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正在村委会准备工作材料,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棍的老奶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老奶奶告诉我,她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前段时间儿子从外地给她捎回来一封信,她不识字,只好到村委会找人给她读。我给老奶奶倒了杯水,搬来一把凳子扶她坐下,然后打开信封,逐字逐句认真地给老奶奶读起信来。她听不懂的地方,我就耐心地给她解释。老奶奶耳朵不好,我大声读着信,她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信后,老奶奶眼里含满泪水。她说知道儿子在外平平安  相似文献   

2.
《兵团工运》2020,(1):17-17
1994年,21岁的杨彩虹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初来兵团,坐落在阿拉套山山脚下的五师八十四团六连,也像她的家乡甘肃省张掖市华寨一样,是一个"小村庄",目光所及处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和茫茫无边的农田。看着她疑惑的眼神,丈夫谢风尚告诉她:靠我们的双手,这里终究会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4.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带回第7期《当代党员》杂志并让妈妈看了。她戴着老花眼镜看得很仔细,开始我只把《心灵的共鸣》中写她和我们的那段给她看,看完后又告诉她前面还有市委书记给我们的信。老人很高兴,一谈到往事就很兴奋,话也多。她很多时候都生活在往事中。  相似文献   

6.
闲谈中,一位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朋友告诉我,她在一年中两上五台山,一次是开会顺便许了个愿,一次是专程去还愿。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拜佛,也挺信的。看我一时没反应,她便问:你信吗?我说:“我从来不信神呀鬼的。当了这么多年党员,我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此言过后是片刻尴尬。我猜她当时一定会想: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来生     
2011年12月的一天,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组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写信人是通河县浓河镇新胜村村民李惠明。她在信中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想求你们帮我卖掉三本保存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册,为的是给丈夫治病。当年,如果没有他领我去治病,我活不到今天。现在他病了,不管多难我都要救他……”  相似文献   

8.
家住农七师一二五团的石琴琴,前不久发现邻居严宏顺还给他家的六斤棉花里藏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1250元人民币。 面对这个“馅饼”,她先是一惊,然后就是一愣。不一会儿,她丈夫贾更清回到家。不等丈夫坐稳,她就赶忙把“馅饼”一事告诉了他。她丈夫也是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2)
在集安市,提起团结街道沿江社区计生户长毕玉珍,居民无不交口称赞,亲切地称她为"毕大姐"。各家有事都愿找她帮忙,不管居民的大事小情还是社区的工作,她都跑前跑后,乐此不疲。毕玉珍刚参加工作就对心中神圣而伟大的党特别向往。虽然想入党,但她觉得自己差得太远,一直没勇气提出申请。结婚后她随丈夫搬到了外地,但她入党的愿望一直没有动摇。由于没有工作单位,她的愿望只能压在心底。平时她总是想尽办法接触党员,并学党员的样子为群众做好事。丈夫退  相似文献   

10.
真诚回报     
<正>曾春玲是通州区北苑街道后南仓社区党员。2002年,因企业破产,她下了岗。起初,她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丈夫工作单位不景气,孩子读书和赡养老人,都需要钱,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正当她苦闷彷徨之际,社区党组织伸出了援助之手,安排她免费参加了美发培训班,并协助她在小区开了家美发店。在曾春玲的精心打理下,店里的生意日渐红火,家里的生活也好转起来,但总有一件心事萦绕着她的  相似文献   

11.
阿宁 《廉政瞭望》2008,(3):34-36
短信——勾魂的钓饵 事情还得从2006年春节前讲起。准备过春节了,人们把尽情的快乐挂在脸上,但陈红例外。 2006年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陈红早早起来,准备带丈夫和3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自打2005年国庆节后她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原因是她长期失眠,神经官能症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她叫宋雪芬,现在农二师三十三团社区工作。在家排行老三,父母、哥哥、姐姐们都很疼爱她,照顾她,从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很多事情都不会做,总觉得生活得很快乐,很平静。婚后的生活改变了她,使她学会了做饭、做家务、照顾家人,性格也变得坚强起来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原自她找了一个当干警的丈夫。刚结婚那时,丈夫在且末支队当一名监狱干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22日冬至节,农二师二十二团四连职工赵梅接到了丈夫张锦州从河北保定打来的电话.丈夫告诉她说在河北一切都好,那里的干部群众对他们非常欢迎,生活和学习安排得都很周到,让她在家不要担心.张锦州是由农二师工会选派到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的.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农二师焉耆垦区其它团场的6名同志.选派农业一线职工到内地学习,这在农二师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虽然父亲没有了,但在这里没有失去父爱,乳山的父老乡亲都很关怀我。”在一个边防哨所,湖南籍战士卢于这样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5.
探亲(小品)     
人物:丈夫老张头老伴秦桂芝女儿张慧老张(边说边上):自从女儿考上大学后在上海工作,一晃都十几年了。往年都是我和老伴去上海看她,她就从来没有回来看过我一次,你说为啥?她说工作忙,这没良心的,你看啊这世道都掉了个个儿。  相似文献   

16.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下午3点,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刘明君接到紧急通知,作为山东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晚上8点在济南遥墙机场出发,驰援武汉。"行,没问题!"她没有任何迟疑,自从递交请战书的那一刻,她就在时刻准备着,没有和家人过多地告别,带着父母的一句"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她毅然踏上征程。这支医疗队被安排全面接管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一到目的地,刘明君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刚收假。女生田焕的家长就风风火火地闯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她的女儿旱恋了。还说要找那位男生清算,说着向我扬了扬她手中的信。我说,你跟女儿讲了吗?她摇摇头,郑重其事地说,还没有,正不知所措呢,特地来找班主任老师商量。  相似文献   

18.
<正>现年49岁的任琼华于1988年和丈夫从四川巴中来到二师三十四团七连承包土地,在七连她干了12年,没有一年亏损过,年年被评为团场的先进生产者。1997年初的一天,在机务上工作的丈夫苟红军回家告诉任琼华:团里动员机务工人买断机车,今后机务工人得自谋生路,他以后得和妻子一起种地了。"那你们的链轨拖拉机谁买了?"任琼华问他。  相似文献   

19.
在1931年底的“肃反”运动中,张国焘将程训宣抓起来,逼她指认自己的丈夫——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是“改组派”。程训宣不肯出卖自己的丈夫,结果被张国焘杀害了。1949年全国解放后,徐向前的岳母汪秀芝从江西红安来到北京,住在大儿子程启光家中。那时,她并不知道女儿早已牺牲。徐向前赶去看望她时,不忍心把妻子牺牲的事告诉老人,只好撒了个谎:“训宣到陕西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在农二师原二十八团职工消费合作社工作的王燕荣,在企业改制之际,失去了优越的工作环境,没有了经济来源,丈夫也下了岗。望着年幼的孩子,面对着眼前的窘境,王燕荣挺直了小腰板对丈夫说:"没有饿死的,只有穷死的!"从那天起,王燕荣开始每天出去给别人锄草、定苗……什么脏活、累活她都不嫌弃,从此,这个娇滴滴的女人用她瘦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