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新就业大学生个体感知角度出发,探讨新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构成维度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就业大学生的心理契约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并且新就业大学生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履约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新就业大学生的工作满意度又与离职倾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水平,政府部门个体的知识共享动机,以及政府知识共享的组织氛围等维度构建政府部门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模型。论文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中开展实证研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外部奖励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的组织氛围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提高公务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鄢文  伍如昕 《求索》2013,(11):262-264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工作-生活平衡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生活平衡、生活-工作促进和工作-生活促进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工作-生活冲突对工作绩效负向影响不显著;(3)生活-工作冲突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心理契约在工作-生活平衡对工作绩效、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团队知识共享对于提升组织绩效具有重要作用。领导作为团队的管理者,领导风格对团队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对江苏、浙江两省271组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团队一致性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知识共享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个体差异性变革型领导负向影响团队知识共享;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增强了团队一致性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知识共享之间的倒U型关系;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减弱了个体差异性变革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的负向关系。最后讨论了公共部门提升团队知识共享水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杜陵江  李虹 《求索》2012,(10):226-227,154
社会资本能够有效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促进知识共享,并进而改善组织绩效。文章采用结构方程验证了社会资本,知识共享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结构性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关系性社会资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则扮演完全中介的角色。提出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资本存量,加强制度建设和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永跃 《求索》2010,(7):56-57,23
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后,它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满意度等。文章分析了个体差异在心理契约违背感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个体差异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组织在心理契约管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性哲学对交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交警进行人性哲学和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测试,研究表明:北京交警在人性哲学上总体表现为中等水平。工作满意度与愤世嫉俗因子存在明显负相关,与值得信任因子相关不显著。不同年龄组在人性哲学的值得信任和愤世嫉俗因子上的发展轨迹都呈现为"∨"型。工作满意度中工作成就维度和人际关系维度与值得信任因子呈明显正相关;工作条件维度和工资待遇与愤世嫉俗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社会对北京交警的信任与评价和北京交警对社会的信任与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到北京交警的工作成就感。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变革,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绩效等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绩效的概念、内涵及相关运用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文  向梦雅 《求索》2011,(2):86-87,53
组织支持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对于"员工-组织"关系的建立和保持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两种理论的侧重点不同,以往多究期对组织的影响。事实上虽然两个理论各成体系,有自己完整的作用过程,但是其作用的对象、作用过程、作用的结果都有着极大的关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组织支持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的异同,进而将两种理论进行整合并分析提出了两个理论的相关联系,希望能为"员工-组织"关系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石若坤 《求索》2012,(11):162-164
道德心理契约是道德双方基于彼此的道德期望所形成的内隐协议。道德心理契约根源于并反映着道德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本质体现为道德心理层面主体间的对话与互动。面对社会关系去道德化、道德关系去内在化的现实,建构道德心理契约即是建构道德关系的内在维度,对人际交往具有底线意义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是个体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和责任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包括直接或间接承诺的未言明协议。作为维持员工与组织之间良好雇佣关系的纽带,心理契约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心理契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看,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契约内容和结构问题的探讨以及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的讨论。本文通过对1022名雇员心理契约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员工的心理契约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维持良好的雇佣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组织信任及其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由信任问题对于华人社会的重要性谈起,回顾了学术界对信任及其功能的学术性解释。并从信任与组织绩效、组织文化、社会资本三者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考察了组织信任的功能。最后,对信任产生机制作了概括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熙 《求索》2014,(12):112-116
员工与企业的双向忠诚是超出企业与员工之间互利对等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的经济契约的更高水平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影响员工与企业双向忠诚的因子众多,主要包含企业因子、员工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阐述员工忠诚和企业忠诚概念的内涵、维度及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两者的动态耦合机制,将感恩文化引入其中,探讨企业和员工的感恩心理对这种耦合机制的调节效应,构建二者之间双向忠诚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最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教师与高校之间的劳动关系就是一种契约关系,但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的含义、内容和一般的劳务性心理契约又不同。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问题要结合我国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其历史和自身特点以及师资规划、工作分析、招聘、考核、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心理契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与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另外,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表现和原因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及开发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假设,以347份问卷调查结果对公务员情绪智力与其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务员情绪智力中的自我觉知、自我管理、社会觉知和社交技巧四个维度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四个维度的不同表现水平,将带来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差异。据此,为了有效提升公务员情绪智力水平,本文从编制情绪智力词典、开发情绪智力测评体系、个人发展、组织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任主要依靠关系和制度直接或间接生成。通过关系促进主体间的情感或认同进而产生的情感信任属于特殊信任,这是传统社会主要的信任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关系的信任不再完全依靠情感和认同,而是逐渐扩展至以信息为中介的认知信任,这体现了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的过渡。普遍信任可以由制度的合法性产生,也可以通过制度对信息的规制作用产生认知信任。现代社会的普遍信任需要兼容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中的制度要素与特殊信任中的关系要素内在相连于道德规范。现代社会的信任重构主要包括制度信任和信息信任的重构,体现为传统道德和习俗的重建,将传统关系网络中的道德意涵发展为制度化的公德;建立和完善现代法律、契约制度;以制度规范关系和信息,通过教育与文化制度的发展增强认知信任。普遍信任对特殊信任的兼容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能满足人们的情感性需求。兼具制度性与情感性的信任才能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玉英  矫兴艳 《前沿》2013,(20):193-194
心理契约是一种未言明的协议,不是有形的契约形式,但它在组织中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组织之一,其建设和构架存在着心理契约的特征.借鉴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党支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会深刻影响民众的政治与心理意识。在以往研究中,官方媒体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基于2014年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库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官方媒体使用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运用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官方媒体使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爱国主义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政治信任不仅负向调节了官方媒体使用对爱国主义的影响,也负向调节了官方媒体使用通过爱国主义对主观幸福感的间接效应。政治信任与官方媒体使用是相互竞争关系,政治信任高,官方媒体使用通过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便会弱化。  相似文献   

19.
籍林  陈星汶 《求索》2012,(10):223-225
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社会网络、知识转移及知识隐性与活性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社会网络、知识转移及知识的隐性与活性程度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本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论:社会网络和知识的隐性与活性程度都对知识转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且知识的隐性与活性程度对社会网络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打赢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强烈依赖于组织内部有效的知识共享,而组织文化则是影响知识共享的最重要因素.系统分析“合作参与”、“信任”和“激励”等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认识军队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