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说:“我父母把家里一间屋子专门设为荣誉室,把我所有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那里。”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2.
爱情与食物     
爱一个人,总是想把最好的食物留给他。小时候,父母总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和弟弟。自己做最重的活,把最好的食物留给自己爱的人,这是我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观点。成家后,我自然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洗衣、做饭、收拾房间。老公在吃上比较挑剔,我提着菜篮子在五颜六色的菜市场上左挑右选,标准自然是他的爱好口味。  相似文献   

3.
小品晚会上,赵本山伸出右手食指问范伟:“这是什么?请回答!”范伟不屑地“扑哧”一笑说:“你真的认为我脑子有毛病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还不知道?是‘1’呗。”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一根手指头。哈哈哈!”接着赵本山又伸出食指和拇指问道:“这是什么?”范伟心想,这次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随回答道:“这是两根手指头。”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八’!”……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8):14-17
王昌宏失踪怏5个月了。期间,湖南省郴州市农机局为这名前副局长成立了“寻找小组”,写下了《寻找副局长目记》,并在党报上刊发了“寻人启事”。3月9日,这名昔日的农机局“第三把手”被免职并“双开”。  相似文献   

5.
我经常听到一些议论,说现在的老百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专门与“官”对着干。他们想不到,老百姓冲我们骂娘,这是因为老百姓还把我们当“娘”。我最大的担忧是,如果我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继续坏下去,整个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他们还会不会把我们当“娘”!  相似文献   

6.
萧巍 《前线》1996,(10)
在英伦三岛当“上帝”萧巍这是我在英国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在基尔大学留住期间,校园里通行一种磁卡,用此卡就餐、购物不仅省去了用现金的麻烦,还可以得到一些优惠。一个周六我持卡在商店购物,付账时,磁卡出了毛病,无法使用。我正想把物品放回货架,却听到售货员小...  相似文献   

7.
德国人吃饭的讲究□大川出访德国之前,在做好“硬件”准备的同时,也做了必要的“软件”准备,尽量多了解那里一点风土人情,免得在外国人面前出“洋相”。朋友专门买了一本《德国风情》给我。我抓紧时间阅读,里面有好几篇文章谈到了德国人吃饭的讲究,很是有用。民以食...  相似文献   

8.
谎祸猛于虎     
吴非 《唯实》2008,(5):94-94
三月报章消息,“两会”有代表委员关注“华南虎照”问题。我特别注意到有陕西的人大代表关注这起事件,没想到这件事能上“两会”。我有时比较留心新官的任职宣言,因为有时能发现一些有新意的话。去年年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重提“杀开一条血路”,希望能把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这“杀开一条血路”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广东建设特区的期望,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流露的是一种不能等,不能拖,寻找最直捷的路径的迫切心情。  相似文献   

9.
朱本林 《奋斗》2001,(8):30-30,42
当前,我军干部工作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干部管理教育特别是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已逐步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年轻干部使用上,仍然存在墨守成规、求全责备现象。好用旧定势看待年轻干部,用苛求的眼光挑剔年轻干部,把一些表面现象看成是事物的本质,把属于一般性的毛病看得特别严重,致使有些年轻干部难以适时得到重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和干部部门的同志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0.
在有关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一类的图书或文章中,“敌、伪、顽”是常见词语。我在审读书稿时,不时发现有些作者及编者对这三字把握不当。差错频频。而出现差错,往往源于认识模糊。  相似文献   

11.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2):46-47
假如把“我”字的第一划——那个小撇去掉,就是一个“找”字。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寻找自己,寻找那个“我”。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大家都想快速成功。做公益却不属于能快速成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你把成都地图打开,闭着眼睛随便点哪个乡村,那里的学校是先进的,那里的做老院是先进的。这一切,成都在2006年已做到。”这是财富全球论坛落户成都时,葛红林市长代表成都作出的自信回答。  相似文献   

13.
做官与做戏     
写下这个题目后就有点懊悔,怕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 的问题扯在一起让人误会我“神经”出了毛病。在古代,一个是赫赫威凛的“官老爷”,一个是供人取乐的“优伶”,岂可相提并论?但看看古往今来“官场”与“戏场”的种种“奇闻逸事”,又觉得这两个问题有时是很相近的,特别是那种以假乱真的手段虽非一师传授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广西桂林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扯袖子”活动,即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自身觉察不到的毛病,领导干部之间毫不客气地指出。一农业局长工作做出了成绩,但班子内部关系不大协调,在一次生活会上,这个局长受到严肃的批评。对此,他感叹到:“我当局长十多年了,上级和同事这...  相似文献   

15.
“曼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会好的,但我还是想见见你,请帮帮我,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口奶茶吧。”当小田“曼巴”亲手给她服下药后,奇迹出现了。她真得一口气喝下了一小碗奶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位患晚期食道癌的藏族老阿妈,为了能最后见一面曾为她治过病的曼巴,专门让儿子骑马40多公里去接田青春医疗队队长田旭给她治病。老人已把那个几十年来为她和牧民们治病的老田“曼巴”深深地印在了她脑海深处。  相似文献   

16.
6月的一天,刚刑满释放的孙爱国找到陈阳中:“我们到二十九团团部工地偷点东西,我在那里干过活,工地上比较熟悉”。两人坐上一辆面包车来到二十九团后,孙爱国对司机王某讲,我们是建筑工地的,工程快完了,要把建筑材料转到别的工地上去,想包你的车,到时我给你打电话。”  相似文献   

17.
小心当孙子     
因为与工作相关,我时常和读者评析报纸。有道是“优点不讲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现将读者的“挑剔”和我认为的善意“笑骂”罗列几奈,先以《楚天都市报》的几个标题为例。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学习导报》2014,(21):40-43
阅读与延安整风 成为思想领袖的毛泽东,反观党内干部的学习风气和思想状况,颇为忧虑。 当时党内领导干部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年轻时在苏联留学,读了不少马列主义著作,对苏联革命的历史经验比较熟悉,但容易犯教条主义的毛病;一部分是从国统区初到延安的知识分子干部,对五四时期传播的西方文化更感兴趣一些,也容易犯教条主义毛病,毛泽东把这两种倾向叫作“洋八股”“洋教条”;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容易犯经验主义的毛病。这些都是滋生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温床。  相似文献   

19.
装作看不见     
隔壁的一对夫妇,无论什么时候,两人脸上都溢满笑容。那份幸福感辐射过来,让我更加感到我婚姻的不幸,我和老公每天都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天,我出去买菜,很巧,她也是一个人出门买菜,因为她老公出差了。我不禁向她诉说我婚姻中的种种不快,听我说完后,她问:“你还爱他吗?”我想想说:“应该还爱吧,如果他把那些毛病改掉的话。”她呵呵笑了:“爱了,就装作看不见。”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08,(6):1-1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只有一个呼声:抗震救灾。过去常不绝于耳的几种声音:如老百姓对政府的批评,西方媒体对我们的挑剔,社会上的谣言和猜测,统统没有了。大地这一发威,把舆论都镇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