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新诗十家论》是陶保玺以台湾新诗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十大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所作的诗论专集。这是陶保玺回报台湾诗坛的一份厚礼,也是对台湾乃至大陆诗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引人注目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陶保玺对台湾一代实力派诗人的景仰与青睐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写作《新诗大千》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台湾诗人群体,并从中甄选了10余位诗人诗作作为该书新诗诗体结构的阐释对象。书出之后一一奉赠样书以求矫正,不想著名诗人洛夫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先生,不仅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是台湾日据时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勇敢斗士.他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人品人格,为台湾知识分子树立起一个不朽的光辉典范.1994年4月2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两岸作家、学者及乡亲近百人相聚一堂,隆重纪念赖和先生诞辰100周年.在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高度评价了赖和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赖和:鲁迅的精神镜像——《过客》、《前进》及其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是台湾新文学初创期卓然鹤立于台湾文坛的优秀之作,它深受鲁迅<野草>的影响,是赖和在"台湾文化协会"分裂之后苦闷与彷徨的产物.<前进>中氤氲着的与鲁迅<影的告别>、<过客>等散文诗篇极为相似的情绪与气氛,正表明赖和与鲁迅的思想交集.  相似文献   

4.
《台声》1994,(6)
4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纪念台湾著名作家赖和先生诞辰100周年.两岸作家、学者和台湾乡亲相聚一堂,回顾赖和对台湾新文学运动的贡献、颂扬他的民族气节和品格.多位台湾客人应邀专程前来与会并在会上发言.本期《天地至今留正气,浩然千古见文章》一文,详细报道了这次座谈会的实况.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5日,是著名台湾作家赖和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的光辉一生,学习他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传续他的文学遗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赖和原名赖河,字懒云,1894年生于台湾彰化。翌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他从童年开始,就目睹耳闻日本殖民者的凶残暴虐,台湾人民的壮烈斗争。1907年,拜黄其(?)先生为师,熟习汉文,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日后用中文写作打下坚实基  相似文献   

6.
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是两个球根的开花、王:您是《笠》诗社的主要成员,曾亲身参加了台湾现代诗的运动和创作,是否请您谈谈台湾现代诗运动的历史。有人说,台湾现代诗是大陆新诗的延续和发展,您对这种看法持何种态度? 杜: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环,始于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而以胡适的尝试集为新诗的滥觞。到了1925年,中国新诗发展为新月派(格神诗)、现代派(象  相似文献   

7.
&lt;台湾新诗十家论&gt;是陶保玺以台湾新诗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十大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所作的诗论专集.……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著名诗人周伯乃率20多位台湾诗人、画家、教师前来辽宁省参加“海峡两岸诗歌研讨会”之际,笔者同周先生于沈阳城灯火辉煌的夜色中,一边品茗一边谈论着诗的话题。这位已经写了50多年诗的台湾著名诗人说,中国现代诗的题材,有莽莽黄山,有滚滚长江,有咆哮的黄河,也有悠悠的西湖;这些丰富的题材,永远也抒写不完,这就是九十年代以后中国新诗的走向。他认为,近10年来,台湾诗人不仅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充分获得写作题材,而且更直接地走出台湾岛,飞向黄土高原、长白山麓、黄河、长江,这浩浩的祖国山河,给台湾诗人一种崭新的…  相似文献   

9.
为台湾新文学“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子”的赖和,是台湾最早以白话文写小说的作家,其创作带动了台湾新文学运动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他的小说的思想涵蕴,包括殖民统治下的反抗精神,对封建社会的陋习提出改革的期许,在法律不公背景下小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
正摘编自1月5日香港《大公报》我们听说过"自自由由""自自然然"或"冉冉上升",但什么是"自自冉冉"?恐怕连学富五车的专家也要皱眉头。最近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就向公众派发了"自自冉冉、欢喜新春"的春联,并声称灵感来自"台湾文学之父"赖和的诗句,但台湾文学馆馆长指出,赖和原文应是"自自由由幸福身,欢欢喜喜过新春","自自冉冉"语意不通。古语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当局拒不认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