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辑里彩丝     
春茧生产时节,在以出产优质白丝获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金奖的浙江湖州南浔镇辑里村,蚕农首次成功饲养了天然彩色蚕种。这种利用天然彩色蚕资源并通过基因转移和分子改良等技术养育的实用化蚕种,因它的优良茧质和比普通家蚕增加约10%的收茧量而广受蚕农欢迎。曾以辑里湖丝甲天下著称的湖州辑里丝开始续写新篇章。据文献记载,湖州先民早在4700年前就栽桑养蚕,由蚕茧而缫丝,遂盛产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原料——蚕丝,谓之湖丝。  相似文献   

2.
1951年11月浙江图书馆收到了嘉业堂主人刘承干的来信,信中写道:“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为发展新中国杜会文比事业之需要。”自此,坐落在湖州南浔镇上的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自宋元时起,市(集市)镇便已开始发展,明清之际即进入全盛时期,到近代前夕已有市35个、镇90个。市镇的发展,是中国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然而,近代的鸦片战争打破了这一地区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改变了这一地区市镇发展的格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原有市镇或走向衰落或走向发展,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市镇。近代以前,在上海地区的市镇群落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棉布业市镇,这是由本地区的经济特色所决定的。自元明以来,上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植棉区,棉花种植的专业化,成了这一…  相似文献   

4.
浙江湖州南浔镇缉里村自元末开始养蚕制丝,出产的优质白丝因具备"细、圆、匀、坚"和"白、净、柔、韧"的特点,使其成为南太湖盛产"湖丝"中的精品,"缉里丝"甚至比一般"湖丝"多挂两枚铜钱而不断,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口社会自治呈现出传统与近代并存,即传统会社、士绅咨议、近代商会、嵌入型地方自治共存共治的治理样态。传统会社是民间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雏形;咨议局为士绅阶层提供了组织化、制度化的参政、议政渠道;近代商会是社会行业自治的典范;自上而下的政府嵌入型地方自治使王权与民权分离并法律化、制度化。它是我国城市由传统封建市镇向近代城市转化大背景下的社会自治,开启了由王权专制走向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盐、铁、煤、瓷等传统资源开发而聚人烟、因此类资源生产的主体性产业及与此类资源生产的相关辅助性产业为主导而建市镇的城市被称为传统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中 ,盐业资源城市为典型。本文通过富荣盐区城市变迁的分析认识到 ,清代传统资源型城市突破传统瓶颈 ,开始了近代转型 ,其路径是 :以资源生产技术变革为动力、借助因社会的变迁而出现的历史机遇 ,促成了城市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带动整个城市的近代转型过程。在转型中 ,城市的空间分布、盐业生产技术、盐业制度、运销市场、社会环境等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何和义 《求索》2013,(7):61-63
市镇为镇和草市的统称,是县级以下的商业聚落。唐五代时期,浙江地区的市镇有了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镇职能的转变、市镇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市镇是中心城市空间的扩展和延伸,又是联结城乡经济交流的纽带。其发展将农民卷入商品经济,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宋时期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历史进程中,汉人群体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明末以降,汉移民即在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下游定居,并形成家族与聚落。"薛城七姓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与周边非汉人群的互动中,他们促成了此流域的第一个市镇薛城的商业萌芽。而渐趋完善的市镇设施、愈加浓郁的市井气息,反过来塑造了汉人内部的社会结构。对于近代薛城市镇与汉人社会的探讨,是理解藏彝走廊历史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上海对外开埠以后,上海原有经济迅速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接轨,城市也走上了发展和繁荣之路。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回顾这一近代上海经济发展的轨迹,探讨分析上海经济近代化的内部动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企业家精神与近代上海经济繁荣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实业的经营主体。近代企业家是近代上海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批精英人物。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众多的客观条件,但是这些客观条件最终有赖于经营者的充分利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有利要素。况且,  相似文献   

10.
<正>春茧生产时节,在以出产优质白丝获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金奖的浙江湖州南浔镇辑里村,养蚕农家首次成功饲养了苏州大学培育并提供的天然彩色蚕种。这种利用天然彩色蚕资源并通过基因转移和分子改良等技术养育的实用化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