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五”时期,宜昌市地方税务局充分发挥地税职能,大力开展“双增”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增长。“九五”期末,全市地税收入达到12亿元,是期初的2.5倍,地税收入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2.28%、38.87%增长到2000年的3.18%、45.74%。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是渝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抓机遇、打基础、强功能、树形象,全区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克服困难,狠抓发展,确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五”期间,渝中区认真解决经济结构突出矛盾,增强经济的生机与活力,把握“入世”机遇,逐步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实现新的振兴,新的跨越。一、“九五”期间打基础、强功能、树形象“九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2%(按可比价格计算),高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明显改  相似文献   

3.
“九五”时期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都居城区前列水平。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农村年均人平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创建了经济强区。涌现出 11个亿元街,其中 5个进入市级 10强街。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出口创汇比“九五”期初分别增长 51.1%和 11.5倍。创建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区”、“省精神文明城区”、“省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4.
开展“双增”活动 服务经济建设 “双增”工作是地税部门根据分税制原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积极主动为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增效、政府增财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我们荆州市地方税务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促进了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地税收入由23442万元增加到54820万元,增长133.85%;地方税收占GDP比重由1.18%增加到1.82%,提高了0.64  相似文献   

5.
在“九五”期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实现我国分两步走的第一步目标,使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首要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今后五年我国劳动就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这些问题有的在“八五”末期已经初露端倪,并将在“九五”期间变得更加严峻。一、“九五”宏观经济环境对扩大就业不利。“八五”期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1%,而“九五”国民经济计划增长速度为8%,显然,“九五”期间经济增长对就业扩大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九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完成“九五”计划并为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九五”时期,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级经贸委都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1996年经贸工作要围绕实行“两个转变”、建立“三个机制”迈出新的步伐。从工作思路来讲,要坚持以提高经济  相似文献   

7.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八五”期间GDP平均年增长率11.7%,在经济总量上提前完成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今后15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后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九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要着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增长。  相似文献   

9.
数字     
给“十五”中国算账国内生产总值据国家统计局当年统计公报披露,“九五”末的2000年,全年GDP为89404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中国GDP达182321亿元人民币,折合为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九五”时期GDP为393578亿元人民币;“十五”时期GDP达633861亿元。税收“九五”时期为47350亿元,2005年达30866亿元,“十五”时期我国税收总收入达10921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31%。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五”末的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十五”末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期间,在思茅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大部分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任务已提前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实现“九五”计划年均增长9%的调整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3亿元。(二)“九五”期间,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总产值(现价)由1995年的20.5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9.8亿元,“九…  相似文献   

11.
“九五”期间,是铜仁地区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从1996年到2000年这5年,每年增速都在7%到8%之间,到了“十五”全区的发展就更快了,第一年是8.1%,第二年是9.7%,2003年是11%,2004年是 12.2%,2005年12%,呈现一个逐渐加快发展的趋势,五年平均下来增速是两位数,为什么“十五”期间比增长较快的“九五”期间还要快呢?分析原因,在众多因素中,能够得到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认可的,我们地区四大班子体会最深的,那就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整个“九五”期间的五年,全区引进的资金是7个多亿,而“十五”期间引进的资金是73个亿,是“九五”的十倍,经济增速比“九五”高就不奇怪了。另外,从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依靠科学和技术,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来抓。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我省交通事业快速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公路、水路运输持续快速发展 ;交通改革稳步推进 ;交通法制建设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十五”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 ;深化交通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交 ;提高交通行业整体水平和文明程度。  “九五”是我省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省交通事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五年完成投资 12 6亿元 ,新增加公路 2 0 0 0公里 ,全省…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九五”时期 ,我省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依法理财水平逐步提高 ,宏观调控职能明显增强 ,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级财政工作目标 ,为确保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表现在 :(一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期间 ,全省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由 1995年的 33.92亿元增长到2 0 0 0年的 6 1.2 9亿元 ,年均递增 12 .5 6 % ;大口径财政收入由 1995年的 6 8.5 7亿元 ,增长到 2 0 0 0年的 10 8.11亿元 ,年均递增9.5 3% ;全省财政支出由 1995…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2,(2):2-F0002
2011年,全省国税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以争创一流业绩为追求,以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全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年国税总收入达5805.1亿元,增长21.3%,占全省总税收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1,(1)
大理州“九五”成就辉煌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期间,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为跨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末,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可达 133 5亿元,比 1995年的 71 27亿元,增长 87 3%,按可比口径计算, 5年年均递增 9 4%。财政收入达 19 1亿元,比 1995年的 11 35亿元,增长 66 1%,年均递增 10 9%,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6 65亿元,年均递增 17 5%…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为铜梁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历史机遇,铜梁县地处渝西经济走廊,发展条件更为优越。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就能使铜龙腾飞。一、“九五”期间成绩斐然“九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7%。基础设施建设成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省委、省政府初步规划我省“九五”后四年“大外经贸”战略的目标是:对外贸易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美元,五年平均增长21.7%,这个奋斗目标,是符合我省外经贸发展实际的,具有可行性。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一、加大解放思想、转变观意的力度长期以来,湖北经济在内向型经济的轨道上运转,干部群众形成了强烈的内陆意识。实施“大外经贸”战略,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税收有了较大的增长,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必须认真思考“十五”期间湖北地税的发展问题。 湖北地税与湖北的经济发展 湖北省的经济比较发达,基础雄厚,GDP一直保持在全国的前10位,人均GDP在中部6省中处于首位。 “九五”时期,全省地税部门组织的各项收入400多亿元,年平均增幅在20%以上,高于全省的GNP增幅,高于全国地方税收的平均增幅,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的平均增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2,(5):31-32
“九五”期间,全区机电产品出口1.55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出口31.66亿美元下降6.63%,2000年出口2451万美元,占当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2.32%,这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九五”比“八五”时期增长170%,2000年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42.26%的比重差距很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