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历史发展,并给出了马克恩主义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与德治有全新的意义,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共同构成完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虽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属于两类社会规范体系,因此,二者的区别归结为: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法律的产生以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普遍化为必要条件,这种条件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形成的,与国家同时产生;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在社会交往的人际关系之中,道德的调整总是必要和可能的。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是不可想象的。显而易见,法律的产生明显晚于道德。第二,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新世纪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前提和基础,以德治国方略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世纪推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效结合,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论统一,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治国理论的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要求。本文对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新时期治党治国的客观要求和基本思路 ,坚持这一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坚持不懈地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是我们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中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是对我们党“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 ,但其地位和功…  相似文献   

8.
"法治"和"德治"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提出了具有崭新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法与伦理、法律与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主体行为中地位和作用的关系问题。由此构成法与伦理道德在国家统治社会管理中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的社会调控体系,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由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的 法和道德都是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也不例外,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体观,二者就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一方面,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收,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立法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主要的价值目标和评判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主要标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的集中概括,正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3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首次提出以德治国。他指出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法与德是两种不同的调整方法和行为规范 ,二者的正确关系应是 :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又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行“以德治国” ,必须弄清楚“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 ,处理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广大公务人员的德政和德教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和法教水平。一、“以德治国” ,必须弄清楚其主要内涵“以德治国”的主要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看 :首先 ,“以德治国”的主体内涵。“治国”问题首先属于政治学范畴 ,又属于公共行政学范畴 ,它既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举措 ,又是公共行政生活中具体公共行政行为的实施。讲“治国”所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治国主体是谁的问…  相似文献   

14.
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本文了“以德治国”的概论、特征、意义及其与传统德治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之间相融、相异、相济、相斥的关系,同时对如何运用这两种治国方略做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且在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增加了"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内容。德法并举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治”和“法治”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7.
法治和德治是社会调控手段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社会调控的良性运作有赖于两者的协调发展。“德法共行”是“法治”与“德治”关系的历史总结,在现代中国,二者被升华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德互助”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科学内核;“正法倡德”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古今中外,一直争论不休。仅强调“道德”或只注重“法律”的作用都是片面。道德与法律是相互区别的,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道德与法律又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国家的治理,不可偏废。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且法治也是德治的保障;德治和法治又相互作用,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是德治的理性升华。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治国中的作用,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将“以德治国”明确地提了出来,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党的又一项英明决策,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法治从未否认过道德的重要作用。德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得以实施、政治文明得以实现的思想保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可见,德治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可以这样说,法治与德治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德治的升华,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