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人类已迈入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千百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与人之问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邵珍 《传承》2011,(4):50-51
我们已经进人了网络传播时代,很快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是年轻一代人;年长的人中,相当多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而制定虚拟社会管理政策和实施的人大都是年长的一代。年长的一代太容易按照惯性思维来决定治理技术。鉴于这种情形,提出一些关于虚拟社会管理的基本理念来加以讨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21世纪的图书馆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它将是一个集全新的管理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于一体的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这个世纪高水平的经济运行,只有高素质的国民主体才能驾驭。可以预言,下个世纪的经济竞争最主要表现在人的素质竞争。反过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下个世纪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决定着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处的态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的教有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知识经济的世纪。把素质教育问题置于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操作即教育改革的整体坐标上来考虑,选择方向、确立目标、找准位置、明确起点、选好途径、制定政策,变素质教育的“沙龙状态”为“实施状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紧迫感,依然…  相似文献   

5.
《山东人大工作》2007,(12):53-54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在《理论动态》上撰文说,建党以来的八十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破除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党之所以一直被教条主义所困扰,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活动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不仅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确实为我们跨入新世纪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当今经济总量的增加,许多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趋势,国际国内经济竞争的焦点大部分都转向以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为主的高新技术的竞争。由于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使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营销方式都随之发生着新的变革,创造着新的生产力。当今知识资本的竞争改变着传统的投入产出结构。由于经济结…  相似文献   

7.
拒绝帮助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适时拒绝帮助是生存所必须的。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毫无选择地接受帮助和适时拒绝帮助,哪一种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呢?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往往表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的高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也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卓越与平庸。接受帮助和拒绝帮助,就一个个孤立的生活事件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但要是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生存态度,并将它凝固成一种思维习惯,那对一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就起决定作用了。太多的关怀、太多的爱护、太多的帮助,会使一个人变得软弱…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心态看台湾历史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社会意识的潜流、社会心态的底蕴。它成为人们生下来就儒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扔弃和发展,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来看台湾的文化发展。台湾早在3世纪就与大陆有接触。从16世纪起,大陆东南沿海汉族渔民和农民开始移居台湾,与原住民族共同开发台湾。17世纪初,颜思齐、郑艺龙集团治理台湾时,在台汉人已有五.2万人,他们带着闽粤一带的民间文化在台湾劳动生息。荷兰占领台湾,热衷于获取商业利益,统治者不过1千多人,其…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21世纪的图书馆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信息化为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载体、服务手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带来的种种改变及信息化在带来主流效应的同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人是什么”的分析与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然而早期的马克思在对“人是什么”问题的思考上还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对人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的人”的水平上。但是在经过一番艰辛的探索之后,马克思开始立足于现实的人,并对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即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由它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人的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了对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黄钦贵 《湖湘论坛》2004,17(5):63-64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一个企业不仅要满足市场、顾客的需要 ,而且还要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的需要。因此 ,我们说 ,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策略呢 ?笔者就此问题做出一些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观点截然不同 ,它认为人是活生生的 ,不是企业的物化资源 ,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 ,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来展开。“以…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之旅     
新世纪之旅胡占凡不在乎摇动鲜花彩带的欢呼,也不在乎低眉扼腕的慨叹,二十一世纪的客船正不动声色地向我们驶来。实际上,年月日也好,世纪年代也好,都是人定的,大自然并不在乎,随你把哪天定成新年、岁尾它都不管,该怎么运行还怎么运行。可是人在乎,人要靠它来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代表权力行使到了几成□方正代表行使职权的方式主要是: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临时会议,听取和审议列入会议议程的报告和议案并进行表决,参加选举、决定任免有关国家机关组成人员,联名提出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一府两院”主要负责人的人选,提出属于本级人...  相似文献   

14.
傅纯 《湖湘论坛》2001,14(6):79-80
投资融资体制是资金投入机制、融通机制及其管理监督机制等投融资管理制度构成的运行机制的总和。投融资体制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体制决定着投融资体制,投融资体制的基本属性要与整个经济制度相适应;另一方面,投融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它属于综合性体制,它的改革与财政、金融、企业制度等方面改革密切关联和相互制约,因而影响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一、对现行投融资体制的分析及结论7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传统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它对解决投资领域的诸多问题和促进经…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管理权责进行了划分:“属于全国性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事务,由中央管理,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属于面向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性事务,由地方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事务,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管理范围,分清主次责任。”  相似文献   

16.
高欣 《传承》2013,(2):62-63,69
管理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它的要素体现了人性的主客体关系;同时,管理与人的实践相伴随并相互作用构成人的生命活动,体现管理是人的生存需要。规范管理的终极意义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自在和全面发展,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妇联组织如何建立灵活高效的机制,为下一步机构改革打基础,这是每个妇联主席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结合广西的实际,我们做了积极探讨。转变观念,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作为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管理方式,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c管理学家认为,生产(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人的土气,士气越高,生产(工作)效率也就越高,管理者要善于激励职工士气,从人的方面寻找事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启动器。妇联工作,也应该注重发挥每个妇…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着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它不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而且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我们只有以变应变,以多样化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袁洪亮 《岭南学刊》2009,(1):81-84,120
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体主体性原则和目前我们国家个体主体性建设落后的现实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哲学和史学研究,这是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学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哲学领域,属于哲学人学。它首倡加强对个体人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学科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继续深入到人学研究的核心层次——对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历史考察。而人学的历史化既克服了哲学人学的局限性,又能有效摆脱史学本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盈竹 《小康》2005,(11):20-21
有限的生命,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珍惜她;快乐是一种更好的方式。不管什么人,最终的追求无外乎快乐和幸福。它是生命的依归,决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追求并享受快乐,实则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