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年前,当一块3.8 平方公里的盐碱 滩,在天津港区被蓝色的铁丝网圈起来时,一向见多识广的塘沽人,不知道这个叫保税区的开放区域,又要冒出什么新鲜事来。 1994年,首届全国保税区工作座谈会在津举行。带着同样的疑惑,记者听到的是,我国办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尚处在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是国家级特大型开发区,经济总量占了全国103个保税区的半壁江山。所辖范围包括上海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浦东机场空港,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港三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3.
舒立  杨浪 《瞭望》1993,(13)
从一年多以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做为中国第一家保税区宣告成立至今,中国沿海地区已有十三个保税区被批准兴建,八个保税区通过验收正式启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各种资料、消息、综述好象已经把保税区变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分布在中国重要沿海城市和内陆口岸的新兴的保税区,这些英文可译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的地方,其经济行为到底包含着什么样的原动力和内涵呢?她们已经并将会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呢?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司法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审判中心主义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基本格局开始由传统的侦查中心主义开始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要"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  相似文献   

5.
邓聿文 《团结》2012,(2):38-40,44
何为"转型陷阱"今年以来,"转型陷阱"一词开始在学界兴起,这一概念是由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提出来的。孙教授在其为主笔的清华大学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中,正式提出"转型陷阱"说法,以别于近年在中国学界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之说。  相似文献   

6.
耿波 《理论视野》2013,(4):25-28
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形成了"经济主导型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2008年,中国城市从"经济主导型城市"向"社会导向型城市"开始转型,2011年是中国"社会导向型城市"发展的高潮,这主要体现在"城市扩张进入减速通道"等四个方面。面对中国城市转型,应从确认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节点"、强化城市社会管理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推进。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出台,为深圳下一个三十年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契机,也向深圳提出了建设"世界级海洋中心城市"的新课题。结合国际知名湾区的发展经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需求,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已成为深圳自身转型发展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城市,应主动牵头大湾区城市编制协同发展的区域性产业规划、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完善区域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国际标准提升邮轮游艇运营管理的规范性和开放性,建设具有国际标志性地标意义的邮轮/游艇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8.
常修泽 《理论视野》2010,(11):21-23,42
"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在结构层面应该完成四个方面的转型:由出口导向向内外联动的转型,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的转型,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型,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的转型。但转型的根本在于体制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瞄准市场化、政治体制改革瞄准民主化、社会改革瞄准和谐化、文化改革瞄准价值的先进化和多元化、生态环境制度改革瞄准生态文明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中国建立了 15个保税区 ,经过开发建设者的努力 ,保税区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它是WTO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初步实验 ,并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 ,如果我们用WTO的基本精神、原则、法律制度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保税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便深感中国保税区前十年的发展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还只是一个序幕 ,更精采的节目还在 2 1世纪。中国保税区是诞生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环境里 ,开放度不…  相似文献   

10.
夏林  邵泉 《瞭望》1991,(46)
1991年10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300多名中外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商务官员,天津市长聂璧初郑重宣布: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已正式建成,并从即日起开始招商。 这一重要新闻,迅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对外招商的贸易型保税区——  相似文献   

11.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具有综合保税区功能,同时也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深圳福田、沙头角和盐田港保税区还不具备综合保税区全部功能,深圳应依托前海管理局成立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授权统一管理深圳四个保税区的行政工作及与监管部门的协调工作;充分利用前海合作区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建立期货交易所试办期货保税交割业务;依托前海合作区以供应链管理中心为重点建设保税贸易服务平台;依托未来大前海大保税区将深圳建设成为高度自由化的贸易特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5)
<正>中共哈尔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加快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目标、新路径,为全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作为哈尔滨市最"年轻"的区,双城将紧紧围绕落实市委新战略,按照建设哈尔滨"卫星城"定位,牢牢把握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主动参与全市产业分工,按照"忠诚务实为民,转型拓越担当"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兴区、食品产业强区"两大发展战略,把双城建设成为食品工业之都、现代文明新区,努力在推动哈尔滨发挥龙头作用中当先锋、争排头。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1,(3):31-32
1.工业空间布局的历史演变。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改革开放后,天津成为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4年天津开发区在塘沽区的盐田上兴建,工业布局重心东移态势开始出现,1991年保税区在天津港北侧建立,促进了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199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外环线以外的各区县兴建工业小区(开发区),工业布局园区化趋势开始推向全市。特别是自1985年市委、市一、工业产业布局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当利益领域出现"社会失灵",人们求助于国家时,"政府失灵"与"诺斯悖论"出现了,现代国家的存在既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成为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在风险领域出现"社会失灵"时,人们求助于现代国家,同样也出现了"政府失灵"与"风险治理悖论",现代国家不仅是风险的消解者,也是风险的制造者。于是在风险治理中要给予"国家依赖"以必要的警惕。同时,在认识到"风险治理悖论"背后隐藏的内在矛盾和决定性规律之后,适时对风险治理方式进行调整,实现风险治理的专业性方式向综合性方式转型,代理性方式向自主性方式转型,集中性方式向分散性方式转型,是我们在高风险时代进行风险治理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在二战前后从传统自由资本主义向有限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型,是其寻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的开始。从西方政治哲学视野研究20世纪西方发展方式的转折,对于理解我国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1,(37)
“保税”一词属于海关用语,意指进口货物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先将其存入特定区域。如果货物从特定区域转运出口或经加工后再出口,则免交出口关税。“保税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概念。中国各保税区的设区意图、功能设置和开发建设,都是以自由贸易区为其目标模式的,这点从其英译为“Free Trade Zone”及国务院关于设立保税区的批文可以看出。因此,目前中国保税区的内涵,应理解为以海关保税政策为基础、四周设立封闭隔离设施,由海关实施监管,以发展国际贸易、加工以及仓储、商品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和谐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转型极其复杂,在纵向上是双重叠加,即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也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在横向上是多重复合,不同地区经历不同的转型。中国转型中产生巨大社会制度冲击和价值冲击,尤其是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中国的和谐建设既要重视传统转型中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现代转型中的价值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救指数"到市场"守护人",我国资本市场调控已开始向制度层面转型 4月24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3‰调降至1‰。股市应声大涨,24日当天沪市上涨304.7点,涨幅高达9.29%,为1996年12月实施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渐建成,中缅石油通道的建设以及云南作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因素推动昆明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建设。昆明国际化城市的定位是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路径为:打造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打造国际旅居城市;打造区域性总部经济中心;打造国际空港保税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庭教会"发布的<信仰告白>以"不涉政治"为核心内容的四项宣示既凸显了其坚持不承认"三自方针"的一贯立场,又明确表达了它向社会主流价值观靠拢、以争取合法地位的强烈意向.该组织由团队型家庭教会向地方型家庭教会转型,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这一转型,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国家庭教会发展的大趋势所决定的,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党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对此作出积极稳妥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