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顺来 《求索》2013,(9):123-125
中国古典关学的理论基点是先秦哲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概念.“意境”的哲学基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学术观点:其一.意境源于老庄哲学.该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美学思想渊源的整体考察而得出的:其二,美学“意境”说深受禅宗佛学的影响,认为意境之“境”就是禅宗心学中的“禅境”;其三,美学“意境”源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该观点强调艺术“意境”是一种基于儒家诗学之上的,融入道家之“超然物外”之境并深受佛教“静穆体悟观照生命”之“妙境”。我们认为,从本质上看,意境包含着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融合互渗状态,意境生于意象,而缘于情思。意境作为艺术审美理想,要获得自身质的规定性。必须回到意境的创造中去。创造才是艺术意境实现的现实环节与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2.
戏说云南——花灯音乐、舞蹈之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桐  杨璐 《前沿》2013,(12):169-171
云南花灯作为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是地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精髓.在漫长的探索与发展中,不少优秀的花灯作品逐渐问世,并深受群众喜爱.花灯作为一种戏曲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美学价值.本文旨在从花灯音乐的腔调美和花灯舞蹈的形式美两方面来对目前花灯的美学艺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文化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浪漫主义之父卢梭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可以看作是西方音乐美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转变的一种过渡形态。正是卢梭在继承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突破,从而为浪漫主义音乐美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样,审美现代主义之父尼采的音乐美学思想也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音乐文化向现代主义音乐文化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尼采在继承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审美现代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从而为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卢梭和尼采可以看作是西方音乐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希 《求索》2011,(11):109-110,127
审美直观性是艺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从古代岩画、音乐、绘画到当代影视艺术,艺术美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审美器官,是审美主体美的感受,可以说直观的审美伴随着艺术活动。“现量”理论由佛教唯识宗提出,是理解直观性问题的不二法门,音乐美学家杨昭恕先生将现量与审美直观进行联照,本文借唯识现量理论探讨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并从音乐审美角度对“把握现量之情境”进行重点讨论,由此将佛教哲学进一步引入理论美学范围。  相似文献   

5.
"艺术终结"是20世纪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黑格尔和丹托的"艺术终结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理论并不能支持"艺术已经死亡"这个为大多数学者所理解的结论."艺术终结"之后,艺术将继续存在,条件是必需存在于哲学解释的"理论氛围"之中.与此相应,哲学必须借助艺术来达到它自身的目的.艺术与哲学的结盟,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焦泉 《群众》2008,(6):76-76
美育,顾名思义,即审美教育,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审美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学术界对此却存有争议。其看法大致有这么几种:一种认为审美教育即美学教育。一种认为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一种认为审美教育即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源 《求索》2007,(2):189-191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完形心理学美学和现代派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完形心理学美学实际上是作为研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理论依据而出现的。因此,如何评价完形心理学美学就同如何评价现代派绘画艺术联系在一起。本文把完形心理学美学的研究同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相联系,通过完形心理学美学来审视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以便在纷乱的艺术现象中,探讨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2012年9月2日至3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学者围绕生活美学的理论建构、困境及解决方案,作为中国"本土性"问题的生活美学,质疑与反思日常生活美学,具体艺术形式中的生活美学元素等议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美国长岛大学阿诺德.柏林特认为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拒绝传统的思维方式并融入日常生活,美学原理也应该用来解  相似文献   

10.
葛旭东 《求索》2010,(9):133-134,143
美的本质问题在哲学美学中具有核心地位,通过对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哲学美学中的历史演进及其重要形态的逻辑梳理,特别是对柏拉图哲学美学、黑格尔哲学美学的认真考察,正确分析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当代美学中的意义,对于解决当前美学研究的困境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萨蒂的"家具音乐"创作是他众多先锋性音乐实验中的一种,也是能够全面反映20世纪初精神危机的一次艺术探索。家具音乐本身简单而素朴,但包含着重大的美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它的音乐之外的意义要比音乐的意义深刻得多。本文即从音乐学——美学的角度审视家具音乐,认为在主体消解、对话精神、反讽精神等方面,它是对20世纪初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从古希腊到康德美学产生这一漫长历史阶段中美学和艺术产生的互动关系的辨析,可知大写的艺术概念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的概念,强调这个理论观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东东 《求索》2013,(6):269-269,168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教授著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是一部对音乐教育进行哲学和美学探讨的理论专著,作者从一个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诠释了音乐教育的本质、价值以及20世界后半叶以来美国音乐教育弊端,它填补了音乐教育理论界关于音乐教育哲学层面论释的专著空白,是音乐教育与哲学融通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4.
林颖 《前沿》2009,(1):187-189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这是本文的理论立足点,也是文中展开所有理论探讨的出发点。音乐社会学是当代音乐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既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是音乐的社会性,也是社会意义上的音乐。在音乐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提取音乐的艺术门类之一——声乐艺术,重点从声乐艺术的社会历史渊源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历史原因与声乐艺术的社会情感意义及其不同时代的社会功能显现两大方面进行理论初探。一方面,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或有些许理论上的细化与具体化,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充实音乐社会学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拓宽声乐艺术关学的研究视野,从音乐社会学的混响中辨析、感受声乐艺术情感论美学的独特音响,给声乐艺术情感论以社会学的解释、支持与证明。  相似文献   

15.
《政工师指南》2006,(1):6-7
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邀请北京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党校学员召开座谈会,畅谈学习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心得体会。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出版,对于推动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现摘录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王坤 《思想战线》2001,27(2):82-85
西方古典美学的转折,体现为三大方向美作为"心灵之花"--心理学美学;美作为实践活动之果--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作为独立之物--克罗齐美学.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基点,是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美学中的艺术消亡论,从逻辑的角度,论证了艺术是可以不依赖于理智而独立存在的.古典美学的三大转折方向,从拓宽美学研究领域角度看,心理学美学思潮的影响更大;从美学史上的实质性突破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意义与价值更大;从对现代美学发展的影响角度看,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美学范式是审美领域中的基本范畴之一,表达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和共性的精神内核。少数民族艺术作为贡献美学范式宝库的重要成员,其艺术样式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自然是现代美学研究之必要内容。在此通过西南地区布依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其模式的分析,结合美学范式相关理论内涵,对少数民族舞蹈所孕育和面对的一系列美学之内及美学之外的问题予以尝试性解释,继而关注以布依族舞蹈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美学范式的重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冬雪 《前沿》2014,(23):222-223
别林斯基作为第一位俄罗斯评论家,被称作"俄国激进知识分子之父"。在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他的哲学观与艺术观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且二者紧密相连。从哲学基础上讲,别林斯基在不同时期所坚持的哲学观点实现了由"唯心"向"唯物"的转化,由此引发了他对艺术本质(尤其是美学观点)及对生活现象观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浅议艺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何梓 读了几本以“艺术哲学”命名的书,它们都以不同的表述说明艺术哲学的研究对象。丹纳的《艺术哲学》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明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杜卡斯在《艺术哲学新论》中则认为,可以把艺术哲学界定为关于艺术评论与审美客体的基本学说。...  相似文献   

20.
尹静静 《前沿》2012,(2):165-166
能体现多层音乐美学思想的乐曲并不多,古琴曲《阳关三叠》的多层音乐美学思想使人遐想连篇。本文将从它的音高、律动、结构、音色、音调五方面探究其流动、浪漫、唯美、内敛和多层的音乐美学思想,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