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遵义会议以来,先后已形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由历史形成的。第一,这是由邓小平担任党的总书记10年(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形成的。第二,更重要的,这是由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10年中两次被打倒(特别是1976年第二次被打倒)的经历形成的。第三,最重要的,这是由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推动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事业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戚义明 《党的文献》2012,(1):117-120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两年徘徊期”。1977年至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放了一炮”、点了“三把火”,推动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声炮”与“三把火”,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也鲜明体现了他坚持原则、敢抓敢干的思想风格和善于抓住契机、推动历史前进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8,(12)
1978年11月5日,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前往东南亚三国访问。这是1976年以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东南亚。此次出行的第6天,他们前往马来西亚总理府拜见奥恩总理,彼此畅谈起国际形势。正是在那次会见中,邓小平明确表示,中国对外政策就  相似文献   

4.
初闻“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邓小平致信祝贺;人民群众热切盼望邓小平重新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邓小平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这是1976年10月10日.大前天,叶剑英元帅送来消息,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已被隔离审查.邓小平,这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几落几起,被其女儿称为具有“临危不惧、遇喜不亢”性格  相似文献   

5.
在1975年至1976年。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进行了一场政治较量。在这场政治较量中。邓小平始终坚持正确的原则。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同毛远新以及他背后的“四人帮”进行了斗争。通过这场斗争。广大干部和群众看清了“四人帮”的面目。这也奠定了后来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深入批邓"在江青一伙被隔离审查的第二天,邓小平的女婿贺平将邓小平全家人聚集到厕所里,传达了"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邓小平不禁感叹道:"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1976年10月10日,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博览》2005,(12):51-54
1976年,姚文元收到了两封奇怪的信,既不交给华国锋,也不交给江青、张春桥、王洪文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在天安门广场上爆发了以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为主流的“四五”运动。4月1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封的下面写着:“《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09,(3):56-56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原有职务,让他复出重新工作。时任国家副总理的陈永贵在邓小平的复出上一直存有异议,甚至曾向华国锋进言:千万别把邓小平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第二天,1976年10月7日,叶剑英就向华国锋提出为邓小平平反、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建议。但华国锋觉得时机尚不成熟,采取往后拖的办法。他从当时全局出发,对邓小平复出的问题是有考虑的。在1977年1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讲出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4,(16)
<正>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播出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截取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1984年35周年国庆这个特殊的时间段,艺术地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筚路蓝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扭转乾坤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1.
晓伟 《党史博采》2000,(2):11-12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党政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首先是从铁路开始的。万里在这时出任了铁道部部长,成为铁道整顿的“挂帅人物”,为铁路整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那么可以说,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开路先锋。 1976年,邓小平倒了,万里也就倒了。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东山再起,万里也就随之复出。 1977年6月,万里离京赴安徽,  相似文献   

12.
1976年春天,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使“四人帮”惊恐万状,胆颤心惊。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总是他们在那里盗用“群众运动”的名义“运动”别人。如今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起来反对他们了,这怎能不令他们惊慌失措呢? “四人帮”密谋策划,王洪文窜到天安门广场,布置镇压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活动 从1976年3月30日至4月26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先后给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鲁瑛打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和毛泽东的首次见面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前后。从那时以后,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在长达49年的时间内,邓小平的政治命运与毛泽东紧密相连。恰如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曲折历程一样,两个人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14年9月23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邓小平文集(1949—1974)》暨《邓小平传(1904—1974)》座谈会"。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就这两部重要编研成果谈了自己读后的心得和感受。他们认为,《邓小平文集(1949—1974)》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是《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和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和思想风范,对于深入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的思想、业绩、品德和作风,研究和宣传中国革命、建设以至改革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与会专家李君如、李洪峰、唐洲雁、谢荫明、秦宣、陈雪薇、张国祚,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9,(6):81-81
1976年10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7日.叶剑英向邓小平传递了“把四人帮抓起来了”的消息,邓小平为之惊喜万状。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10月,党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 命",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和邓小平以极 大的注意力抓党的建设,在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认真在解决党建上历史遗留问题及 新形势下遇到的新课题,找到了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并在后 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邓小平党建理论。回顾这一个时期党的 建设的历史,我觉得邓小平党建理论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在党的奋斗目标上,确定发展生产力为现阶段根本 的目标,实现了党建理论上最重要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7.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九) 1976年1月15日,在周恩来同志追悼大会上代表中央致悼词。4月,北京发生“天安门事件”。被撤销一切职务。 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78年3月8日,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9月,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10月22日  相似文献   

18.
裁绿     
当和风吹绿辽南,有人在梳理剪裁这浓浓的春色。张艳琨从沈阳农学院园艺系一毕业,就一头扎进了蔬菜地里,摸爬滚打一干就是20年。1976年邓小平视察鞍钢,看到炼钢工人在夏天吃不上茄子而忧虑时,张艳琨作为园艺专家从盘锦调回鞍山,为钢都人民精心构筑绿色王国。1991年,以蔬菜、肉类、水果为三大体系的蔬菜公司成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天地》2007,(6):43-51
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整顿的过程中,就同“四人帮”进行了正面斗争。1976年初,邓小平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年4月再次被打倒。但邓小平即使是在自己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以巨大的勇气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四人帮”展开了正面斗争。这种斗争把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摆到了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20.
张兵 《党史纵横》2006,(7):40-41
1976年4月,中国接待了首次访华的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当时“天安门事件”爆发,邓小平被撤职,华国锋初任总理。值此风雨飘摇之际,马尔登的访华更具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