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获悉,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洪利先生在荣获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雕刻技艺)传承人"之后,再获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殊荣。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国当代易砚的领军人物邹洪利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县的悠久历史因此留传。张淑芬就生长在这块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易县,她把浓厚而精深的文化浓缩到了易水砚中,使你在看到一方方砚台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砚,即砚台,研墨工具,中国"文房四宝"之首。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泗水的鲁拓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古代文人墨客巧借诗句给砚起了不少有趣的别称,颇有玩味。砚池。有一种凹形的砚,称作砚池。砚池,也指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11)
<正>制砚,是艺术里的冷门。但在制砚艺术家刘克唐看来,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笔墨纸砚之中,砚乃文房四宝之首。而"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历史上柳公权、苏易简、唐彦猷都对红丝石给予很高的评价;宋代欧  相似文献   

5.
端砚和易水砚均是中国名砚,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南端北易"之誉。通过对端砚和易水砚的起源与历史、雕刻题材、地域特色等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比较,得出新时代"南端北易"融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打破南北两大砚系的传统分类格局,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河洛澄泥砚     
河洛澄泥砚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河南新安县是著名的澄泥砚产地之一,始于前汉,盛于唐宋,唐时曾为贡品.据考证,新安河洛澄泥砚的起始与汉代名将新安人杨仆建造新安"汉函谷关"同一时期.元、明、清以后,其传统制砚技艺几近失传.20世纪80年代,新安人游敏在一些老艺人的帮助下,恢复了河洛澄泥砚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窑变出古澄泥砚珍奇的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等名贵色彩,且首创出澄泥砚罕见的云水纹理.  相似文献   

7.
吴心 《黄埔》2011,(1):56-57
笔、墨、砚、纸产生较早,但就"文房四宝"这一名词来说,大约是到了宋代方才出现。首先将"文房四宝"统一加以记述的著作是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一书,书中指出"文房四宝"的  相似文献   

8.
砚的称谓     
《松州》2014,(3)
<正>砚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一日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由,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宋朝王迈有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二日万石君。宋朝苏轼作有《万石君罗文传》,他以优美的文笔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被封为"万石君"。万石君的名字从此传开。  相似文献   

9.
砚之所以为文人所重,是因为以砚为标志的"文房"代表的是文人的地位,以及文人的价值取向。古时,无论是秀才情的"诗词歌赋",还是上书朝廷的奏章、审判犯人的文书,都是用"文房四宝"来写。打天下时"枪杆子里边出政权",治国安邦却要砚台里细磨慢研。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枪杆子"。"砚"通"研"。砚是磨墨的学问,而研则是治国的方针。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文房四宝"的推崇,其实就是对自己合法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绛州澄泥砚     
《前进》2017,(9)
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中国四大明名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由于历史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 新绛县版画艺术家蔺永茂与其子蔺涛经过潜心开发挖掘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使得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上,宣州所产砚台久负盛名,最早相关记载可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在当时宣州石砚已名声大噪,被上流文人士大夫所喜爱。其后有明代吴去尘的《墨光歌》:"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清乾隆皇帝也在《御制诗文集》提及宣州石砚:"江毫宣砚左右随,偶然弄墨有所思。"  相似文献   

12.
凤羽砚     
<正>世人皆知端州(今广东肇庆)盛产端砚,却有人知云南产的名砚——凤羽砚。为了探寻神秘凤羽砚台,我乘了火车又换汽车,风尘仆仆地来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起凤村坐落在郁郁葱葱的罗坪山下,面朝顷良田的凤羽坝子,清泉环绕、祥云高照。起凤有两家专门的砚台厂——凤砚工艺品厂和凤羽砚厂,规模都不大,是两家人开的家庭作坊。因凤工艺品厂正忙于扩建厂房,我们就来到了凤羽砚  相似文献   

13.
文房四宝中,最耐玩味的是砚,它使不尽,磨不烂.长久可传世.更兼它一方四重,凿形成韵,稳稳地卧于案头,时时慰人于墨香之中.古今文人大都不忍要引它作镇家之宝.有人说.“得一方好砚,宁倾瓮中之米“,足见硕方的宝贵.得友人告诉说,蜀中亦有好现,在金沙江畔.仔细打听方知果有其事.金沙江穿重山.过叠嶂.奔腾到四川西南边缘的会理县时,巨浪把峰峦如屏的山峦咆哮  相似文献   

14.
宝儿话端砚     
唐振香,号宝儿,广东肇庆人。广东肇庆端溪,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产地。宝儿家富收藏,受父辈影响,也喜欢收集各类古物。宝儿自幼习画,每日与笔墨纸砚为伴,收藏也以文房四宝为多,对砚尤其钟爱。  相似文献   

15.
文房之雅,贵在有书卷气,重在有翰墨香。故历来文房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为主,其他大多是文房四宝的衍生品,笔架、笔筒、笔挂等是笔的衍生品;水丞、水洗、水注、水掭等是墨、砚的衍生品;而镇纸正是纸的衍生品。  相似文献   

16.
千年砚都     
《同舟共进》2014,(11):45-45
肇庆古称端州,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土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优良的石质沃土——端砚石,其最优质的资源就集中在这一带。端砚与胡笔、徽墨、宣纸合称为“中国文房四宝”,因端砚石质细腻,  相似文献   

1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县的悠久历史因此留传。张淑芬就生长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易县,她把浓厚而深沉的文化浓缩到了易水砚中。看到一方方砚台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在和未来。据说,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来的,又称研。南端北易,指南方的端砚、北方的易砚齐名。易水砚作为石砚鼻祖,在《易州志》、《墨史》中也有清楚记载。  相似文献   

18.
下砚那片海     
临海倚山的霞浦下砚百十户人家,倚偎着那片海,濒临那座山,涛声哗哗、山风阵阵,把下砚人的日子滋润得多彩多姿。就连通向村外的小路也恋着咸腥的海水,缠绕着它左旋右转,一路歌声一路欢笑,伴着临山的花草和树木,显得异样的温柔婉约。  相似文献   

19.
木京 《福建乡土》2011,(1):32-32
风已经停歇,波涛已经止息。 一方石砚历经沉浮,以仰泳的姿式安居于西江中流。 砚洲岛由此而名动天下。 小小的砚洲岛传布着无边的神奇。 包公楼香火鼎盛,袅袅升起的烟岚乃在述说着"掷砚成洲"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20,(8):11-13
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一封被网友誉为"史上最任性的辞职书"爆红网络。"生活与诗二选一"这一话题,因戳中众多"工作汪"的心而引发广泛热议。其实,此前十年,伍元东就以自己的方式,在"苟且的生活"与"心中的远方"之间作出了抉择。2005年,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他顶着各方压力,毅然辞去了铁道部第二勘探设计院昆明分院的地质工程师一职,全身心投入到"苴却砚"的文化复兴和工艺传承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