治生态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为官不为问题出现,从官者自身、法律、群众、大众媒体四个方面加强建设是新时期治理"为官不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亚的安全问题及中国与中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闯 《外交评论》2004,(3):36-44
中亚的安全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大国在中亚的争夺是中亚成为安全热点的一个外部条件,但中亚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体制问题也是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外部条件,都是影响中亚和我国的西部安全因素。中亚国家的内部因素是历史的遗产,但在现实的政治安全中依然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性质组织向政治渗透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政治渗透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利用国家工作人员向政治渗透,吸纳官员进行政治渗透,支持组织成员向政治渗透,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向政治渗透。向政治渗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和思想因素这四个方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政治渗透进行防治,应当坚持从国家机关内部防治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政治渗透外部打击两个方面着手,坚持内外并举,才能有效消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政治渗透。  相似文献   

4.
与古代专制政治相比,现代民主政治肯定有太多的发展与进步,但副作用之一就是政治秀的日益普遍化和常态化。我国政治秀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对上负责的体制是根源。如果不是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根本体制,如果干部不仅要对上负责,还要对下负责,特别是要对群众负责,如果群众能够有力地监督政府和官员,就不会形成政治秀愈演愈烈、积重难返的局面。例如,某些地方领导,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集中出现的访贫问苦型假亲民秀,场面蔚为壮观,主要领导身旁前呼后拥,另有各路记者全程跟踪报道等。而一旦过了作秀时节,群众的疾苦通常就无人问津了,有疾苦、有冤屈的群众想找领导,不但“踏破铁鞋无觅处”,更有甚者还会被公权力部门管制起来。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凸显了这类政治秀的虚假和可憎。  相似文献   

5.
政策执行力是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焦点及难点问题。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和情绪感染理论,提出了考虑情绪感染调节作用的政治信任与政策执行关系假设,并基于162份有效样本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验证。结果显示:(1)政策受众者对政府、政策、官员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政策执行效果(尤其是经济绩效)的认知。(2)政策受众者的情绪感染力,会不同方向地干扰政治信任程度与政策执行效果认知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情绪感染对政治信任与行政绩效关系发挥了部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对政治信任与经济绩效关系发挥了部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反身信任表征为政府官员向公民向度的信任情感表达,其作为一种成本节省机制可形塑良好的官民互动与合作,并强化政府合法性。文章将基层政府官员作为观察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赜了诱致政府反身信任发生的三组核心变量——官员公民责任认知、参与赤字、风险感知之间的统计学效应量与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基层官员的公民责任认知对政府反身信任具有直接显著影响;其次,公民责任认知也可塑造基层官员的公民参与偏好,而公民参与程度又会影响基层官员的风险感知,进而决定其是否要将信任委托于公民。基于此,文章构建了融摄微观心理认知与中观制度规约的“官员公民责任认知-参与赤字-风险感知”的政府反身信任发生与发展的递归理论模型,以期为重塑政民互信秩序、促成有效的官民合作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7.
公安工作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密切相关。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面临挑战,社会信任类型、政府信任度、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等变化对公安机关群众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时期信任建构成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基石。提升公信力是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核心路径。以信任建构为基础的转型时期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要在"亲民、合法、服务"理念基础上,完善契约型与合作型信任关系,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服务群众机制、工作新路径、思想工作方法及群众参与模式等,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新路径实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出现与发展,彰显了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发展。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呈现出流动和边缘化的特点。农民工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有制度性和实证性的两种分类。目前农民工政治参与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如制度、经济组织和内部因素如个人素质和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应从环境、制度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推动农民工政治参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政治信任,对于提升政治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政治信任主要包括政策问题建构信任、政策规划信任、政策执行信任、政策评估信任以及政策终结信任五个方面.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政治信任的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政策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策决策机制,厘清府际关系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级差政治信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结构与以往一以贯之的高度政治信任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流失严重。其原因,宏观层面来是利益分化导致社会不公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对社会问题回应滞后引发公众不满;微观层面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政府官员贪腐和政府行政行为异化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制度层面重建社会公正、推进制度反腐,从社会治理层面加强矛盾化解,从规范行政行为层面重塑政府形象是重建政府管理权威,提升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辖区合并是区域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行政辖区合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行政辖区合并取得成功,而有的行政辖区合并失败了?对于这些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行动者的选择性收益理论,认为它是中国行政辖区合并的真正动因。在不完善的制度规则下,政府官员成为主要的行动者,其追求自身的选择性利益很容易诱致区域发展中生产效率与分配效率的失衡,这种失衡是导致行政辖区合并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是政党制度形成的根源性、决定性要素,不同的政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政党制度,进而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呈现愈发多样性的发展态势。由此,从传统政治文化根源视角,探究新型政党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因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周林 《外交评论》2002,(4):50-54
文章首先概括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公司接二连三的假帐丑闻及其做假手法,然后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分配机制是造假的内在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和外部监管的缺失是外在重要原因;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沆瀣一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还阐述了公司丑闻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以及引起美国经济制度、规则的变革,但不会根本解决美国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政治信任面临的困境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逻辑起点的政治信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政治信任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动摇.因此,从价值层面来说,需要塑造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从制度层面来说,则应理性地探寻政治不信任的产生根源,考察政治信任的逻辑结构,确立构建政治信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言行一致保证宣传效果,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这对当前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恐惧主体与恐惧对象。官员网络恐惧主要原因并非是对网络技术本身的恐惧,而是由于互联网发展导致的政治生态变化。官员网络恐惧不是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也不是网络技术发展有意所为的结果,官员网络恐惧仍然有着其不可或缺的意义。官员网络恐惧并不必然表征政治生态的合理性,而是政治生态不完善的表现,这正是需要理性地认识并努力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核心因素,当信任上升到政府层面就尤为重要了。人民把权力委托给政府去行使,这个委托行为的前提就是信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对于政府的信任态度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对这一群体的政府信任感的研究,无疑能给政府的决策和高校的教育提供信息和建议。通过高校的教育来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政府信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持政权的稳定性、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对天津7所高校13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探讨现今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变化要求我国政府需要改变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本文对促使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全球化趋势、信息化发展和WTO的加入构成了政府管理变革的外部动因,而公共行政困境则构成了其内部动因,并且是最主要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党政干部体制改革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进行党政干部体制改革,首先需要了解当前我国党政干部体制的现状,特别是党政干部选拔或者晋升机制问题。政绩是影响官员晋升的重要因素。随着政治民主化与科学化程度逐步提高,政绩更应成为官员晋升的主要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政绩有不同的内容,政绩对晋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改革开放新时期,政绩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并直接影响着官员的晋升,这已在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考察政绩影响晋升的历史过程,研究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对于官员晋升的影响,并对政治锦标赛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信任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照和理论根基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内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论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西方思想的引介阶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信任理论的挖掘和分析十分欠缺;在研究方法方面,许多学者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实证的,尤其是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信任问题,但是在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观点论争方面,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观点趋同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仍然处于思想积淀不足、理论分量不够的"研究领域初创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只有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科融合,深化对理论元问题的剖析,加强对中国本土信任文化的挖掘,才能推进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