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月28日至29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会议,学习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总结十六大以来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经验,部署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岳宣义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监狱派民警代表监狱参加了伊金霍洛旗公安局矿区分局组织召开的意见会。此次会议是该分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一项活动,参加会议的有该分局周边的各单位。与会的监狱民警提出了“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登记核查工作,对监狱周边场所予以整顿管控,防范流动人口在监狱周边作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月7日,为期两天的贵州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闭幕。贵州省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参加了会议。贵州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了司法部吴爱英部长在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六个着力”要求全面部署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2008,(2):1-1
最近,部领导就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精神,做好基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充分肯定2007年的基层工作可圈可点,又明确指出做好2008年基层工作有难度、有挑战。辛苦才会有收获,付出才会有提高。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优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人民调解》2008,(1):6-7
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在2007年11月28日召开的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司法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6.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从今年7月1日起对所有死刑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召开专门会议就死刑案件第二审工作进行了部署,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6月28日组织召开了“检察机关办理死刑二审案件相关问题研讨会”,会议由于天敏副检察长主持,最高人民检寮院公诉厅聂建华副厅长,公诉四处王月光处长,市高级人民法院李元鹤副院长.刑事审判庭官小汀庭长、卢君庭长,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陈一川庭长、王立新副庭长,市法律援助中心吴晓琴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长永教授、梅传强教授,朱建华教授及硕士生导师高一飞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黄文教授,西南大学汪力教授等应邀参加了会议。市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四个分院公诉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上.法律专家学者、资深检察官、法官.律师就检察机关办理死刑二审案件的职责、如何正确把握死刑的标准等问题从理论、司漕实践、国外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12,(4):2-F0002
3月15日,2012年《中国司法》杂志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司法》杂志社社长胡一丁、总编辑王公义、副总编辑刘武俊、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梁振林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杂志社通讯员、负责发行的同志和“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获奖作者近1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是部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进行部署,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9.
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继2005年江西会议、2006年吉林会议之后,司法部召开的第三次专题研究部署司法所建设工作的会议。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收获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关于司法所建设工作,郝赤勇同志已经代表部党组讲了意见。各地要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今天,我主要讲司法行政系统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报告,鲜明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特约记者叶红)6月26日至28日,为期三天的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大连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主席曹建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周永康代表中国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有效惩治腐败犯罪,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伤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新 《河北法学》2000,(3):107-108
未成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发生在校内,有的发生有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的发生在课上,也有的发生在课间;有的是由于嬉戏所致,有的是学校管理疏漏引发。总之致伤的原因和情况多种多样。由此所引发的未成年学生诉学校损害赔偿的案件也逐年增加。对学校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人们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3.
公司准据法确定的根本思路在于,将公司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其基本规范立场以实现公司自治和投资自由化,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合理界定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范围,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保留对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例外,形成对公司自治的限制和维护投资安全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规定的设计和表达未能完整体现这一思路,当文本表现出规范立场的摇摆不定和规范范围的模糊不清时,司法实践呈现出的就是裁判的乱象丛生。这也难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法律保障。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路径是,提炼公司准据法规范范围中所列举事项的内在关联性和分类标准,将现有的客观标准主观化,合理设定公司准据法的规范范围;在坚持将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公司准据法确定的基本规范立场的同时,为防止法律的滥用和应对虚假外国公司,应明确针对内部事务主义的适用作出旨在保护第三方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潘金贵 《现代法学》2008,30(3):107-113
建立侦诉协作机制,增强侦诉合力,形成"大控方"的追诉格局,对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司法实务部门对侦诉协作机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为该机制的立法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通过程序设计对侦诉协作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推动该机制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继承法》偏重于保护继承人的利益,忽视了对于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建议在编纂民法典时,坚持继承人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并重和同等保护的理念,明确规定先清偿债务后分割遗产原则,建立相应的遗产管理制度、遗产清册制度和遗产债权公告制度,采取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规定共同继承人对于遗产债务的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8.
张新民 《法学家》2000,(4):80-84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同刑种的不同刑期,怎样确定刑期的开始之日,如何折抵刑期等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为此,谈点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执行之日应为生效之日 根据我国刑法第41条、第44条、47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陈文兴 《中国司法》2011,(11):96-99
中国检察机关具有“双重性质”。在职能任务方面,它是司法机关;但在组织建构方面,它却类似于行政机关。因此,讨论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问题,必须考虑到上述“双重性质”。目前,我国检察一体化机制还不完善,这往往导致检察指令权运作不规范。为了保障检察官秉公办案、严格执法,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经验,立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全局,规范检察指令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少杀、慎杀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刑事政策。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长期、大范围下放,带来诸如死刑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违反法律适用和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严重弊端,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将死刑核准权收回。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分院是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的最佳方案。并结合司法实践,就应否坚持全面复核、全案复核、规定死刑复核案件审理期限、实行开庭审理、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等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