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明  蓝国华  刘锐 《奋斗》2010,(10):40-41
<正>为让市民深切感受到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实施新的发展战略以来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邻里牵手逛新城"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市民观赏"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哈尔滨独特的自然风光及征文、摄影、评选景点等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家乡的政治热情,引导干部群众为哈尔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  相似文献   

2.
郭建军 《实践》2020,(5):54-54
每年春天冰雪消融之际,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沿黄河滩头湿地上,总会引来数以万计的白天鹅、赤麻鸭等北归候鸟来栖息觅食,成为早春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群群候鸟或在天空自由展翅飞翔,或在水中尽情嬉戏打闹,或闲庭散步,或引吭高歌,犹如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  相似文献   

3.
戎浩 《党史博采》2022,(9):25-28
<正>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摄影事业蓬勃发展,战地摄影不仅担负着宣传教育群众的重任,也成为其对敌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摄影展览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战士和群众的抗争精神,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表扬鼓励。拉开这一序幕的,便是由晋察冀军区著名摄影记者沙飞带领战友罗光达共同策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史上第一个摄影展览: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  相似文献   

4.
<正>数码相机对于如今的普通家庭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日用品。而对于我这个新闻工作和摄影爱好者来说,从摄影器材的变化,真情实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1978年秋天,正是稻黄丰收在望的时候,母亲建议,在一片金灿灿的稻谷前照一张"全家福"。那时,谁家有台  相似文献   

5.
摄影艺术     
摄影是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种新的造型艺术,拍摄者使用照相机等摄影器材,根据创作构思,运用摄影技巧,通过画面构图、光线、影调等手段,经过后期制作,塑造可视的画面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摄影可分为三类,即客观再现、艺术再现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客观再现多用于真实记录和达到实用目的;艺术再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摄影世界里漫游了近30年,形形色色的摄影作品,也时常见诸报刊,摄影基本功也还算扎实。然而,当我涉足数码(电脑)摄影领域之后,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悲哀感油然而生。在数码(电脑)摄影面前,我们这种用惯了传统摄影手法的摄影者,一下子竟成了低能儿。  相似文献   

7.
尹辉 《当代贵州》2009,(19):62-63
彭香忠、彭波、彭浩,父子三人同是摄影家,同时也成了贵州乃至全国摄影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9月下旬,他们的经典作品将在多彩贵州&#183;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上与万余幅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同台争辉。再次展现贵州摄影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正"用镜头与自然对话,追光逐影记录着美好的瞬间,留下了难忘的永恒;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奉献,也感谢兴安山水给了我一些灵感,成就了一幅幅简单而生动的诗歌摄影作品……"这是敖荣春老先生在为其作品展所作的《与诗歌和摄影同行的日子》中的几句话。敖荣春,笔名雪岭,是加格达奇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1988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会决定筹建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基金,设立新闻摄影界最高奖——“沙飞奖”,以奖励最优秀的摄影论著、新闻照片和对新闻摄影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为什么要用“沙飞”这个人名来命名新闻摄影界这种最高奖赏呢?因为沙飞同志是中国摄影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那短暂而熠熠闪光的一生,是以照相机为革命武器的一生.是他与他的战友们使波澜壮阔、生动易逝的瞬间变成了历史永恒,变成了千秋万代、无比珍贵的民族瑰宝.他用照片形式把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生动截取、概括展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境界,从而,使之凝固成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沙飞同志是中国新闻摄影领域有着特殊才干与特殊贡献的先驱者和民族功臣.  相似文献   

10.
绝尘之地     
正其实,会不会画画或会不会摄影都没关系,在每年九月中下旬,挑一个称心如意的日子,背起画板或拿一架相机,去阿尔泰的森林中,独自走近那神的后花园,去沐浴那斑斓的色彩、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你随眼望去,都是一片金黄或金红;你随心所欲拣一片红叶,都是一枚精心设计的书签;你随意在调色板上蘸上色彩在画板上抹上几笔都会异常动人。于是,我查验一下摄影器材,向着阿勒泰  相似文献   

11.
舒云 《党史博览》2023,(6):71-76
<正>1951年2月,毛泽东题写刊名的《解放军画报》创刊。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种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大型月刊,前身是1948年的《华北画报》,再前身是1942年创刊的《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摄影画报,创造了新中国摄影史上的诸多第一。红军创建后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沙飞  相似文献   

12.
刘开津 《当代贵州》2009,(19):26-26
他的摄影只有两个主题:一是他认为即将消失的东西;二是他认为迟早要消失的东西。 他认为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和他聊起摄影,聊起原生态,他提得最多的词就是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一)所谓新闻照片的现场气氛感是指:一、画面人物形象所表露的情感;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三、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由于新闻摄影作品的具体思想内容,通常是依靠被  相似文献   

14.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各位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兵团工会孙涛副主席让我全面了解了兵团工会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李扬和韩栓柱老师的摄影讲座,点化了我新闻摄影和风光摄影中的迷惘和困惑;谭建新主编传授的工会宣传重点,为我今后工会宣传报道点明了方向;李东海老师的诗歌、散文讲座,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艾民、张光辉、宋慧敏等  相似文献   

15.
<正>【话题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无名记者从贵州带走一组少数民族村寨群采风图片,旋即在梭戛催生了"中国第一个原生态博物馆"。随后,郎德、西江、天龙屯堡、思南、石桥……像梭戛这样以摄影福荫旅游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例子逐渐让人耳热起来。2009年9月,第二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使贵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再次大快朵颐于摄影的甜美滋味。如何以镜头创造、传递美丽,用影像传递感情、推介形象?贵州正在,且将继续用行动作一个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16.
<正>"快来看,这还有摄影知识的书,真是太好了,不用出连队,就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书了,咱们连队的职工书屋,是我的最爱,以后咱们查阅什么知识,就不用去20里外的书店了……"这是近日在农六师奇台农场留守办三队职工书屋里,爱好摄影的青年刘先军高  相似文献   

17.
<正>摄影战士沙飞用手中的相机,创造了中国革命摄影的多项“第一”:人民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中共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领导者,中共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的创办者,被誉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沙飞有幸与鲁迅交往,尊其为精神导师,鲁迅对他摄影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沙飞于1912年5月5日出生于广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高小毕业后他考入广东省无线电学校,1926年毕业后,入北伐军当电台报务员,随军转战上海、宁波、济南、北京等地,后又在广西梧州军用电台工作3年。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4,(6)
<正>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地处库布其沙漠中段,园区北靠黄河,总面积约30万亩。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历史上曾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一度由于滥垦过牧和环境恶化,导致土地严重荒漠化。1989年开展生态建设以来,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恩格贝植被覆盖率达到70%。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沙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恩格贝现已发展成为集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科普教育、拓展训练、沙漠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体验、沙漠景观观赏、沙漠动植物观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沙飞被称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沙飞第一次见到了他十分敬仰的鲁迅,并藉此为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一组经典照片,也是鲁迅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组照片。  相似文献   

20.
<正>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街头展览,主要包括新闻摄影展、战利品展览、科普展览、生产展览、美术作品展等形式。它是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传播抗战新文化的形式。街头展览,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配合与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促进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新闻摄影展1939年1月1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次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