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国忠 《证据科学》2004,11(3):183-189
本文从医生专家责任的含义、性质、构成、分类及特殊情形下的减免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医生的专家责任,并对如何构建医生专家责任的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孟醒 《法制与社会》2011,(33):21-24,28
本文对我国法律中的专家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专家的特征,论述了专家的责任及其法律特征,进而对专家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曾勇  王黎 《证据科学》2006,13(1):9-14
医疗纠纷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突出表现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确定医师的专家责任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但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涉法律知识,而且涉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兼从医学角度出发来分析医师的专家责任.可寻求更准确地认定医师的专家责任,使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与医学技术发展得以平衡。  相似文献   

4.
雷姣 《法制与社会》2010,(23):259-259,278
注册会计师作为专家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我国现行法律对专家责任这一问题尚无明确的规定,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专家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专家责任的处理会遇到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问题。因此法律必须对此做出回应,以求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给予专家责任以相对独立的空间。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专家责任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对注册会计师的专家责任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周友军 《当代法学》2013,(1):98-104
专家对第三人责任案件可以大致分为专家意见案群和遗嘱案群。即便专家采取非个人执业的方式,其个人也应当对受害人负责。在比较法上,专家对第三人责任的规范模式主要有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两种。我国现行法采侵权责任模式,在立法论上也应当采此种模式。而在此模式下,专家对第三人责任的若干特殊的、重要的规则也需要专门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医生的专家责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从医生专家责任的含义、性质、构成、分类及特殊情形下的减免等方面入手 ,全面分析了医生的专家责任 ,并对如何构建医生专家责任的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专家证人的过错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司法证明方式也随之从人证时代步入物证时代。物证在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科学技术对证据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个领域的专家证人不断走进法庭在司法证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专家证人故意提供虚假的专家证据误导法庭,是否应该承担伪证罪?专家在庭审前撰写的专家报告,如果为当事人提供了错误的指导或在庭审时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本文将以判例分析为基础,详细探讨这些问题的演变、背后的原则及适用的现状,并在比较两大法系专家证人责任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鉴定人应承担的过错责任作了反思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关注医师专家责任这个概念。在医疗纠纷发生时,法官只有在确定医师对患者负有义务并且违反了义务时,才最终会判决医师专家对患者负有责任。因此医师对于特定患者是否负有注意义务、医师是否违反了此义务成了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主要从医师专家责任领域的特殊性角度,对医师对患者的注意义务的涵义、产生渊源、及违反的判断标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简论医疗侵权责任的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纠纷主要是医疗侵权责任纠纷。在侵权责任法中应统一规定各种医疗侵权责任,而不依医疗事故侵权与非医疗事故侵权区分医疗侵权的民事责任。医疗侵权责任在类型化上应归入专家责任中的一种,医疗侵权责任不宜实行无过错责任,而应坚持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应设立合理的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对于医疗过错实行过错客观化和过错推定。同时应建立权威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以保证鉴定结论的真实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汽车判例中的专家意见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红  孙宁 《科技与法律》2010,84(2):19-22,82
美国汽车产品责任诉讼中主要适用成文法和判例法。通过对一起典型判例的分析,阐述了专家意见证据在此类诉讼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照搬美国的经验并不可取,但在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让专家在与产品安全有关的行政执法和司法诉讼中有所作为,从而解决我国包括汽车在内的产品责任侵权案件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疗纠纷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突出表现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确定医师的专家责任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但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涉法律知识,而且涉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兼从医学角度出发来分析医师的专家责任,可寻求更准确地认定医师的专家责任,使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与医学技术发展得以平衡。  相似文献   

12.
在英美法中,传统上有专家证人责任豁免的原则,即专家证人无须对其所发表的专家证言承担法律责任。该原则是数百年前英国普通法基于公共政策而确立的。确立该原则的目的在于鼓励无后顾之忧的专家证人在法庭上发表客观、诚实的专家意见。早在1585年,英国的一个法院就表示,必须确立专家证人责任豁免的原则,否则专  相似文献   

13.
杨彪 《法学》2006,(4):144-149,160
律师须以其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向委托人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并因其受信赖地位而对委托人负有诚信义务,违反此类义务即可认定负有执业过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律师的专家责任应以侵权责任为主,违约责任为辅,对律师违反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的情形予以体系化,有助于对律师专家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郭雪军 《法学论坛》2004,19(1):41-47
本文是运用经济分析法学的方法,通过引入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利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专家契约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专家承担有限的告知义务是为了解决专家与顾客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面临专家与顾客之间交易成本过高的难题,专家契约责任领域的契约法不得不走向了与侵权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吴丹红 《证据科学》2009,17(2):224-227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推定的界定及其适用”、“刑事证明责任新问题”,以及“证明责任与推定综合研究”三个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和学者虽然对推定的具体含义、证明责任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问题存在不同见解,但对于应该在法律上限制推定的范围,以及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规范推定的适用等问题,达成了很多共识。证明责任和推定问题本身是证据法上的两大理论难题,这次会议为迎接这个智识上的挑战进行了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外国法专家因过错出具错误外国法意见并造成当事人损害的,应依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外国法查明错误造成的损害,既可以是财产性损害,也可能是非财产性损害如精神损害。只有当外国法专家对损失的发生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专家应当赔偿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出具外国法意见的专家,不得通过约定预先排除其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7.
贺颖 《中国公证》2012,(10):29-31
专家可谓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最为依赖的专业精英人士。公证员作为公证机构中依法独立办理公证事务的法律工作者。因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社会知识及工作经验.而与会计师、评估师、建筑师及律师等一样被人们称作各自领域的专家。人们依赖专家从事民事法律活动.但过程中必然会有产生法律纠纷的情况,公证员专家是否承担责任、承担怎样的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等问题随之成为公证行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窦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1,(18):271-271
近年来,专家责任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不只是法学界倾注了相当的注意,在很多专业技术行业的实务部门以其相关专业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也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19.
鉴于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其编纂工作一直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近期,由我国著名法学家梁慧星研究员牵头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课题组和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都已完成了《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以下分别简称社科院稿和人大稿)。本文就以两个草案建议稿中关于专家责任的规定为中心,将注册会计师的专家责任作一概述,重在反映法学界和立法者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新观点,以期引起会计(审计)学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律师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时,发生侵害当事人的权益的事也屡见不鲜。因此,目前在国内民法典草案的讨论中,有学者建议在未来民法典的侵权行为编中把包括律师责任在内的专家责任当作一类特殊的侵权责任。但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经验来看,各国对律师民事责任采取哪种法律责任追究形式,也各有不同。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侵害方可选择侵害方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本文准备从违约责任构成对之作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