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中国人口转变面对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在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人口转变理论本身,而是人口转变所必须面对的突出的那些现实问题:①中国人口转变是否已经完成的判断和回答问题;②中国人口转变的区域差异问题;③中国人口转变的生育成本及其补偿问题;④中国人口转变的技术、制度因素问题;⑤中国人口转变的道路选择问题。文章围绕这几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青年研究》2021,(1):26-39
在第二次人口转变和人口迁移转变理论框架下,利用2000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讨论当前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的三个重要主题:婚育、流动和教育。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人口的结婚率和女性生育水平有增长趋势;青少年人口具有较强的空间流动性;大龄青少年的教育分化和差距仍然明显。中国青少年人口在婚育、城市融入和教育递进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建议学术界加强相关问题研究,为政策安排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及转变机制研究○张俊良中国现阶段的生育意愿正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但这种转变速度慢,生育意愿的现代化尚需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研究其转变的制约机制,探讨加速转变的环境条件,对我国人口现代化进程是相当有益的。1、经济机制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口红利的贡献.人口转变过程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的人口红利来得早,也将去得快.如何抓住这短暂的历史机遇,挖掘人口红利的巨大效应,从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这不仅是中国获得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务之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消除城乡流动的障碍,提高劳动力素质,选择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应是促进人口红利兑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人口转变的基本判断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口转变。论文对中国的人口转变给予了关注 :首先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进行了初步考察 ;再对中国是否已完成人口转变作了基本判断 ,得出了中国尚未真正完成人口转变的基本结论 ;最后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生育成本及其补偿、技术和制度因素以及转变道路等人口转变问题作了探讨 ,为促进中国人口转变作了理论导引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15—34岁的青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3强。中国青年人口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人口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点之一:我国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从这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92年人口变动抽样的情况看,由于我国总人口的基数大,出生率高,人口增加快,我国青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7.
发展人口化事业的目的是在更高层次上从人们的道德观念、心理卫生、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明程度上解决人口问题。这一历史任务极其艰巨,必须注意把握人口化的本质特征、培育人口化优质品格。人口化学是对具有时代特征的人口化现象、特征及其发展的研究,其内容包括基本范畴界定、研究角度选择、研究思路和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口与健康问题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需要国家长期稳定的投入,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近年来,中国在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面临六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包括人口、重大疾病、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生物食品药品安全、健康产业和中医药。在人口方面,人口基数过大,低生育水平反弹压力依然存在、出生性别比失调,有较高的出生缺陷和残疾人群以及未富先老等问题都困扰着我国。在重大疾病方面,我们面临着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公共卫生防御休系还比较薄弱,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还不高,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权力结构是政治体制的核心,制约政治体制改革要素的展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政治体制改革既包括执政党内部权力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也涵盖政党-国家、国家-社会、国家-个人的关系。这些序列既是权力结构转变释放的要素,也受制于权力结构转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并不能使人口发展从盲目的状态过渡到有计划的状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制定一系列人口有计划发展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口历来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自20世纪末以来,人口红利始终是经济学和人口学的重点研究议题,而随着人口转变推进和生产方式转型,我国现实人口条件与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亟须对既有的人口红利研究进行再认识和再建构。基于人口红利研究的演化脉络,梳理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学界讨论的基本共识、争议焦点,以及在研究范式、理论概念、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同时归纳出现阶段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主要有:第一次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作用机制及其替代效应、其他广义类型人口红利的驱动作用,以及就业结构性错配和区域发展差异等制约人口红利释放的因素。下一步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应以理性认识数量层面的人口机会、培育质量层面的人口潜力、优化人口红利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等议题为落点展开。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评价中国工人阶级及其特点,是直接关系到怎样确认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的首要问题,也是关系到以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性质的重要问题。我党不少领导人自建党之日起,对这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不断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其中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著名的理论家、活动家邓中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独创性的理论建树。鉴于以前学术界对此注意不够,笔者认为应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党成立初期,由于当时全党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还不够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在“二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国共产党人很好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避免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种种误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葆生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性障碍。在对我国人口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人口问题的种种表现,进而阐述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解决办法。说明重新审视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尽管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世界人口的年增长数却继续保持在8000万左右。1986年世界人口已达到49亿。为呼吁世界各国对人口过快增长的极大关注,联合国已决定将1987年7月11日定为“人口50亿”日,届时联合国有关机构和一些国家将举行各种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将向世界各国首脑和主管人口及计划生育的部长每人赠送一台由日本设计制作的世界人口钟,以敦促全人类关注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复杂局面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提出了未来3个阶段我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出生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最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模式"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已经取得的成功,更在于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中国模式"在当今世界能否真正站住脚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所在."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是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改革;辩证地解决好市场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拉大的矛盾;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保证中国社会世世代代走可持续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张茂枝  伍锋 《理论导刊》2008,3(6):55-59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运动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样存在着思想理论、社会实践、政治制度、民心指向、历史文化、国际环境和人才资源等诸多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陈学法 《理论导刊》2002,1(10):38-40
本文对我国人口理论中长期坚持的人口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现阶段社会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般的人口规律,如就业人口增长慢于财富积累增长这样的一般的人口规律。并认为我国现阶段为安排就业人口,在农村实行土地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在城乡扩张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将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口隐性化都是与市场条件下的一般人口规律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