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做出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决策.在这些外交政策中蕴涵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因素,即社会主义革命理想、反帝民族主义和强调阶级性,具有稳定性、潜在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这些意识形态因素对于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着重要的功能性影响,这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决策体制的特殊性造就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中,维护国家的整体战略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毅 《时事报告》2004,(5):4-10
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学会科学地分析判断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央领导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并充分肯定和倡导运用形势报告会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好形式开展教育。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研究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首都高校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并将报告会主要内容独家刊登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上。5月9日,第一场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作了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的报告,并现场回答了大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给与会的几所高校数千名大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谷曼 《长白学刊》2006,(6):91-93
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很好地实现了为国家利益服务的目标,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特点,反映出中国的领导人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灵活处理外交事务的立场和谋略。  相似文献   

4.
胡哗 《人民论坛》2014,(9):236-238
苏南冲突爆发前,中共在“联苏反帝”政策下,与南共进行了友好的学习;苏南冲突爆发后,中共虽搁置两国建交,但是在国家间却保持一定程度的交往;随着苏南关系的缓和,中南两国最终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共在维护社会阵营团结的前提下,坚持将意识形态分歧与国家利益分开,将两党关系与两国关系分开,在外交思想与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性与整体性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等特点,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5.
申帅 《传承》2009,(22):64-65
印尼独立之后,政权结构的特点以及苏加诺的经历、个性、思想等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着印尼的对外政策,印尼的对外政策无不带有苏加诺个人因素的烙印,苏加诺的意志和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印尼外交政策和行为中都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申帅 《传承》2009,(11)
印尼独立之后,政权结构的特点以及苏加诺的经历、个性、思想等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着印尼的对外政策,印尼的对外政策无不带有苏加诺个人因素的烙印.苏加诺的意志和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印尼外交政策和行为中都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作为美国的第四种权力,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生活.美国的对外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影响.对于对外政策而言,公众既是施力者又是受体.公众舆论将大众传媒和对外政策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罗晓梅 《重庆行政》2013,14(4):12-15
虽然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场合讲过"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但是,并未引起普遍重视。同时,邓小平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容时,也并未把中国模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使用。所以,邓小平当时讲的"中国模式",可以理解为在特定场合下使用的术语,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但是,21世纪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具有了  相似文献   

9.
许飞琼 《中国减灾》1997,7(3):45-48
1灾国的模糊性模糊性,即是在概念外延不明确的前提下,由于客观事物的确存在着中介过渡状态,因而造成划分上的不确定性。灾害的生成与发展过程,往往是错踪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由几种灾因引起,有时候一种灾因能造成几种灾害。例如:台风、海啸是水圈与大气圈交互作用的产物;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泥石流等一方面与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复杂变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因素有关;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既可能有人的原因(如驾驶员失误、行人不走人行道、骑自行车者错道、交通管理失误等)或车辆的原因(如车辆质量美、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官僚行为研究的基本途径,梳理了四个官僚行为研究流派的特性,力图厘清这些流派所赖以存在的基本价值前提,并建议在官僚行为研究中运用综合模式。该模式应涵盖不同流派所针对的各自不同的官僚行为动机,它将比其它流派更全面地解释公共官僚的行为动机,并将增进我们对官僚的基本行为动机、公共利益和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型的侦查手段,其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都尚未成熟,如何使犯罪心理分析更具可操作性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犯罪心理分析的运用可概括为"犯罪心理痕迹--犯罪信息--犯罪心理描绘--侦查对策……",在此基础上具体开展侦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控制犯罪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辩证法合理形态探索中,形成了系统辩证法、发展辩证法、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生态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交往实践辩证法等新的“形态”学派,孕育着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合理形态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3.
张志 《湖湘论坛》2008,21(5):45-47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对外行为的动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国家利益的内容分布和轻重缓急也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复杂变幻的国际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受到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利益认知的影响。正确分析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对国家利益认知和维护的不同特点,总结中国领导人实现国家利益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有力驾驭复杂局面,制定有效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当今解决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根据。然而无论是宗教信仰者还是宗教工作者,由于部分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一知半解或完全不了解,这样就容易出现在处理宗教问题、解决民族矛盾时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悖的现象。为了解决当今这一十分突出的矛盾问题,本文将把建国六十多年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阐释,希求民族宗教工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谷黎君 《前沿》2013,(15):12-14,22
作为关系国民生计与生活的民生问题,其实质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今中国,已由过去的生产、生活资料,提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国民精神等涵盖物质需求和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纵观世界,民生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改善民生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目标.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民生发展的基本历程、未来民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以此来寻求中国民生改善的正确逻辑起点和有效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徐丹红 《前沿》2013,(7):142-144
文章从学科的角度,围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容体系这四个要素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进行了概述,并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使我们对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从学科的角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文章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该流派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指出分析哲学课程论流派在国内和国外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5月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以来,中国模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是,时至今日,什么是中国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和需要吸收的教训,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目前都还没有一个准确全面的科学解答.通过尝试对尚在不断深入推进的中国模式研究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及中欧关系的新特点,从中国的战略全局和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中国对欧外交,对中欧关系及欧盟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做出新判断,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中国的对欧外交的发展。同时,由于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中国崛起表现出的复杂心理,使他们对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对欧外交面临挑战。为此,中国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推动中国与欧外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家情报委员会2008年发布的《2025年全球趋势》报告预测的15年期限还未走完1年,美在全世界统治地位的结束便已经提前到来。通过对20国集团峰会、美元疲软、“金砖四国”崛起等六大美“衰落”迹象进行分析,关面临的战略环境已发生急剧变化,美不得不从新的世界现实出发修改外交政策,在奥巴马最新作出的一些决定中也能感受到他的谨慎。  相似文献   

20.
陈安杰 《前沿》2013,(6):13-15
伴随着中国崛起而备受关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日渐成为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囿于国外学者在价值观、学术背景以及研究方法与范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中国国情及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免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偏差,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针对国外学者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论调,中国学者要以主动、平等、自信的心态加强对话交流,拓宽理论视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牢牢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在意识形态方面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