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国  张新平 《和平与发展》2015,(2):57-71,117,118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反恐形势,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奥巴马政府将构建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作为国家反恐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基本思路是:扩大联盟参与范围,构建多层次开放型的联盟体系;避免重陷"反恐泥潭",发挥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作用";综合采取多重反恐手段,提升反恐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加大军事支持与经济援助,协助盟友增强自身的反恐能力。但由于存在内部利益和态度分化、组成结构包容性缺乏、地面力量战斗力不足等问题,给国际反恐联盟的发展前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试析反恐对印美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恐前的印美关系不稳定地发展着 ,但从克林顿政府末期开始 ,印美关系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布什政府上台后 ,加大发展与印度关系的力度 ,把印度视为其潜在的盟国。但是 9·11事件的发生 ,使美国的外交政策作了很大调整 ,反恐成为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在反恐中 ,美国倡导并建立了国际反恐联盟 ,实施打击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 ,使印美关系得到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并颁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以下简称“战略”)。④这是美国继2003年和2006年后发布的第三部国家反恐战略,是对前两部反恐战略的继承与深化。“战略”发布在美军击毙本·拉丹后,目的是针对全球反恐形势的新变化,重新调整美国具体的反恐目标、指导原则、重点区域,指导美国“后拉丹时代”的反恐行动。  相似文献   

4.
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反恐战争进行系统的建构主义探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久远的国际文化效应。从相对较长时段来考察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 可明确区分出三种类型的 反恐文化, 每种文化都首先在美国形成“美国反恐文化” , 然后经由美国的特殊权势机制向全世界扩 散, 其终极目标是建构“国际反恐文化” , 并伴生各国的内化。但事实上由于美国反恐行动的每次扩 大化都伴生着反恐文化内涵的更新, 导致反恐文化与当前主流洛克文化逐步趋于对立, 其生命扩展 周期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少。所以, 当前国际社会处在一个尤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如果其他国家 (尤其大国)任由美国扩展其反主流反传统的反恐文化, 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今天,为保护加拿大海外利益和国内安全利益,维护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加拿大政府于2012、2013和2014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反恐的官方文件。在2014年议会大厦枪击事件之后,哈珀政府更是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反恐战略的思路与政策,其反恐态度与手段更趋强硬。但加拿大在反恐问题上追随美国、秉持"双重标准",有些做法脱离实际、过于极端,且对新的恐怖主义袭击方式和公共外交等"软"性手段重视不够,新政策更是引发了国内广泛争议,对其反恐实际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深受恐怖主义之苦,是世界上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印度面临的反恐形势和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2001年“9·11”事件后,印度积极响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虽然印美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也存有分歧,但总体而言,印度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过于迎合美国,帮助“打造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29日美国公布了新版《国家反恐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发布的首份反恐战略,既是对其执政以来反恐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美国反恐的指导性框架文件。这一战略是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十年反恐战争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反恐的定位、框架和方式等进行重新思考的结果,但其局限性依然存在,对今后美国反恐成效的影响还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正在经历反恐战争的美国人继续在忧虑中前行。“9·11”事件五年多来,反恐毫无疑问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时至今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越反越恐”的态势。实际上,反恐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一直是美国政界、学者、民众争论的焦点,伊拉克乱局更让布什政府内外交困,美国国内逐步开始反思反恐历程,审视现实。伴随着伊拉克局势呈现“内战化”和美国在伊拉克进退维谷的窘境,要求布什政府重新调整反恐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反恐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国家安全局法律总顾问马修.格伦.奥尔森(Matthew Glen Olsen)为新一任国家反恐中心主任。作为新一任政府反恐事务的最高官员,奥尔森除了要担负起政府首席反恐情报顾问的职责,还将负责制定政府有关反恐行动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0.
郑东超 《亚非纵横》2015,(1):53-62,122,126
面对伊斯兰国的强势进攻,美国最终从幕后走向前台,出台新政,希望"削弱并将其彻底摧毁"。美反恐新政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实施以空袭为主的军事介入,将叙利亚危机嵌入反恐战争,组建国际反恐联盟,军事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并行。可以说,由于伊斯兰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出现颠覆性改变,经历从"撒手"到"重返"的转变。这其中既有美延续反恐、维护自身及盟友利益的需要,同时亦映射出美主导中东局势、保持领导力的实质。但奥巴马剩余任期只有两年,美不会大幅度调整中东政策,仅是从克制、收缩到进取、干预政策的小幅回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