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1,(21):3-3
@法律与生活:两岁女孩儿小悦悦惨遭车祸后,十余名路人就从躺在地上受伤的孩子身边经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最后是在一位捡破烂的阿婆的帮助下,血肉模糊的小女孩儿才得到救助。肇事者会受到法律的审判,那些漠然的路人呢?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5日上午8点49分,南昌市湖坊某高档楼盘发生一起血案,两名小女孩儿撕心裂肺的哭声打破了小区的宁静,两名小女孩儿的母亲被人杀害,她们一个9岁,另一个仅3岁。  相似文献   

3.
“南方现象”的魅力有人也许会不以力然,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小所,也能担起“名所”之名!凭心而论,我刚接受这一采访任务时,也是疑窦丛生,基至在飞临赣州上空时,望着机翼下这片贫瘠的土地,我还在担心会虚此行。是的,在南方所,你也许翻阅不到巨额标的卷宗,听不到高额创收的炫耀,但只要你踏进这个所,了解这个所,你就会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一种精神——“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立足未来,争创一流”的“南方精神”,你就会亲眼目睹和认识到“一年三大步,两个效益并举发展”的“南方现象”。我想,评价一个律师事务所是否够得上“名所…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边界     
5岁女孩儿被戴上手铐 当一个仅有40磅体重的幼儿园小女孩儿被警察戴上手铐带走的时候,这其中肯定出了什么问题。这一幕曾真实地发生在2005年的春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市。更令人费解的是,整个事件的经过竟然被录像并在全国性的电视节目上播放。只见那个小女孩儿头发梳得很整齐,从这张桌子走到那张桌子,把书和铅笔扔到地上,把布告栏上的纸撕下来,轻车熟路地把整个教室搞得一团糟。那位助理校长绕着她,张开双臂,像是在进行一场橄榄球的后卫训练,但又竭力地避免与小女孩儿发生身体接触。(为什么不抓住她呢?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她?)小女孩儿最终被领到校长办公室,她继续把桌子上整齐堆放的材料和钉在墙上的通知破坏得乱七八糟。最终,警察来到学校,并给这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儿戴上手铐。小女孩儿不停地尖叫着。录像就此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凶案目击者     
2012年6月的北京,一名12岁的少年目击了母亲被杀害的全过程后,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这名北京少年的惨痛经历绝非个案。在内蒙古,一名10岁女童亲眼看到父亲杀死母亲后又自杀;在四川,一对7岁双胞胎女孩儿目睹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在浙江,一名13岁的女孩儿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17日夜里,13岁美国女孩儿克里茜·朗,突然莫名地失踪了。三天后,警方根据一位郊外旅行者的报警,在格林威治市郊外一片茂密森林中,发现了她被害的尸体。根据警方的现场勘查发现,她是被人勒死后抛弃在此的。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儿为何会遭到如此厄运呢?孤独的女孩儿寻求温暖13岁的克里茜·朗被害前曾是美国康涅狄格州丹伯里市圣彼得学校六年级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3岁那年,她的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不谙世事的小克里茜就这样过早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呵护。很快,父母亲又相继组成新的家庭。按照父母事先的约定,她每周轮流住在父母家…  相似文献   

7.
导读:一帮少男少女频频对“午夜情侣”实施抢劫,柳州警方严密侦查打掉了这一特大少年抢劫团伙。令人震惊的是,团伙中年龄最小的成员竞是一名15岁的花季少女,小小年龄就与团伙“老大”同居,心甘情愿地充当其帮凶。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为什么会结伙抢劫,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本文为你揭开这些故事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8.
徽博     
陈斌 《法律与生活》2012,(15):35-35
@宋丹丹V:曾与好友讨论女人怎样才“性感”。我觉得:如果你觉得特“向在”,那就是性感的。还有很蘑要的一点——简单。“性感”里一定要有简单。玛丽莲·梦露看起来特简单,像个小女孩儿,就性感。你老算计着什么、计划着什么,再漂亮看起来也不大性感。对吗,你说?  相似文献   

9.
徽博     
@宋丹丹V:曾与好友讨论女人怎样才“性感”。我觉得:如果你觉得特“向在”,那就是性感的。还有很蘑要的一点——简单。“性感”里一定要有简单。玛丽莲·梦露看起来特简单,像个小女孩儿,就性感。你老算计着什么、计划着什么,再漂亮看起来也不大性感。对吗,你说?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7日上午。号称陕西第一县的长安县县委书记陶建勇被“请”到西安市纪委。“陶建勇同志,根据省、市领导的有关指示,现在决定停止你的工作,请你集中精力考虑你个人的问题。”听了纪委领导这几句话,不啻头顶爆响一声炸雷,惊得陶建勇半天说不出话来…… 两个多月后,省、市纪委、监察局联合调查组,经过夜以继日的连续作战,彻底将陶建勇的一系列违纪违法事实查清。 作为是委书记的陶建勇,在大会小会上曾不止一次慷慨激昂地痛斥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而在会外地又是以另一副面孔出现。 1998 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1月22日凌晨时分,当5名身穿迷彩服、胸前佩戴大红花的女兵,出现在乌鲁木齐国际地窝堡机场时,引来了不少旅客的驻足围观。这5名维吾尔族姑娘曾经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的第一批女舰员。再次踏上故土,24岁的买哈巴·阿力木还沉浸在离开部队的悲伤中,哭得双眼红肿。  相似文献   

12.
90后新公民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2,(24):20-21
王京京的"小理想" 2012年7月初,北京各媒体的重要版面被北京科技大学一名普通的大四女生王京京占据着.自2011年6月起,这名生态学专业的90后女孩儿对北京的河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质监测,共监测北京河流38条.有关专家对此的评价是:"许多专业的水质监测机构都拿不出这样翔实的调查报告,没想到一名90后的女孩儿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星岛 《政府法制》2013,(9):23-23
剖腹者直接于腹部割开十字形状,内脏爆裂流出,直至失血过多死亡。这只是古代日本人剖腹的方法之一.被称为“十文字切”。另外有“一字”、“二字”、“三字”几种切法..剖腹者如果过于痛苦会有一名助手替他斩首。为保仪态,女性的剖腹自杀者会绑起双腿。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夕,网络社区“西祠胡同”出现一条网帖《寒冬里,夜色已深,夫子庙菜场仍有位小孩儿在守摊》。网友“极地凤寒”发布了一张一个小女孩儿站在蔬菜摊前手拿西红柿的图片。  相似文献   

15.
当你行走在城市平坦宽阔的路上,你是否会想到,也许下一刻,你就会被这马路"吃"掉!无盖的窨井,突如其来的地陷,已接二连三地夺走了众多鲜活的生命。每一起"走路死"的悲剧都让人悲伤,悲伤之余是心有余悸,是难以消除的愤怒。世上最安心莫过于脚踏实  相似文献   

16.
离岗     
市人事局一把手赵美芳局长因“革命小酒天天醉”而得肝炎住进了市一院高干病房,奇怪的是住院近十天,局机关竟没有一个人前来探视。赵局长正纳着闷生气,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的是他一手安排进人事局当编委办主任的亲家老胡。“老胡,最近局里工作怎么样,怎么一个也不来传消息?”“嗨,你倒好,生病还想着党的工作呢!外面都传遍了,说你已被列入保职级让位置的离岗名单。”“哦,那具体是多少岁离岗呢?”“听说是男57岁,女50岁。”赵局长一言不发,在心中慢慢地算着自己的出生年月,老胡什么时候走了他全然不知。“莫非?难道…  相似文献   

17.
酒的故事     
90年代初,我从徐州日报社调到市纪委。  报到那天,时任徐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曹传仁跟我谈话:“调你来搞纠风。打铁先要自身硬,干纠风的先要自身正。己不正,不能正人。”“我记住曹书记的话。”“好!这是国务院纠风办文件,拿去学习。给你两个日记本,看你怎么用。”我沉思片刻决定:一本记自身如何纠风,一本记纠风工作情况。  到市纪委第一次下基层,是跟曹书记到新沂县调研纠风情况。一大早,急忙离家下楼。妻子急匆匆追到路上:“曹书记交待你,下乡吃饭交饭钱,我放你床头 200元钱, 10斤粮票,咋忘带了 ?还能像过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命题?警人,警己,后者更多一些。我把律师当成自己一生的职业,并不是什么神圣的梦想,就像你是会计,他是医生,还有人是教9币一样。但是,我的确希望,当自己在向别人介绍自己职业的时候,就算不会得到赞许,也起码有一些尊重。可是,像“律师就知道赚钱”“律师都是骗子”“律师就会拉关系”“律师钻法律空子”之类的话语,时常充斥在耳边,我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在说我,但是也很是不舒服。甚至,我自己有时候,都很讨厌有些律师同行,也不是什么不好,就是一个字——烦。因为,有时候你就需要一场轻松的聊天,可是对方非得把你拉进辩论的泥潭。你要和他解释乃至争论,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你应该这样理解等等,等到谈话一结束,你会发现自己很累,消遣休息的效果没有达到。律师,为什么会这样不招人待见?以下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愿意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2,(13):40-41
2012年6月,注定是球迷们的节日,堪称“小世界杯”的欧洲杯足球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巴西举行,现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然而,发生在23年前英国的一场致96名球迷死亡的足球惨案,遇难者家属的赔偿至今未进入法定程序,球迷惨死的原因也众说纷纭。因为作为一项国家机密,这场足球惨案的现场资料和视频证据要密封到2019年才能予以公布。现根据多种版本还原足球历史上这场最令人悲伤的血案,让读者在相关证据揭封前重温那段历史,意在引起足球安全相关各方以及球迷的注意和思考,使血案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20.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1,(15):54-55
2011年6月,83岁的“美国死亡”医生杰克·凯沃尔基安在密歇根州离世。因为生前曾协助130多名患者“安乐死”,杰克医生的行为不仅引发广泛争议,还被冠以“死亡医生”的名号。但有人认为杰克医生是倡导“死亡权利”的仁慈天使。相对于颇受争议的美国医生杰克,英国的“死亡医生”希普曼则是人们公认的来自地狱的撒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