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泉 《中国减灾》2005,(5):49-50
地球“磁极倒转”原本只是科学工作者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纷纷涉足这一“艰深”的科学领域,加上好莱坞的“兴风作浪”,一时间,“地球磁场”不再只是少数科学家的研究课题,而成了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地球磁极倒转是否真的会在近期发生?如果发生了,会带给人类灾难吗?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减灾》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日祥院士。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太热的下午,他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慢慢走进来。看上去,他穿着朴素,神情忧郁。见他半天不开口说话,我主动打破了沉静:“期末考试挺紧张吧?”“是的,不过,我老是看不进书去。”“为什么呢?”我关心地问。他又沉默了一阵,断断续续说起来。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们寝室的一个同学丢了几十块钱,结果大家互相猜疑,搞到最后,连丢钱的人也弄不清是在外面丢的,还是在寝室丢的,只好不了了之。“本来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可我总担心有人怀疑是我偷的钱。”“有人问过你吗?”“没有。”“有人暗示过你吗?”“没有。”“有人影射过你吗?”“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休斯敦火箭队的主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有一名主力球员在赛前规定的时间里却没有来,原因是塞车。当球员飞奔到训练场的时候,他已经迟到了30分钟。在美国人的眼里,这是很严重的一个过失。火箭队的主教练范甘迪把球员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说:“我知道你为什么晚到,但一切都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要你百分之百地去思考比赛,好吗?”在范甘迪的面前,球员像个孩子般地点了点头。紧接着在最后的赛前会议上,范甘迪面对本队球员说:“大家都知道,姚今天迟到了,所以他欠大家一场很好的比赛。”然后他转向这位迟到的球员,说:“你明白吗?你要打出一…  相似文献   

4.
本课设计理念: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一、情景呈现,兴趣导入犤导入犦:大家好。我曾经向大家承诺过一件事,大家还记得是什么事吗?(给我们上课)对,我今天履行诺言来了。我可是一个守信的人。犤出示课题犦:守信履约犤师犦:我今天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犤师犦:有同学也许会想,杨老师要给我们说大道理来了。诚实守信是大道理,但是谁敢说我们生活中不需要“诚实守信”呢?当你与朋友或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电影而久等他不…  相似文献   

5.
冲动是魔鬼     
刘楚仁 《人民公安》2006,(13):51-51
这是我在看守所工作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在巡逻时,15号监室的陈窿喊我:“刘所长,我明天就走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您能最后提我一次吗?”我止住步,问:“有事要说吗?”“明天您就换班了,走时就见不到您了。”那几天我值班(我们三天一个班)时他每次见到我,都要重复一句话:“刘所长,  相似文献   

6.
休闲长廊     
作案工具 警察抓到一个正在作案的罪犯。罪犯:“我没有罪。因为我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而已,而工具是没有罪的。比如说一个人用刀杀了人,罪过在人而不在刀。”警察:“您是说您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吗?”罪犯:“是的!”警察:“那好,请跟我走一趟!”罪犯:“为什么?我没有罪!”警察:“请别动。按照法律,作案工具是要被没收的。”  相似文献   

7.
花儿会笑吗?鸟儿会唱吗?科学家回答:不会。动植物和大自然是没有人类情感的(受过特殊训练的,比如马戏团的动物,又当别论)。然而文学却说:会的。文学离开了人与万物之间的比拟,就没有想象力可  相似文献   

8.
关于“让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题目实际蕴含了两个大的前提:首先,它假定科学精神是一种人类的普适价值;其次,它认为在今天中国文化需要用科学精神进行一番改造。对这两个前提我都是认同的。下面就这两个前提中更为丰富的内涵展开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赞园丁     
老师,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啊!老师被誉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工作艰苦而光荣,他们的工作关系到祖国的昌盛繁荣。当你看到鲜花,曾想到辛勤的园丁吗?当你听到有人取得重大成就,曾想到他们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马路民主”有几种错误观点需要澄清:一曰“爱国之举”论。有的人认为上街游行、示威是为了“消除腐败,惩治官倒”,是民主爱国的举动。这些同志不懂得一个起码的常识:如果农民不种地,吃什么?如果工人不做工,穿什么?如果学生不上课,干什么?如果军人不守岗,祖国安全么?爱国非上街不可吗?有一位老共产党员说得好:真正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新世纪的来临,不是以一个自然的时间段开始。20世纪开始的标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21世纪呢?是“9·11”吗?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人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佚名 《中国减灾》2004,(12):59-59
“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什么?”九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又是脑筋急转弯吗?”“你说吗!说完我再告诉你。”“人类最后的一滴水,还是水呗!”“不对,是人的眼泪。”“谁说的?”我惊讶于儿子的答案。“是广告。”“好儿子,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让我们节约用水。”“谢谢你的脑筋急转弯。”“不是脑筋急转弯,是广告。自然老师让我们回家,向每位家长提问。”“那就代我谢谢你们老师。”多好的老师。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次,一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向我讲了一件事。她去大学看女儿,正值初夏,半夜起夜,发现水房有哗哗的流水声。走…  相似文献   

13.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当我讲完“商品及其基本属性”问题之后,十多名学生围着争论“价值”的问题。有位学生大声喊着:“老师,真的不是商品就没有价值?农民自种自食的菜,就不是商品,可也要耗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说没有价值吗?”他那不服气的神情,说明是在深思之后才发问的。学生听课后的疑问,反映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反复琢磨教材:“这种凝结在商品  相似文献   

16.
快乐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来自盈科大连的丛蕾律师,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关于快乐。先问个问题:您快乐吗?快乐是什么?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一件心仪已久的包包或衣服会快乐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这快乐会持续多久呢?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是一位知识丰富、智慧卓越的学者。他对朋友说:我是一个产婆的儿子,我自己也会“助产术”。他认为正像新生儿需要有人接生一样,人的新思想也要别人帮助才能顺利“分娩”。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名叫美诺的年轻人正和别人大谈“美德”如何如何。他便谦虚地问道:“我很惭愧地承认,我对美德简直是一无所知。请你讲一讲什么是‘美德’好吗?”美诺傲慢地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吗?告诉你吧:一个人不偷窃、不欺骗,这样的品行就是美德。”苏格拉底继续向他请教:“美诺,请你慷慨地告诉我,不偷窃就是美德吗?”美诺不假思索地答道:“…  相似文献   

18.
说起《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你一定会想到大导演冯小宁。也许,一直以来,你都是从这些震撼人心的影片里了解他的,而今天,我将带你走近一个电影之外的冯导……“我,是个‘假’台属” “你去过台湾吗?” “我是台属。” “真的吗?” “‘假’的。”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从个人方面来说关键在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又在于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我讲到大公无私时,同学们都笑了。我就问他们:“你们笑什么?”一个同学反问我:“老师,您真相信社会上有大公无私的人存在吗?”我说:“有啊!”并举了一连串的事迹和人来加以论证。他们却说:“天下没有一个不讲个人私利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公无私的人是无处可寻的。”我感到同学的这种思想是值得重视的,并拟了讨论题让大家讨论:当前社会上是否有大公无私的人呢?个人利益人人有,哪来的大公无私呢?我安排两个组讨论第一题,另外两个组讨论第二题。时间半节课,然后大组发言。这下可开锅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方法的创新,更需要科学精神的塑造。圣的情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极高明而尽精微"的精神追求和向往。在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的今天,科学研究日益需要嵌入圣的情感,引导科学工作者对圣人精神境界的孜孜不断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