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静 《学理论》2011,(23):67-69
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制度的一个特色,与此相适应,在行政监察制度上中国也有不同形式的监察制度同时共存。以中国内地和香港腐败控制情况为切入点,了解二者的行政监察机构设置,分析比较二者行政监察制度在组织领导、监察方式、信息透明度、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为内地提高行政监察水平提供泛经验的借鉴参考和制度创新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了解一下澳门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回归之后将出现的某些变化,通过内地公务员制度与澳门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初步探讨两种公务员制度之间的某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对增进澳门与内地的交流和了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行政问责的理论尚不成熟,本文在择要介绍各国行政问责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法治发达国家在行政问责方面的基本特点,归纳出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以期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及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强的犯罪。如何减少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模式、黑社会组织的界定、罪名的种类及行为方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将两地的刑事立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共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这全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决心和力度。本文主要以行政问责主体为视角,系统阐述了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的现状、行政问责主体制度中权力机关问责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以及成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借此不断强化权力机关监督、问责的力度,真正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香港的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逐步形成了两种看似"对立"的模式——日本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的福利型养老政策体系,香港形成了更加凸显市场化与社会化特征的去福利型养老服务政策模式。日本、香港养老服务政策的构建及模式差异,深刻地嵌入到各自特定的历史、制度传统之中,受到了不同内涵的历史制度因素的复杂影响。其中,政府在养老服务政策方面的认知理念,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传统关系格局,特定时期的经济与财政能力状况以及关联性或替代性的制度安排等因素,对养老服务政策的构建及变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晔 《学理论》2011,(34):268-269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显得比较落后。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借鉴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有益经验,提出几点启示,希望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度模型——基于运行程序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民主行政的重要内容,行政问责制度是一种旨在全面追究和实现政府责任的监督机制。在其内涵、要素与功能日渐明晰的基础上,我国行政问责制度效应的发挥与价值实现最终有赖于一套精确完备且有较强操作性的运行程序和制度模型,进而实现行政性问责向程序性问责的本质转变。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生态与制度基础,从一项制度必须应有的运行程序角度来说,行政问责制度模型的设计应以责任失范行为的发现为运行前提,以责任的解释、判断与评估以及责任的追究等作为三个主要运行环节,同时以规范化的救济机制作为问责失范的补充环节。  相似文献   

9.
探索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有效模式,对推动我国跨行政区生态环境的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下的行动情境核心分析要素和目标管理理论,为分析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过程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应用由制度规则、责任主体、协同执行、结果评估、绩效反馈五个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对国内外典型生态治理案例开展分析,可以归纳国内外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基本模式.研究发现,每一个具体的绩效问责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问责情境、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因此,在特定问责情境中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具有多元化的路径模式与结果形态,对绩效问责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情境和场域.  相似文献   

10.
以杨凌区蒋寨村的奶牛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制度产生的动因、各种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绩效和缺陷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制度经济学在解决农业产业化组织制度问题中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制度的思路和政府在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 the current climate of increasing antagonisms and populist discontents surrounding the visible presence of mainland mobilities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there is an acute need to understand how those from Mainland China are racialized. Lowe and Tsang's article provi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mpaign against Mainlanders prevalent in Hong Kong society. The emergent conflict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ese migrants overlap with the duality of time or differing time-inflected cultural habits of Mainlanders and Hong Kongers. As Hong Kong's citizenry and Mainlanders contest the status of the former colony and claim rights over it in ways aberrant to both faction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discrimination increases as Mainlanders are castigated by Hong Kongers for grazing their territory with mannerisms deemed unsettling to Hong Kong's everyday notions of time and space. Hong Kongers' sense of collective identity is shored-up as they rejec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favoured concept of pan-Chinese ethnicity by constructing Mainlanders as the inverse of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土地审裁处司法活动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拆迁问题归根结底是利益问题,政府、开发商、被拆迁者三方进行着激烈的利益博弈。有利益就有纠纷,恶性、惨痛的拆迁纠纷时见报道,且愈演愈烈。拆迁该如何实现和谐?拆迁难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系统性的改革,而土地纠纷的解决却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即需要中立、独立、没有偏私的机构和人员以公平、公正、专业和高透明度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让利益的博弈回归到法律框架之下。香港土地审裁处解决土地纠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re both typical administrative states with an efficient administration and a vibrant market, which had achiev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ajectory of their state capacity, highlighting recent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captures and links up four dimensions – namely polity, bureaucracy, economy and civil society – their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are discussed. Their experience should be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ransitional authoritarian states in Asia such as China, which faces similar challenges to reform in the arenas of politics, administration, economics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Central to the debates on the transition of Hong Kong to Chinese sovereignty is how this process has affected change in the policy process and policy outputs. Many see policy change as a result of the evolv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Hong Kong following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This article, however, adopts the notion of policy networks and argues that the analysis of policy change cannot be reduced to a simple contextual stimulus – the policy alteration model. A case study –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education’ –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policy networks, as a particular structure of government and group relations in decision making, in explaining the course of policy change.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me change and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established networks, on the other, tends to be complex and dialectical in Hong Kong.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sovereignty transition and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the effect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public policy greatly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network involved.  相似文献   

15.
对省级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政府规模是我国推进政府改革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索对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基本是政府规模问题研究的空白点.从政府规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入手,以2003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台湾、香港、澳门、西藏除外)为样本,运用SPSS软件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对学界普遍认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人口因素、地域面积以及民族因素进行考量,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省级政府规模呈负相关,说明瓦格纳法则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与中国省级政府规模呈高度负相关;人口因素与政府规模呈高度负相关.这个结论与我国许多学者的经验观察与主观感受是相反的.地域面积与政府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省级行政单位这一层面上影响非常微弱,不像有的学者强调得那样大;少数民族比重与政府规模呈高度正相关,这是一个新的定量研究发现.由此提出:在建立合理、优化的政府规模时,应更多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其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充分关注不同区域的特殊情况,对症下药地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在推进政治、行政改革时更应慎之又慎,以构建与市场经济大背景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温和稳健,防止过度激进,坚持理性考察,避免煽情之作,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岳莹 《学理论》2012,(13):71-72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制定和执行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依据。新中国以来我党先后制定了四条基本路线,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研究,试图探寻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