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鼠强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近年来常发生误服事件或被犯罪分子用来投毒杀人。在投毒案件当中,嫌疑人多为熟人作案,案发现场有时为了救人,往往遭到破坏,遗留的痕迹物证较少,指纹、DNA等检测认定手段起到的作用较小。通过理化人员细致的检验,可以为案件的定性、科学的分析毒源与投毒渠道、重现犯罪过程、迅速准确地认定犯罪提供重要的证据,检验成功的前提则是提取到有价值的物证检材。1案例简介案例1 2003年7月20日,孙某回家后吃了放在桌子上的一碗面条后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通过对孙某的血液进行检验,检出毒鼠强…  相似文献   

2.
投毒杀人案件是指以故意投放毒物为手段 ,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亡的犯罪案件。因中毒者自吸收毒物到发生中毒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 ,所以 ,此种方式所发生的中毒 ,称之为隐匿性中毒 (Obscurepoisoing) [1] 。近年我市破获 3例用毒鼠强进行隐匿性投毒杀人案件 ,因其在投毒毒物特征、投毒原因、侦破手段及投毒案件物证提取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现总结报道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案例资料案例 1 某年 2月 9日 ,邹某 (男 ,6 0岁 )与家人、邻居一起吃晚饭后出现中毒症状 ,其中邹某及其儿子、孙子和邻居均出现恶心、呕吐和昏迷、抽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从几年来安徽省发生的全部投毒案件和已破投毒案件的检验结果看,绝大部分投毒药物为毒鼠强。因此,掌握毒鼠强的中毒特点在投毒案件的侦查工作中非常重要。毒鼠强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尸体征象 1997年6月30日,安徽省和县南笼山南北武术学校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130名学员早餐后中毒,其中7人死亡。后经化验证实致毒物是毒鼠强。本次中毒的特点是毒性发作快,均  相似文献   

4.
杨荻 《检察风云》2006,(5):32-34
投毒,是一种古老而恶毒的杀人手段。与其他犯罪形式相比,它策划周密,不易暴露。故此,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专司其职的投毒杀手,他们不仅为有钱人“服务”,而且还受雇于皇室,轻易地就能将那些“不愿意再被见到”的人送去见上帝。当时普遍使用的毒物就是砷,因为砷剧毒,且在被害人的身上没有明显痕迹。而中国古人投毒时多使用砒霜,它的特点也是剧毒而不易察觉。武大郎、杨二姐等都是砒霜的受害者。中国人对毒物的认识和研究的历史相当久远,《神农百草经》一书中记载的365种药物中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5.
毒鼠强为白色无味的杀鼠剂,对人及哺乳动物有剧毒。能引起二次中毒、污染环境。1991年我国政府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但直至目前,私自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情况仍相当严重。被冠以多种不同商品名的毒鼠强仍在城乡广泛用来灭鼠。由于毒鼠强易得.近几年来被用来投毒杀人的案件呈逐年增多趋势。且群体中毒案件也时有发生。法医损伤程度鉴定是此类案件鉴定的难点和重要内容。本文对两案13例毒鼠强群体中毒被害人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发生的投毒案件,其性质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案件约占80%。二是针对特定或不特定人、人群或牲畜的报复案件约占20%。已破8起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段隐蔽,报案时间较晚 8起案件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受害者或其家人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无一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且由于抢救中毒现场变动大,勘查现场中难以提取到直接认定作案的痕迹物证。在8起投毒案件中有4起为系列投毒案,其中“1999·09·28”沛县鹿楼乡阎花山村系列投毒案,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受害人家中17次被犯罪分子投放毒物,家人、牲畜反复中毒,造成3人相继死亡后,村民才向公安机关举报。另8起案件勘查现场时全部为变动现场,无一起提取对排除、认定作案嫌疑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7.
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有的明显 ,有的不明显 ,易出现误诊现象 ,给医务人员及法医工作者带来诊断治疗和鉴定的困难 ,特别是临床上一些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由于对毒鼠强中毒的症状与体征认识不是很深刻 ,容易与其它毒物中毒如氟乙酰胺、有机磷中毒或某些疾病相混淆 ,从而导致了误诊误治 ,耽误了有效的抢救时机 ,造成不可弥补的不良后果。本文报道一例毒鼠强致两人中毒后 ,由于医院误诊为甲胺磷中毒 ,大剂量使用阿托品 ,最后导致二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法医学分析。1 案例简介某日 ,A、B两人因食用了被他人投放有毒鼠强的食物 10min后出…  相似文献   

8.
□据选择杀人时机判断选择合适的杀人时机,是犯罪分子预谋作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杀人时机选择准确,多是熟人作案。如被害人刚存放在家中巨未即被抢劫杀害;乘被害人患病服药期间进行投毒;在被害人外出或返回途中,事先潜伏在必经路线,突然袭击等都反映出熟人作案的心理特点。□据杀人现场所处环境分析如果杀人第一现场较偏僻,被害人生前并不熟悉这一环境,在排除了被绑架协迫或拖拉到现场的情况后,多是被凶手哄骗至此;如果现场发现两人坐卧攀谈迹象或死者被害前经过精心打扮象去赴约,则更可能说明是被熟人杀害,多系因恋爱、奸情关系破裂引起杀人。□据现场物品状态分析待客住宿迹象:死者家中饭桌上若有茶水、碗筷酒菜、糖果等,有可能凶手与死者共同进餐、攀谈;据被窝、铺盖分析凶手若与死者共同住宿,可说明凶手与死者关系密切,多是朋友、同学、战友、亲戚关系等。现场物品变动变化情况:在盗窃、抢劫杀人案中,若现场翻动很乱,甚至价值高的物品未找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或现场不太熟;反之,作案目标特准,尤其财物存放位置隐蔽,作案人不经过仔细搜寻而  相似文献   

9.
毒鼠强为白色无味的杀鼠剂,对人及哺乳动物有剧毒,能引起二次中毒、污染环境。1991年我国政府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但直至目前,私自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情况仍相当严重,被冠以多种不同商品名的毒鼠强仍在城乡广泛用来灭鼠。由于毒鼠强易得,近几年来被用来投毒杀人的案件呈逐年增多趋势,且群体中毒案件也时有发生。法医损伤程度鉴定是此类案件鉴定的难点和重要内容。本文对两案13例毒鼠强群体中毒被害人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一般资料一、简要案情【案件1】2002年10月某日上午9时,某村民工在进食面包和干菜汤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售剧毒鼠药(以下简称鼠药)主要以毒鼠强(C_4H_8O_4N_2S_2)和氟乙酰胶(FCH_2 CONH_2)为主。这类鼠药自上市以来,因其毒力强、灭鼠效果好而被群众普遍使用。同时,由于鼠药泛滥,管理不善,致使误服鼠药、用鼠药投毒杀人等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简要分析了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世纪以来,投毒已成为谋杀者最为常用的作案方式之一。其原因是:天然毒物极易获取,也容易造成谋杀对象自然死亡的假象。而法医毒物检验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穿透表面、探究本质,从伪证中澄清事实,进而将谋杀者送上审判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分则中“致人死亡”的规定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一是故意犯某种特定罪而发生致人死亡结果的。前者与故意杀人界限分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无争议;但对后者与故意杀人有无区别,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些条文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有区别,如故意伤害致死;有些条文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没有区别,如抢劫、强奸、放火、投毒等犯罪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本市的法医检案中,毒鼠强中毒死亡案例为鼠药之首,亦居投毒案例之首。本文收集湛江市各县区1998年至2001年三年内40例毒鼠强中毒致死的案例作初步分析。1 材料分析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的40例毒鼠强中毒案例,均经现场勘查及尸体解剖检验,并提取检材送湛江市公安局理化  相似文献   

15.
隐匿式中毒自杀是指死者生前出于特殊目的,如嫁祸别人,而隐蔽地应用毒物自杀的一种死亡方式[1,2]。隐匿式中毒自杀多发生在纠纷发生过程中或不久,易引起对死因的争议。本文收集13例毒鼠强隐匿式中毒自杀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提出毒鼠强隐匿式中毒自杀的特点及相关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1案例资料13例毒鼠强中毒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7-2003年的尸检资料,每份资料包括法医病理学尸检鉴定书、尸体解剖记录、毒物化验资料等,部分案例还包括案情调查和抢救病历,见表1。案例性别年龄案情争议原因病理检查及化验结果1男42伍某因家…  相似文献   

16.
9例铊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铊是一种稍带蓝色的银白色稀有金属,金属铊单体基本上无毒,但是铊盐却有较大毒性,一般所指的铊中毒均指铊盐中毒,而其中又以硫酸铊中毒最为常见。由于铊盐溶液无色无味,且毒性剧烈,所以近年来利用铊盐投毒的案例时有发生[1-3]。利用铊盐投毒隐匿性强,往往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常因诊断不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本文通过对一起2年内,系列铊投毒案的案情及9例中毒者的病史资料进行研究,拟阐明铊中毒症状的特点、毒物分析及损伤程度评定的要点,以期对法医学鉴定有所帮助。1案例资料湖北省某县2000年9月~2003年4月发生的一起铊投毒…  相似文献   

17.
由一起投毒杀人案引起的思考──略论定量鉴定诉讼作用的限定崔杰在实际办案中,以投毒为手段的故意杀人(尤其是未遂)的案件,在事实的认定和证据的应用上有诸多困难。特别是对毒物性质和含量的技术鉴定,对于认定犯罪的作用,尚存在模糊的地方,给公安、司法部门及时准...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两封既相同又不同的令人发笑且沉思的信。相同的是两封信都是歹徒作案后写的;不同的是一封是劫匪抢劫后给受害者写的求爱信,一封是歹徒杀人后冒充受害者写的家书——  相似文献   

19.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一般来说,二罪并不难区分,但当碰到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产生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本文结合具体案例简要探讨了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阜阳劣质奶粉案基本尘埃落定。痛定思痛,未雨绸缪,安徽还有没有类似的安全隐患, 有没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其它因素?记者从安徽警方了解到,一种无色无味、剧毒无解的物质正在被警方围剿,这就是“毒鼠强”,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倍。“毒鼠强”的制售贻害无穷,当引起我们百倍警惕。剧毒无解“毒鼠强”顾名思义,是拿来毒老鼠的。但一些不法分子,常拿它来毒人。有报告称,近几年利用“毒鼠强”投毒的事件逐年增加,已占到整个投毒案的65%。去年1月至10月,公安部接到的全国各地“毒鼠强”案专门报告就有77起,占整个投毒专报案件的8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